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20-06-30冯晶

关键词:中学语文情感教育

冯晶

摘   要:语文是一门有温度、有感情、有情怀的学科,不同的文章情景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对于每一篇课文,语文教师要抓住其中的感情主旋律,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从而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这既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学科责任,更是语文教师对学生品德情怀培养的育人职责。

关键词:中学语文;情感教育;育人职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4-0010-02

语文是一门有温度、有感情、有情怀的学科,其中的“春晖寸草”使人感受到暖暖的亲情;“大漠孤烟”让体会荒凉与旷远——不同的文章情景,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对于每一篇课文,语文教师要抓住其中的感情主旋律,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从而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何增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语文教师应该博学多识、情感丰富

语文教师要博览中外名著并涉猎多学科知识,只有通过大量深入的阅读,才会增强自己的文艺底蕴、增加驾驭语文课堂教学的底气。作为语文教师只有静下心来捧起书本,才会曲径通幽,使自己的感情更加丰富、文艺修养更加深厚。只有这样博学多识、情感丰富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给学生以良好的情感引导,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去追求真善美,从而受到启迪和熏陶。

同时,教师在做好自己广泛深入阅读的同时,更要去激励和引领学生们进行名著阅读——对学生进行阅读前的作品介绍、阅读中的交流分享和阅读后的总结体验,使学生在名著中吸收精神营养,获得情感滋润。

二、增强教学中的语言魅力

语文教学要对文章思想内涵进行挖掘,并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情感共鸣,所以语文教师就必须善于运用教学语言,能用准确词句进行精彩的情景描述、恰如其分的介绍评价、画龙点睛的总结概括,并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节奏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听觉的享受、知识的盛宴。准确优美的语言表达应该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也是培养学生丰富情感的基本条件。而教学语言运用要达到一种较高的艺术水平,就需要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深入地学习和反复磨练。

三、善于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

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有效优化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师要能熟练掌握、恰当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为学生呈现形象直观、可触可感的情景氛围,力争将抽象枯燥的内容转化得更加生动有趣。

如在课文讲解中辅以视频资料会使文章更真实可感,内容更生动,大大增加学生对文章的认知深度,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朗读课文时加入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使所要阐释的情感凸显,朗诵者会更容易把握感情,听众也更容易获得情感共鸣。

四、充分发挥朗读对语文学习的作用

要想让学生深入理解一篇文章,掌握其主旨精髓、体会其内涵情感,就要让学生对一篇文章反复地诵读,不断咀嚼品味。在熟读基础上,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文章中的优美段落,通过背诵使学生熟练掌握重要词句,这对学生词汇积累和写作提高都会有积极作用。

如今,不少地方提倡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的内容有些較深奥,但通过学生反复的朗诵甚至背诵后,他们就会逐渐理解其含义、领会其表达的主旨,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染和教育。正是诵读让国学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生心灵中生根发芽,生成一种美好的情愫。

五、组织学生编排课文情景剧

情景剧是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再现和演绎文章情节的,它是对文章内容的再理解、再加工。情景剧表演在带给观众以启迪、思考和精神享受的同时,更有助于学生剖析文章的人物性格,深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从而锻炼综合能力,升华情感素养。

国外就有一位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阅读莎士比亚有关书籍,参加有关莎士比亚的纪念活动,并编排莎士比亚舞台剧。这位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演绎莎士比亚的作品,让学生在剧中为坏人阴谋得逞而气愤、为正义的胜利欢呼雀跃,使他们深深融入其中,欢笑或流泪。正是这种课本情景剧编排演出,帮助很多学生学业变得优秀、品行更加正直善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六、带领学生在游学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堂应该拓展到更广阔的教育空间。语文教师要能因地制宜地结合学生所处的环境,选择合适的游学活动项目。同时语文教师要在游学前做好相关介绍,布置好游学任务;游学中跟进指导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游学后收集并总结以及时形成成果。

游学中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感受季节更迭变换;走进农田,了解作物生长,粮食的来之不易;走进工厂,目睹工人的劳作,体会科技的力量,知道日常使用的产品制作流程;走进社会,去感受社会百态、人情冷暖,而唯有真善美才是人们心中不变的追求——通过游学能使学生的心胸和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情感上引发更多触动,收获更多体验。

七、指导学生要有真情实感地写作

写作应是学生心灵的表露、情感的宣泄,但一些学生在写作中存在“假大空”的弊病。试想一篇空洞无物的文章如何能吸引读者?写出的文章,连自己都不感动,又如何能打动读者?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语文教师要先要求学生写好自己身边的故事,使文章有真情流淌、有触动人心灵的脉搏跳动,这样才能获得读者认可。

当然,作文的写作并不只限于写真人真事,可以有艺术的加工与合理的想象,但无论运用何种技巧,文章中真情实感的贯穿是必不可少的。如神话小说《西游记》,看似荒诞离奇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其实都源于当时真实的社会环境,折射了真实的社会生活。这部小说表达了赴汤蹈火、百折不回的坚韧追求,和惩恶扬善、救人苦难的普世情怀。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这既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学科责任,更是语文教师对学生品德情怀培养的育人职责。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情感教育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人教版七下第五单元写作·勤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