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酉水河畔的家园

2020-06-30刘煦明编辑王芳丽

中国三峡 2020年5期
关键词:水河酉阳秀山

◎ 文 | 刘煦明 编辑 | 王芳丽

在河湾岛上眺望酉水 摄影/ 刘煦明

酉水河边的大溪镇,重庆酉阳县 摄影/ ht / FOTOE

我生长在酉水南源的秀山河畔,在无数个盛夏骤雨的夜晚,河上清风携着密林修竹的香气,甫畅而至,给了我一个宁静甘甜的童年。

二十多年后的盛夏,我又回到酉水河畔,学着沈从文那样:“爬上一个山,傍近一条河,躺到那无人处去默想,漫无涯涘去做梦。”家乡秀山于是成为我此次酉水之行的起点。

位于重庆与湖南、贵州、湖北交界之处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正好处于酉水河流域的中部,酉水南支流也因之而名为秀山河。秀山河蜿蜒流经秀山县城,继续向北,最后在石堤镇码头与名为北河的酉水北干流汇合,那里是酉水的正式开始。

虽然秀山如今归属重庆市,与湘西有了行政上的区隔,但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酉水沿岸的秀山、酉阳,大部分时间里都跟湘西同属武陵郡,在地理和文化上有很多亲近之处。1930年代,初出茅庐的年轻军人沈从文,也是从沅陵溯酉水而上,怀着对川东、重庆、三峡的向往,从湘西花垣县的茶峒,经过贵州松桃、重庆秀山,在酉阳的龙潭古镇上住了半年。

2019年7月1日中午,我从秀山县城出发,跟随秀山河的脚步北去。离开县城以后,道路开始曲折起伏,汽车艰难地攀上一座绿油油的高山,又在连续急转弯中冲下山去,终于在下午三点出头到达了山另一边的石堤镇。

从大溪到后溪的酉水画廊

八十多年前,在沈从文的记忆中,里耶、石堤,都是酉水边著名的风景码头,是他所向往的去处。然而,如今我看到的石堤镇,镇上的主街就是穿镇而过的省道,被南方很常见的两三层楼的自建玻璃砖瓦房夹在中间,我匆匆瞥过,并没有看到什么古老的痕迹。值得记忆的画面,倒是深绿色的静静的酉水,一直在路旁时隐时现。

经过北河桥下,一扇扇青山的脚边,是北河即将流向酉水的地方。我在错落的民居之间四处寻找可以看到两河交汇口的驻足点,偏偏始终被青山遮住,无缘得见。拾阶而下到了“下码头”边,询问正捣着洗衣棒的老妇人,得知要看交汇口只能爬上码头旁的这道高坡,或者,就坐上木船直接流向河口吧。可惜,旅途时间所限,我只能恋恋而去,直接去往酉水的干流。

穿过北河桥,再翻过一座山,就是北河畔的石堤镇大溪乡码头,我从这里出发,沿北河逆流而上,今天的目的地,是北河岸的另一座古镇——酉水河镇。

静静的码头上只有四辆客船泊着,另外有六七艘小木船,看到有人来,两个黝黑体壮的中年妇女过来揽客,我们选了一辆30人载客量的柴油船,船舱没有密封,只有顶棚,正方便凭栏看景。

从大溪码头到酉水河镇的河湾寨,行船约一个小时。河面像碧玉的镜子,有细碎的波光粼粼,看不清深浅。不时路过灰篷的渔船,没有渔人,只有船像蜗牛一样仿佛静止在水面。有时偶遇一艘慢慢靠近的渔船,渔翁插着桨缓缓过来,我们就兴奋而好奇地打量着拍照。《桃花源记》中捕鱼为业的武陵人,是否就是眼前船翁的模样?

两岸的青山翠绿欲滴,山头一浪紧接一浪,群林如簇。有时突然出现了棕灰色的房屋,是典型的吊脚木楼样式,一片竹林像芦苇荡一样在屋前摇摆。

古朴的明代土家村寨

河面到了河湾寨跟前突然变得开阔起来,岸上是层层叠叠灰棕色的木楼。根据《南阳族谱(白氏)》记载,土家先民于明洪武三年(1370)来到此处,依山建寨,距今已有649年历史,是酉水流域保存最完好的土家山寨。河湾村由旧寨、富家堡与河湾山寨组成,250多座吊脚楼临水而建,呈阶梯状一路向上。

船之所向,是一个河心的小洲,一栋四层的方形木楼,飞檐下挂着连串的红灯笼,正中的牌匾上是三个潇洒的行书大字——河湾岛。据说,这里是河湾寨最大的宾馆兼农家乐。

船家没有收钱,约了明早来岛上接我们。

左:石堤镇名菜豆腐鱼 摄影/ 刘煦明 右:石堤镇下码头石碑 摄影/ 刘煦明

坐在岛上的回廊里等菜的工夫,我一边打量着对面的寨子,一边跟老板娘闲聊。老板娘说,河湾村以前叫长潭村,一共几百户人家,翻山越岭的有四五个寨子。她们家是土生土长的河湾村人,临河而居。以前酉水河没有进行旅游开发的时候,只有本地人偶尔来岛上钓鱼休闲。后来她们趁地利,开始在河上做浮船农家乐,也算是资深农家乐老板了。

晚饭全是当地土菜,河里刚捞上的黄辣丁鱼是主菜,这道酸菜鱼里的后溪豆腐意外的鲜嫩无比。同行人感叹:“都说石堤豆腐出名的好吃,今天才知道,后溪豆腐比石堤豆腐好吃多了!”我们大快朵颐完毕,老板女婿开船,送我们上了河湾寨。

河湾寨码头岸上,树立着“旅游扶贫创业园”的长牌。码头前有一小块石板空地,应该是寨子里的小广场了。从空地往左、往右,吊脚楼临河排列,沿河的一排多数都挂着木牌匾,写着某某客栈、某某山庄。抬头看去,还有一层层木楼往山上爬着。

我们先往右行,路过灰砖黑瓦的木房,穿过弯曲的“湿地宣教长廊”,可以一直走到对面半山坡上的观景台,俯瞰整个河湾。

在寨子里沿着蜿蜒狭窄的石阶往山坡上走,渐渐就是普通的民房。有的紧闭着,看起来很久没有人居住,但墙板上还靠着码放得整整齐齐的木柴。有的屋后有锅盆碰撞的声音和爽朗的交谈。屋前屋后不规则的土地上,都有橘子树、玉米、豆角等正茂盛生长。

寨子里最有名的是渝东南地区最大的土家族摆手堂。据说,也是整个酉水河畔最大的摆手堂,比里耶、王村等地的都要恢弘,逢节庆,还有下游的土家人坐船前来聚会。可惜我们到的时候,摆手堂正在闭门重装,无缘得见内部的陈设。

落寞的土司故城后溪

第二天早上八点,我从河湾岛出发去拜访河湾寨村民口中的“老校长”、酉水河镇的文化名人彭开福老人。2007年,正是经过彭开福的发掘及对外推介,河湾寨才得到酉阳县级部门的重视,开始进行保护性重修和旅游开发。

半个小时行船后,我到了酉水河镇码头,这里在更长的历史时期里,名字叫做后溪,也是武陵山区九溪十八峒之一。后溪码头比昨天石堤镇的大溪码头更冷清,这里无船无人,岑寂无声。我爬上台阶,走进砖房夹着的小巷,为我领路的船娘说,这就是酉水河镇的老街了,也是村民们赶场的主街,虽然大部分店铺没开,但是逢每月1、6号赶场的时候,这里可比石堤热闹。

现在的酉水河镇是一个安宁朴素的小乡镇,毫无挂着“古镇”名头的热闹或装饰。然而,在酉水河流域的历史长河中,这里也曾是繁华驻足过的地方。

2007年,由于临近的石堤修建水电站,后溪镇首次发现土司城的遗迹。根据《重庆晚报》的报道,重庆考古队对后溪土司城遗址进行了专门发掘,发现了“七十二天井”,根据天井指示的位置,勾勒出了当初土司城的大致轮廓。

据考古专家的推测,这些遗址,是后溪土司白象的宫城。1418年,这位白土司协助酉阳西部地区的统治者冉土司与湘西地区的彭土司大战,将后者逼退到八面山以东,于是后溪地区才纳入酉阳州的统治范围。

酉水河镇老街 摄影/ 刘煦明

猜你喜欢

水河酉阳秀山
鉴水河之歌
北仍村的味道(外一首)
绿色高质高效典型案例专题——酉阳篇
驯服酉阳河
湖南蓼水河石
雪花
王秀山:协会的根本是做好行业服务工作
三水河特大桥桩基泥浆净化器的运用
三水河特大桥主桥墩液压爬模施工
重庆秀山高台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