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中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初步自学

2020-06-29蔡志成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2期
关键词:引导数学课堂自学

蔡志成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科学、合理、有效的引导下,在师生合作中学会初步自学,获得自主发展。如何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乐于探究,又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呢?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是很有效的办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引导;自学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会数学学习,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发展。所谓自主学习,是指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独立有效学习,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地学习知识,获得信息、锻炼技能。通过不断循环尝试、调整,我总结出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中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初步自学的一些方法。

一、精读教科书

经过调查,七年级新生刚进校只有不足10%的学生有阅读数学书的能力,其中不到5%的學生能用概括性的语言归纳出结论。说明孩子们从小没有养成阅读数学书的习惯,认为数学书没什么可看的,没有精彩的故事,没有优美的词句,不具有吸引力,因此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教科书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方法不能单一。

方法一: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数学书的能力,先订阅一些有关数学方面的杂志、报纸,以便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阅读过渡到主动看数学课外读物、数学书。

方法二:带着问题阅读。即定向阅读,有目的地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提问:这个新的数学知识我能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学习吗?通过阅读我学到了什么新的方法?还有什么地方我没弄懂?我需要查资料还是和同学或老师交流,或是先做笔记记下来。所有这些结论是否与我猜想的相吻合?书上是怎样论证的……

方法三: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如果想通过阅读数学书来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那么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有了计划并能在计划中详细明确阅读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学习目标。

方法四:让学生懂得边阅读边思考探究。在阅读数学书时最重要的就是思考,当面对在读书时遇到的问题时要穷追不舍,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要有数学家探究知识的精神,越过重重障碍,反复研读,认真思考,顺着自己的思路前进,很自然地就会得到应有的结论,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

方法五:“熟读而精思”是读数学书最好的方法,因为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书中的概念、定理、推论中每个字表达的意义,连标点符号都不要放过,反复琢磨、悉心研究,才能使自己明白透彻。

二、课前预习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它不但能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为学生在课堂上的目的性学习奠定基础。在一般理解中,预习先学是一个过程,方法、技巧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真的进行了自学,也就是预习。首先,要让学生阅读数学,不要以为数学学习不需要阅读,阅读对数学学习来说很重要,尤其是在先学阶段,阅读虽不能让学生对内容达到理解,但是至少能让他们知道课堂上要学习什么,做好心理准备,增强学生学好这节课的信心。

三、设问

教师用指令性语言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问题有所准备,同时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多样化地提出问题。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渐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

四、生生合作

注重课堂上的合作交流学习。在课堂上,把时间交给学生,在预习之后,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继续自主学习。进行分组教学,在小组内讨论这节课的重点、难点,达成共识,然后小组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每个小组分别选择一个代表性的问题向其他组提问,同时回答其他组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在“问与答”中找出重点、难点,把握知识要点,梳理逻辑关系。合作交流学习之后进行小结,最后,老师对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进行评价。

总之,自学永远是基础,永远是各种学习方式的前提,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更不能忽略。课堂上,要学到数学知识,更要培养数学思维。数学在课堂之上,更在课堂之外;数学要名师点拨,更要自主学习。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引导数学课堂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