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研究

2020-06-30张小莉张翠缺马文英刘亮

关键词:化学作业研究

张小莉 张翠缺 马文英 刘亮

摘   要: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认识作业的意义和价值,如何进行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作業设计等,有赖于教师的专业设计和目标的引领,因此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研究具有深层次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化学;作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4-0042-06

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的设计如何体现出它的内涵与价值,有赖于教师的专业设计和目标的引领,因此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研究有着深层次的实践价值。

一、作业的价值

对学生而言,作业可用于评价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还可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对教师而言,可以通过作业发现学生的问题,从而诊断教学、改进教学,因此作业的功能和价值不可小觑。

二、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设计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的。在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作业的目标性和计划性,作业内容的适切性,作业类型的层级性和思维的发展性。这几个要素的综合考虑确保了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作业目标

作业要强调目标性和计划性,它决定了作业内容、作业类型、作业量等一系列问题。作业目标的设定一定要契合教学设计中的学习目标,二者要具有一致性。同时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设计还要遵循学习目标和学习评价的一致性。

(二)作业内容

作业内容一定要与作业目标相匹配,它是判断作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即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设计要遵循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的一致性。

(三)作业类型

1.归纳总结类。其目的是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学生每天所学的知识都是碎片化的,缺少系统性和连贯性,所以需要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等形式完成知识的建构。如此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将当天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把现学的知识与前面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相对清晰的知识网络。

2.基础类。基础类作业是进行能力提升和思维拓展的基础,其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落实和查漏补缺,所以这类作业可以留给程度较弱的学生。

3.提升类。提升类作业是在基础类作业的基础上设置的,它可实现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拓展以及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这类作业可以留给程度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

4.学后反思。学习是不断反思的过程,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一是要引导他反思学习的结果,即今天所学的知识我都学会了吗?我学会了什么?二是要反思学习的过程,我是如何学会的?用到了什么方法、技巧和规律?即学习之后的收获与感悟才是更高层次的学习。

三、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设计单(见表1)

四、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设计案例

案例一: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的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作业设计的论证内容

作业设计的内容是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已把药品和三个原理学完。

(二)三个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并结合课题3第一课时所学的知识,正确选择制取氧气的仪器并设计装置,由此可提高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完善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简单步骤,并能总结出至少2条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由此可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善于合作、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品质。

3.经历制取氧气的过程,完成简单的实验操作,由此可形成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分析原因。

(三)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设计单(见表2)

案例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的作业设计

(一)作业设计的内容

作业设计的内容是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通过前面对酸、碱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这两类物质在性质上的差异,本节课探究酸、碱之间的反应是对酸、碱的性质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

(二)三个目标

1.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进行分析,初步认识中和反应的特征,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通过探究酸、碱反应的实验,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

3.通过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由此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设计单(见表3)

案例三:化学十、十一单元复习课

(一)作业设计的内容

作业设计的内容是化学十、十一单元复习课”。前面已学过酸碱盐的有关知识,但知识点呈现碎片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引导学生构建酸碱盐的知识网络,使其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便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三个目标

1.通过完成课前案,回顾整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参与的化学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

2.通过探究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变质的程度及除杂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氢氧化钙的变质问题,进而总结出探究物质变质时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3.通过回顾所学的反应,总结归纳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并能进行判断。

(三)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设计单(见表4)

五、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评价与反思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就是基于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的一致性、学习目标和学习评价的一致性、学习评价和学习过程的一致性而设计的。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可以观察、测量和评价的具体目标要求,且作业目标的呈现和学习目标相一致。知识维度(知识范围)和知识难度与学习目标一致,即学什么评价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知道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学生才可以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或反思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改进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也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反思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适切性以及哪个地方的设计需要改进。

猜你喜欢

化学作业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