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推启智:基于中班数学游戏区的案例研修

2020-07-06张露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9期

张露苹

摘 要:幼儿园数学游戏区是以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区域,创设幼儿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理解学习的参与机会,在游戏中探索、在操作中获得。创设有利区域创建的环境,梳理“环境引趣、灵动激趣、创新取趣、活动延趣”的具体策略,从而使孩子在乐中求学、求知、求新、求进,促进中班幼儿在数学游戏区中有真实的成长。

关键词:“趣”推策略 数学游戏区 案例研修

一、现状审视——我园中班数学游戏区的存在现状

数学,有其学习与发展的线性与阶段规律,不仅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开展,也可以在班级主题活动与区域中着力渗透。在对班级的区域观察中,也发现“数学区”存在的一些问题:

1.游戏性不凸显

在部分班级投放的数学区材料中发现,仍有许多仅以学会知识为唯一目标,忽视孩子的兴趣、态度、前期经验与品质习惯,忽视以“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更谈不上“趣味的推进”。[1]

2.操作性单一

操作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有的数学区甚至无人问津,形同虚设。观察中,发现这些区往往过早的引入了抽象的数学符号与数字,缺乏趣味形象的学习诱因,没有多种玩法。[2]

3.挑战性缺乏

缺乏挑战性的材料,会使能力强的幼儿不屑参与,能力弱的幼儿原地踏步。而数学学习则主要通过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3]

二、实践梳理——我班数学游戏区的“趣”推做法与策略

1.环境“引”趣:隐性支持游戏

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数学活动中,营造适宜的环境,能引发儿童积极地参与,不仅是开展区域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一种隐性的支持行为。[4]

(1)无处不在,随手可玩

顺应幼儿活动进程,内容根据进度不断变化,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迷上数字

如:认识几何图形时,在教室门上用各种颜色鲜艳的几何图形拼成娃娃向小朋友们问好;在走廊用各种几何图形拼贴成许多小动物的形状。教相邻数时在墙上布置三座房子准备一些小动物贴绒,并在小动物身上编上数字让幼儿根据相邻数的特点给小动物找邻居。

(2)赞赏鼓励,常挂嘴边

在与幼儿的相处中我们感到,良好的心理环境的营造比硬件的创设更为重要。老师应该不要吝啬您的赞美、鼓励,尊重幼儿和鼓励支持幼儿的过程中让幼儿乐于求学。

如:“保龄球馆”中孩子们一开始玩保龄球兴趣很高,但要算题对于能力一般的和能力弱的孩子就不敢来挑战自己了。我看到后马上对他们进行鼓励,后来当幼儿编出了数字游戏题,并得出了答案取得成功之后,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来尝试,对自己充满着信心。

(3)领域渗透,不拘内容

“逻辑数理知识”的数概念,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将音乐、体育、生活等多领域和计算智力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孩子兴趣,让孩子更乐于参与活动。

如;在计算活动中,让幼儿认识单数和双数时,我请幼儿与游戏的形式,根据《数鸭子》这首歌来和幼儿一边听,一边走入情景中学习。这样孩子们就能在音乐声中轻松地理解了单数和双数的含义。

2.灵动“激”趣:适时介入推进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因此,把抽象的活动生活化、游戏化、操作多样化,能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1)模拟生活场景——玩着玩着就学了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游戏区的内容更应该与生活紧密相关。让幼儿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体验角色对话——说着说着在思考

游戏在培养幼儿的兴趣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如果把理性的数字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

(3)更多操作机会——做着做着就会了

数学活动离不开让幼儿动手操作,材料在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操作材料的趣味性才能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3.创新“取”趣:随机教育把握

对于幼儿,要凸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同时,教师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不断反思,向自己的教育行为挑战,更应该注重幼儿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激发探索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积极探索周围事物的阶段,对新鲜的,未知的或者略知的事物就会产生极大的探究兴趣。

这个游戏,充分调动起幼儿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幼儿手脑并用的价值,从而达到手脑并用的最佳状态。由此可见好奇心确为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的一贴良方。

(2)难度挑战保持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我打破了以往为每个幼儿提供相同的教学材料,提出不同教学要求的形式,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并充分体现了材料的层次性,按不同能力水平设计,让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实际能力,自由选择不同的操作材料,进行自选性操作,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

发展。

不同水平幼儿的主动性都得到提高,同时难度的加大也使幼儿总是处在一种随时准备接受新知识的兴奋状态。

4.活动“延”趣:自发生成有乐趣

我们把幼儿园里的知识延伸到家庭生活中去,让幼儿感受到生活处处有乐趣,保持学的兴趣。幼儿在含有创造成分的活动中会显出更加高涨的参与热情。

三、成效与反思——“趣”推成长,启迪智慧

1.趣推策略层出不穷,支持教师儿童观不断重塑

趣味性的活动能够为抽象的数学活动增添诸多的精彩,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增强他们的数学体验,采用层出不穷的趣味策略创设数学区活动,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趣味的推动下进行学习,从而启迪数学智慧。

2.启智计划逐层渗透,助推儿童获得真实成长

幼儿学习数学初步知识,应从对物体的操作开始,在操作和积极的探索过程中,促进思维活动的开展,将由对物体的直接感知转化为表象,从而主动領会和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数学区活动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幼儿每天到数学区活动,不断地与材料相互作用,在操作中不断发展数学智慧。

参考文献

[1]唐晓杰主编.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5

[2]单蹲主编.数学是思维的科学[J].数学通报.2001.6

[3]俞国良主编.创造力心理学[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1

[4]张天宝主编.主体性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