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数学思维

2020-06-29易子幸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2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班级管理高中

易子幸

摘 要:大多数班主任都是由学科任课教师兼任的。这些班主任在长期的学科教学活动中在性格、思维上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学科趋同现象,与之相对应的,就在班级管理的风格、策略上也会体现出特定学科的某些特征——数学教师的学科思维特征在班级管理上有一些“劣势”,但也有优势。数学教师兼任的班主任如何在高中班级管理中规避、改善劣势,发挥优势,用数学的思维管理好班级,是一个有实践价值且“有趣”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数学思维

教师是人,而不是机器,因而在教育活动中必然会存在着主观性——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思维特征,这些特征也通常会体现在其教学活动当中,体现为独特的教学特色。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一名教师长期任教一门学科,就会出现明显的性格、思维的学科趋同——语文教师会变得更加有人文和思想性,看起来像个“儒雅的老学究”;体育教师会越来越阳光和坚毅,浑身上下散发出力与美的光辉;美术教师自带时尚和浪漫色彩……我们知道,班主任大多不是专职,而是由科任教师兼任的,因而,在其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也就会呈现出某个特定学科的思维或“性格”特征。这使得学校呈现出多彩、多样的班级管理风格,也会出现各异的管理效果,可谓是百花齐放。甚至,一个班级在班风上也会呈现出班主任的学科特征。

班主任管理的创新性、多样性和独特性,正是我们所希望的,是符合现代育人观的。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所体现出的学科特征,并不一定都是“亮点”。有些学科特征可能并不适用于班级的管理,身为一名数学教师,对此有切身的感受:自己在班级管理过程当中,往往会体现为过于严谨、教条、简单和程序化,这种管理情态对于小学的班级管理来说,可能还是可以的,有利于学生好习惯的初始养成。但对于有思想、有能力、有个性、有独立需求的高中学生来说,就显得不如语文教师那么有耐心、委婉且善于“交心”,这使学生的配合度低、抵触情绪大,且班风过于“内向”。如果教师意识到这一点,就应在教学时采用数学思维和形态,而在班级管理中又采用文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那么自己又有“分裂”感,既不擅长也不“顺手”,学生也会感觉到“虚假”,管理效果并不见得好。

那么,出身数学学科的班主任有没有方法巧用自己的数学思维习惯和特长,规避或改良其管理上的“劣势”,转化为管理优势和特色呢?下面谈几点经验。

一、简单直接但不粗暴

数学的解题讲究的是逻辑清晰简明,“因为……所以……”直奔答案,不像语文的写作,讲究个铺垫和承启转合,数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也往往是这样,很少会“绕着弯”委婉地和学生去交流,一是一、二是二,简单干脆。这通常会让自尊心、自立意识较强的高中学生感觉到粗暴、无礼,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也就造成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比较远,给班级管理造成了一些阻碍。

但其实,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这种简单干脆的管理风格并不与他们的心理特征相矛盾,他们本身并不希望老师过多地讲大道理。矛盾的是,班主任“干脆”得过于粗暴。学生错了,就是直接去制止,并马上给予严厉批评,对已经接近成年的高中学生来说,这显然会严重伤害到其自尊。其实,从高中学生的心理上分析,他们对“独立”“成人”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特别希望师长少干预他们的生活、学习,希望自己来安排和设计自己的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数学班主任所采用的简单干脆的方法,是和他们的心理需求一致的。

那应该怎么做呢?就是放权给学生,让他们自理。比如,有位学生骂了同学,我没有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这些道理他其实都懂),也没有横眉瞪眼一顿猛批,而是问他,“你觉得这个事儿应该怎么处理呢?……我想你自己能处理好”。结果就是,他真的处理得很好,既向同学真诚道歉并取得了谅解,而且两人还拉近了感情,关系比以前更好。如果当时我强制他去道歉,其实两人之间的隔阂是很难消除的。

其他班务也是这样,我经常将工作交给学生自己商量着去办,只给任务和目标,而不进行细节安排,如此一来,其实是满足了学生自立和展示自己能力的需求。这样的班级管理看似简单直接,很“数学”,但效果并不差。

二、严谨公正不松制度

文科比较强调主观性,特别是在课程改革之后,文科考试的主观题越来越多。一般来说,给学生试题打分,不像原来那么“较真”,只要学生能答出要点、观点正确、表达清楚就可以。比如写作,反而是鼓励学生创新结构、修辞,展示个性。而数学不同,一步逻辑错误,一个计算失误,就是不给分,没有商量的余地,这种特性,也使数学教师养成了严谨、理性、讲原则的思维习惯。比如,有些班主任处理班务比较“灵活”,学生出现了问题、犯了错误,只要看其态度好、认识“深刻”,往往就会进行“谈”处理。有时候,就不按班规进行处罚。这样的管理,使得学生心态比较好,跟班主任比较亲近。但其实也有一些负作用,就是高中学生的自律性和换位思考能力没有那么强,往往将班主任的柔性处理方式视为一种“妥协”,而不是尊重。还有,就是当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时,班主任处理的分寸就不太好把握——上次没有处理,这次应不应该处理呢?如果处理了,那么,后面这位被处理的学生就会感觉到不公平、委曲。这是“文科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一个短板。

比如有位小组长,一次轮到他们组做卫生。结果他自己给忘了,丢下小组同学,自己先背上书包回家了。这位组长其实第二天一到校就跟小组同学道了歉,大家也没太介意这件事。但我却在班里当个事去说,“按照规定,这位同学要罚做一周的卫生。认错态度好,积极取得同学谅解是特别值得肯定的,但班规就是班规……没有问题吧?”这位组长很愉快地接受了惩罚,这种处理方式,保证了其他同学感到公平和制度的严谨性,就不会产生侥幸、放纵的心理,能够有效避免類似问题的反复出现,这是“理科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一个优势。

三、分类归纳建立模型

现代管理理念认为,班级管理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其个性化发展,班级应“百花齐放”——这个理念是没有问题的。但有些班主任可能是过度解读了所谓的“个性”,认为每一名学生都是完全独特的、学生之间是个性远大于共性的。因而,在管理中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每名学生采取专属的管理策略。这种理念和方式无疑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是有益的。但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一个班级通常有四五十名学生,一名班主任往往会在精力上“捉襟见肘”。一旦班级问题出现比较集中的时候,班主任就会陷入被动,其实,从数学的角度上看,学生之间确实存在个性差异,但其实共性是非常明显的。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管理,除了个别学生之外,大多是可以用建模思维对其进行归纳分类的。

而且,有些班主任在管理上对问题缺少正确分析,往往会将问题简单地归因于学生的态度、品质,所以就会采用批评教育的策略。而从经验上看,高中生出现问题其实并不总是态度、思想问题,一般来说,可以将集体归纳为习惯问题、态度问题、方法问题、能力问题这四个模型。根据这四个模型,班主任再设计和采用对应的策略,即可解决精力不足和策略失当的问题。如,学生是习惯问题,那应采用养成教育、尝试改变、建立习惯、顺应习惯等策略;如果学生是方法问题,班主任则应指导其优化方法、抛弃方法、调整方法;如果是态度问题,则可采用批评、惩罚的策略;对于能力问题,则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或是承认差距、悦纳理解……建模之后,班主任通常只需要针对这四个类别对学生进行管理即可,同样是可以达到个性化管理的目标。

四、数形结合有效引導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健康心理的教育、引导,是高中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但通常来说,数学班主任在“讲道理”方面要弱于语文、政治这些学科的教师,不是说数学教师不会讲,而是其讲道理、引情感的时候往往是习惯性地过于逻辑化、程序化,条理清晰、逻辑分明,像是在解题,道理能讲通,但不能带动学生的情感。而语文教师通常是旁征博引,“东一句、西一句”地聊,看似“婆婆妈妈”,但很能引情,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思想教育效果就比较好。那么,数学班主任有没有扬长避短的方法呢?——有,可以用数形思维来构建思想教育的模式。

所谓的数形结合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将生活实际或几何图形抽象为数理、公式的思维路径,高中学生虽然年龄上接近成年,其心智水平确实与成年人没有太大区别了。但为什么仍然体现为“不成熟”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还没有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缺少社会的磨砺、经验,有些道理其实是明白的,但缺少直观的感触,认同度低。根据这个特点,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时候,可以采用少讲道理、多摆事实的策略。

比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呢?”首先,学习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比如,向学生展示各种行业的劳动场景,让学生自己去看。其次,学习可以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比如,向学生陈列数据:一名建筑工人一天所创造的社会价值是多少,一名科学家一天给社会带来的财富(比如袁隆平)是多少。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数据来比照。最后,班主任一点,“职业没有高低、人无贵贱,但知识可以提升成就自我的几率、可以更高效地造福社会”,让学生将生活中的“形”自己提炼为观念上的“数”,不用讲太多,一样可以生动、高质达到教育目标。

总的来说,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除了具有自身的性格特征外,往往也难以回避地会带有学科特征,这些学科特征,有的是利于管理的,有的则不适用于管理。如果班主任套用他人的经验,又往往会用得“不顺手”,还不如立足自身的思维特征,扬长避短地来组织管理。比如,来自数学学科的班主任,通常(并不绝对)缺少“温度”,管理的煽动性、鼓动性不强,但利用数学思维严谨且善于归纳、推理、提炼、简化的特征,一样可以把班级管理得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费绍辉.新形势下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探微[J].中国校外教育,2017(9):37.

[2]刘晓峰.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漫谈[J].新课程(下旬),2018(6):217.

[3]贾雪泓.数学思维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35):191-192.

[4]莫顺巧.浅议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灵活运用数学思想[J].考试周刊,2018(34):82.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班级管理高中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