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探究

2020-07-06焦雪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预防策略学龄前儿童肥胖

焦雪

摘 要:现如今学龄前肥胖儿童数量逐渐增加,本文根据当今学龄前儿童实际的生活环境,分析的可能会导致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并且提出了关注孕妇产期状态、提倡母乳喂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儿童进行体育运动以及定期进行生理疏导五种具体的预防策略,为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肥胖 预防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学龄前儿童的肥胖率逐步提升,而这类学龄前肥胖的儿童80%会在成人期发育成肥胖状态,在成人期肥胖之后会与其癌症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有较大联系,所以对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预防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经相关研究发现,儿童发生肥胖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是遗传因素不对儿童肥胖起到决定性作用,现如今相关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600多种有关于肥胖的功能基因,学龄前儿童的体重增加有一定联系,但是学龄前儿童的肥胖是客观环境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2.社会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因素也是成为学龄前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外就餐次数变多。由于现如今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家自己烹饪的次数变少,所以孩子只能到外部进行就餐。由于餐馆的菜品与食物种类较为丰富,并且具有较高的糖分与油脂,所以短时间内会引起孩子的食欲暴增,进而增加了孩子的进食量。此外,到外部就餐难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许多餐馆为了提高食物的味道,会加入许多食品添加剂,不仅危害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且会提高孩子的肥胖风险。第二,相关媒体的宣传。现如今由于传媒行业的不断发展,电视或者手机中常常会出现冰淇淋、巧克力、膨化食品等等的高热量食物,进而使得儿童对这些食物产生好奇,提高学龄前儿童肥胖的风险[1]。

3.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龄前儿童活动的最主要区域,所以家庭之中父母的认知会影响孩子的生活方式,每一对父母对肥胖的评判标准都是不同的,许多传统的父母认为肥胖是天生因素,与后天控制无关,甚至有些父母依然认为肥胖是健康的表现,进而放纵孩子的饮食,提高了孩子学龄前肥胖的风险。

二、学龄前儿童肥胖预防策略

1.关注孕妇产期状态

家庭成员应当对妊娠期孕妇的营养状态加以关注,特别是在妊娠晚期,要保证孕妇自身与胎儿营养可以正常供应的基础上,合理控制孕妇的饮食,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尽量在菜谱之中提高蔬菜水果的比例,补充足量的维生素,进而避免孕妇的体重生长过快和巨大儿现象的发生。

2.提倡母乳喂养

胎儿出生后6个月用纯母乳进行喂养是防止学龄前儿童出现肥胖现象的重要措施。6月龄母亲用纯母乳进行喂养可以切实有效的降低儿童发生肥胖的概率,同时经过相关研究,母乳喂养时间在一定范围内与儿童发生肥胖的概率成反比。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学龄前的幼儿建立的日常行为习惯会对孩子一生造成重要影响,所以在孩子具有认知行为之后,家长需要做好以下内容:第一,家长需要督促儿童形成早睡早起的优良习惯,在保证其具有充足睡眠时间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第二,在饮食方面,家长要科学设计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进行进餐,用餐时适量为孩子增加用餐量,多鼓励儿童吃蔬菜水果,控制他们的用餐进食顺序,在用餐时要首先吃低热量的食物,高热量食物要留在最后吃。此外,还要控制孩子的用餐速度,使得儿童的用餐时间过短,在保证儿童有充足用餐时间的基础上,鼓励其细嚼慢咽。第三,家长应及时调整儿童的饮食结构。多吃绿色食品,少吃垃圾食品,严格禁止孩子近视油炸食品。第四,家长在制作餐食时,应注意有关于儿童的食物要尽量多使用清蒸、凉拌等方法,尽量减少制作食物时所用的油与糖的用量[2]。

4.鼓励儿童进行体育运动

若想要保证学龄前儿童避免肥胖的风险,家长除了应该注意他们的饮食,还需要注意儿童的体育运动,儿童应该定期进行一定量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方式的选择应该保证锻炼方式的安全性和趣味性,以便儿童可以长期坚持,一般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快走、慢跑、快走、跳绳、骑自行车、游泳以及跳舞等等,并且应该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每次运动的时间应当大于半个小时,一周应该保证有不少于三次的运动次数,保证中等的运动强度,即运动时的个人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80%即可,在运动时如果发现儿童出现疲劳的现象,应及时停止其运动,适当休息并且补充水分。在进行运动前,要告知儿童的运动注意事项,在运动时对其运动状态要实时监测,例如:儿童的出汗情况、呼吸情况以及面色。此外,还应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以及儿童的运动协调性,家长应该与儿童一同参与体育运动,激励孩子的运动兴趣。

5.定期进行生理疏导

由于较为肥胖的儿童性格一般比较内向,心理比较敏感,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所以家长要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其积极参加正常的体育锻炼,增加他们的沟通能力,避免儿童出现抑郁状况。

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学龄前儿童肥胖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社会问题,学龄前儿童出现肥胖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遗传、社会以及家庭三個方面,并且家长应该对孕妇产期状态、母乳喂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体育运动以及进行生理疏导五个方面加以重视,减少儿童学龄前肥胖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罗娟娟.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J].上海医药,2017,38(02):59-62.

[2]杨宏.学龄前儿童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2):5595-5597.

猜你喜欢

预防策略学龄前儿童肥胖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普通高校大学生篮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状况及预防策略分析
收入对食品消费代际差异的影响研究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论电力工程建设内部控制关键风险点的预防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治疗单纯性肥胖1例报告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大学生运动性猝死与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