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2020-06-29魏灵玉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互动教学应用

摘 要:教师要不断实现“以学生为本”,在教育的过程中尽可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以此保证学生全面综合发展。而传统的授课模式,大多数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相对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要想高效地培育学生的个人素养,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就必须要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互动教学;应用

近年来,各地中小学有关道德与法治的问题频发,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为何现阶段中小学生道德水平欠佳,法律意识薄弱,我们应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如何从内心深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其道德思想。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依靠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过程中,一定要加深对其个人素养的培养,以此完善学生个人品格,保证其全面发展,将来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各项研究表明,互动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它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充分结合,增强学生的素养,为我国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

一、互动教学的概述

互动教学主要讲究的就是“互动”,是指在教育环境内,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一种新时代教学模式,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作为主导。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权威,学生有着自主思考的权利,学生对老师的想法可以保持怀疑并提出质疑,老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摒弃传统的授课方式,做到真正融入学生群体中。

二、互动教学的优势

互动教学不具有局限性,它在教学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在对学生授课的过程中,要根据课程不断调整互动教学的模式,灵活运用,保证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把传统授课中老师带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统筹分析,加深印象。

由于互动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那么在课下的时候,学生必然会为课上的参与做相应的准备工作,这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课外知识也会随之增长。

对教师来说,由于互动课堂有着多变性,老师也要下功夫为课堂互动做精心准备,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

互动课堂需要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不断进行互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加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对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感情增長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还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有利于课程更好地开展。

三、互动教学的应用策略

1.师生的感情交流互动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除了要把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更要把那种积极的正能量带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这样看来,如果说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和学生缺乏感情的交流,那么这堂课必然是枯燥的。这样不仅导致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对于老师来说,也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把上课的过程看作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两者交流,如果说双方都是积极地投入了相当的感情,那么这场交流不仅能让双方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也更容易增加双方感情。这就不难看出,要想全面地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就必须增加双方互动,相反如果老师一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老师为核心带领学生学习,最终也只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种负面情绪。教师应当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双方感情,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2.课堂问题探究互动

在课堂上,我们难免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个时候,我们要积极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互动,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互动程度高能使一堂课变得生动有趣,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且帮助其进行思考,长时间的锻炼,会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而且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小组合作互动

除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外,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使学生之间的互动程度增加,我们可以采取分组的模式让其进行互动,老师应当对班级上的同学进行合理的分组,力争让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同学都能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在上课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也可以小组进行探讨解决,不仅增加了班级的互动,而且对增加同学情谊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初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承接小学的问题,又要为高中的发展打好基础,除了课程知识的教学之外,我们还要格外注意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要让学生综合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在这一方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

1.教师及教育部门对此的懈怠

很多教师及相关教育部门在学生的初中阶段,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用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点可谓呕心沥血。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对学生素质教育、法律意识的培养,这样将有可能出现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了,但是个人素质较低和法律意识薄弱等问题,要知道我们的社会现在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即便是学生有着很高的知识水平,但是这两点薄弱的话,也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

2.学生自己不注重

除了教师及相关教育部门的忽略之外,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个人素质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也有所懈怠。他们往往认为这些都不重要,初中生正是调皮贪玩的年龄,他们认定没有必要,而老师对此也不闻不问,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就变得十分困难。

3.在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中方法过于传统死板

想要培养出一个综合能力、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就必须要注意培养方法,现阶段我们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普及法律意识的过程中,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死板,而学生由于时代的变化,受影响的事物也较以前大不相同,我们应该注意方法的革新,利用时代给我们的优势,注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力争培养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有着较高思想道德品质和丰富法治意识的学生。

五、初中阶段互动课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意义

要想在初中阶段高效开展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就必须利用课堂互动模式的优势,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互动,以此调动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从而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使其法律意识更深刻。

1.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法律道德的意识

在法律道德的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学生自学和对该课程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探究,在有了一定的结果之后,教师要时刻把握课堂的节奏,让学生除了可以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之外,又要对法律道德意识进行学习引导,这样不仅每个学生的意识都可以得到提高,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有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来说,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对老师的普遍看法都是害怕、敬畏,不敢与老师畅所欲言地交流。但是我们需要知道,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我们要以学生为核心开展教学工作,教师的原则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努力。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还要打开内心的封锁,彼此接纳对方,在学生对老师尊敬的同时,老师也同样需要尊重每一位同学。

3.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

除了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需要提高以外,我们也要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只要教师自身的意识足够高,道德观正常,才可以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而且在道德法律课程中应用互动教育模式,可以培养教师随机的反应能力和调控能力,使教师在课堂互动中游刃有余。其次,教学反馈也是在课堂互动中不可缺少的关键一步,通过反馈,教师才可以清楚学生对法律意识的掌握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没有得到提高。最后,教师也可以明白自己在授课过程中有哪些缺陷,才能更高地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自身水平的提高。

4.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利用新型的教学互动模式,大大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模式下,我们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相对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可以有力地消除之前在学生心目中对老师的恐惧、害怕、不敢说真心话等心理,大大降低学生在老师面前的压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氛围也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情绪高,学习变得主动之后,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就会提高,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对学习有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也就更好。除此之外,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也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也逐渐提高。

互动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完美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虽然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想实现与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完美結合,有着不小的难度,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努力,一定可以实现,到时候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一定都会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宦磊.浅论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2013(12).

[2]雷洁荣.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互动教学的思考[J].时代教育,2008(5).

[3]苗瑞云.初中数学活动课互动教学策略与方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21).

作者简介:魏灵玉(1967—),女,汉族,甘肃榆中人,大学本科,高级职称,研究方向:政治教学。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互动教学应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互动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