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2020-06-30杨海燕

关键词:课例网络教学初中化学

杨海燕

关键词:初中化学;思维导图;网络教学;课例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4-0062-03

一、教学背景

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部分学生不能到校上课,在停课不停学的教学形势下,开展好网络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大多数教师通过钉钉课堂直播开展网络教学活动,通过家校本发布作业,然后在班级群里展评优秀作业,同时教师还通过钉钉通讯录添加学生为好友进行个别指导。

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是一线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应该探究的问题。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像平时的课堂教学一样通过课堂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诊断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把控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积极探索思维导图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并通过分析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以此让网络教学更具针对性。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

酸碱盐是九年级化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最困难的地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多,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也多,与上册书的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克服网络教学的缺点,笔者采取家庭实验、思维导图、问卷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该课的网络教学活动。

三、盐和化肥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建构知识体系。

2.从宏观到微观认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并以此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总结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总结规律,形成化学基本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认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能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难点:体会从知识梳理、应用到能力提升的过程,由此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在钉钉班级群发布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微课指导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然后通过钉钉家校本布置用思维导图梳理盐和化肥单元知识的作业,学生完成后通过钉钉班级群家校本提交。教师批改后选择典型思维导图作业制成幻灯片在课上点评,优秀作业在班级群展评。

(二)上课

1.播放学生自制酸碱指示剂的视频,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王同学用红色的海棠花做实验,把海棠花汁滴到白醋、水及碳酸钠溶液中可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当学生看到自制酸碱指示剂的视频时互动非常积极,有的学生点赞,有的学生打字回复,有的学生申请连麦谈感受等,如此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这时笔者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用到的碳酸钠属于盐,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盐、小苏打也属于盐,用自制的酸碱指示剂可以测出它们溶液的酸碱性。

继续观看实验视频,利用自制的酸碱指示剂检测后发现食盐溶液呈中性,小苏打溶液呈碱性,由此引导学生归纳出不同的盐溶液酸碱性不同。

利用家庭小实验不仅能让学生快速融入到网络直播教学中,还能增强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思考开展实验探究的目的、方法和意义,同时在此过程中还能强调在实验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然后從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几个方面总结进行实验探究的步骤和方法。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踊跃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师生互动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2.分析学生完成的盐和化肥的思维导图,并选取学生制作的有代表性的思维导图作业进行点评。郭同学的思维导图是按教材中的知识结构——盐、化肥、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三部分梳理了盐和化肥的知识。在梳理盐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是按盐的分类、性质、用途及复分解反应建构的知识体系梳理的,盐按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盐和不可溶性盐,也可按组成分为钠盐、碳酸盐等,化学肥料按种类、用途、鉴别方法进行分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按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梳理,这样梳理出来的知识框架比较清晰。但是这样没有体现出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微观本质及应用,也没有总结重点的化学方程式,盐的分类一级主题和二级主题也不清晰。因此笔者在点评时指出了要总结盐的化学性质,归纳重点的化学方程式,并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从实际应用出发理解复分反应发生的条件,由此补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适当归纳解题方法,注意主题要清晰、分类要明确。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可说出自己在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的困惑,然后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思维导图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制作方法和应用方法。

教师要分析学生的思维导图,并指出优点与不足。如此不仅梳理了知识,还展示了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而可有效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总结知识间的联系。从知识的总结到方法的归纳再到能力的提高是应用思维导图学习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了化学基本观念,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这还有利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难点的突破

通过对思维导图进行分析点评,学生从整体上加深了对盐和化肥单元学习内容的理解。这部分知识中的难点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利用微观动画模拟复分解反应的本质让学生观看,学生思考后总结复分解反应的微观本质,如此可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例如播放的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微观动画,在动画中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没有发生改变,即通过动画把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连麦描述反应的微观过程,总结反应的微观本质,并举例说出类似的化学反应,随后通过连麦抢答的形式回答上述问题。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这时笔者让学生用思维导图记录学习的要点,以此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并让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做好记录,这有利于教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把控,避免学生分心。

六、练习巩固

学生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笔者选择了判断下列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离子共存、化肥的简易鉴别、如何除去氯化钠中的氯化钙、氯化镁等典型练习题,让学生从宏观层面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从微观层面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从应用层面通过复分解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的理解,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进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要给学生规定思考答题的时间。比如利用3分钟的时间思考以下5个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并说出判断依据。判断快的学生思考下一组的5个反应是否发生,然后学生抢麦回答。在做第二组练习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抽查,然后指定学生连麦回答,如此便于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有效把控课堂,避免学生分心、偷懒。

化肥的简易鉴别、除去氯化钠中含有的氯化钙和氯化镁是所学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典型练习题,这两道练习题笔者采用学生读题、分析题、说出解题思路、教师补充的教学方法及时指导学生提取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画出关键词,并把生活中的问题与化学知识相联系,然后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准确表达出来。如此通过课堂巩固练习加强学法指导,可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七、当堂小测

利用问卷星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督促学生学习。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时刻关注学生,难免有的学生不专心听课,利用问卷星设置完成练习的时间,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答题,不仅能及时把控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通过成绩分析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随时调整教学內容,让教学更具针对性以弥补网络教学的不足。

八、教学总结

教师通过分析学生提交的思维导图作业,了解了学生在知识上的漏洞、思维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由此达到梳理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在网络教学时通过钉钉家校本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语音评价或文本输入评价及时方便,提高了作业的批改效率。教师通过思维导图作业点评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分析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学习建议。然后通过钉钉家校本展评优秀作业,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随时浏览其他学生的优秀作业,以便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也可以打分评价学生们认为优秀的思维导图作业以增强学生间的学习交流,然后把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结合起来。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网络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家庭实验、思维导图、微观动画、问卷星多措并举有效开展了初中化学网给教学,且教学效果良好。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还提高了实验探究能力,发展了思维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网络教学中的应用能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课例网络教学初中化学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课例
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环节设置小议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