APP下载

家庭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的疗效研究

2020-07-08马生存刘忠琴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7期
关键词:阻塞性呼吸机呼吸衰竭

马生存,刘忠琴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中医院,青海 海东)

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特点表现为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病情持续发展可导致肺部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呼吸衰竭[1]。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上主要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其操作简便且并发症少,对患者病情症状改善有积极意义。我院就家庭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纳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均自2017 年6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抽选量为38 例,抽选对象均通过研究纳入、排除标准。其中19例组成参照组,施予常规治疗;余下19 例组成观察组,同时施予家庭无创呼吸机治疗。参照组内,男占比10 例,女占比9 例,年龄为 60~87 岁,平均(72.32±0.21)岁。病程为 1~12年,平均为(6.23±0.21)年。观察组内,男占比11 例,女占比 8 例,年龄为 61~85 岁,平均(73.10±0.16)岁。病程为1~13 年,平均为(6.34±0.10)年。纳入对象的信息资料经上传处理,计算结果显示P>0.05,符合研究公平性。

诊断标准: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同时神志清晰无需气管插管,血气分析显示患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50 mmHg 以上,动脉血氧分压(PaCO2)在60 mmHg 以下,患者临床症状包括胸闷、气短、咳嗽、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

纳入标准:患者均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均处于急性加重期;患者知情且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患者存在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患者存在其余导致呼吸困难、肺功能异常的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心源性呼吸困难、肺癌、急性肺血栓栓塞等。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予以抗感染、解痉平喘、水电解质纠正等,并予以营养支持。

观察组患者同时予以家庭无创呼吸机治疗,应用家庭型无创呼吸机辅助患者进行呼吸,选择无创正压通气模式,设置通气模式为S/T 模式,呼吸频率设置为每分钟12~16 次,初始吸气压力设置为8 cmH2O,初始呼气压力设置为4 cmH2O。依据患者感受对面罩进行调整,逐渐调整吸气压力至16~20 cmH2O,呼气压力设置为4~6 cmH2O。同时对氧流量进行调节,确保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在出院后继续应用家庭型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以夜间治疗为主,确保患者每天治疗时间在8 h 以上,其余时间则实施低流量吸氧,氧流量设置为每分钟1~2 L。同时发放有关呼吸机的宣教手册,并对出院患者、患者家属说明呼吸机的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关于呼吸机的维护以及消毒,确保患者、患者家属能够熟练操作,提高患者对家庭无创呼吸机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估标准如下:(1)治愈:患者治疗后疾病相关症状消失,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2)有效:患者治疗后基本相关症状减轻,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改善;(3)无效:患者治疗后病情改善不明显或者加重。

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所有患者×100%。

同时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应用肺功能仪对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MVV)进行检测,肺功能检测前2 h 告知患者严禁进行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患者需要在休息15 min 后再予以肺功能检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外周血,采集量为5 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进行检测,包括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7),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予以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5.0 统计学软件,合理挑选数据集剖析整体效果,一切假设检验均采用双侧查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数据以χ2检验,以率(%)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参照组有更高占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2.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比较

治疗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均显著下降,观察组的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比较(

组别 例数 时间 CRP(mg/L)PCT(ng/mL)TNF-α(ng/L) IL-17(pg/L)观察组 19 治疗前 46.21±0.21 8.92±0.16 12.52±0.25 95.76±0.26治疗后 7.02±0.16 1.51±0.67 5.55±0.28 44.30±0.16参照组 19 治疗前 46.25±0.18 9.11±0.11 12.62±0.26 94.25±0.23治疗后 13.10±0.16 3.42±0.10 7.30±0.10 55.42±0.86

2.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上升,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 5),详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时间 FVC(L) FEV1(L) FEV1/FVC(%) MVV(%)观察组 19 治疗前 2.21±0.21 1.31±0.62 56.80±0.25 34.20±0.36治疗后 2.77±0.11 1.88±0.10 67.14±0.62 51.76±0.56参照组 19 治疗前 2.20±0.10 1.32±0.26 55.24±0.52 35.00±0.36治疗后 2.53±0.12 1.64±0.16 61.08±0.44 47.24±0.07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伴有Ⅱ型呼吸衰竭,主要因下呼吸道感染,导致呼吸道粘膜肿胀,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液增加,从而使呼吸阻力、呼吸功耗加大,导致呼吸肌疲劳。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治疗,临床上主要从抗感染、解痉平喘、吸氧等方面进行治疗,其中的关键是改善患者通气功能。传统方法主要经口鼻气管插管、切开气管插管构建人工气道,予以有创呼吸机治疗,然而存在较多并发症,且脱机困难[2]。

无创呼吸机则经鼻面罩与患者相连,降低呼吸肌功耗,使呼吸肌疲劳得到缓解,恢复患者通气功能。无创呼吸机主要经正压通气与肺部弹性、吸气阻力进行对抗,从而使肺泡、呼吸道得到扩张,改善通气。另外,无创呼吸机可结合患者病情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使其与患者生理状态相符,避免过度通气,有效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家庭型无创呼吸机经济性高,且操作便捷,可使患者在出院后仍得到持续治疗。然而家庭型无创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消毒清洁不足、呼吸机管路污染、维护不佳等问题,因此我院在实施家庭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同时还予以宣教和指导,使患者、患者家属熟练掌握呼吸机的使用和维护,提高治疗效果[3]。

我院研究得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参照组有更高占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家庭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以及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阻塞性呼吸机呼吸衰竭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