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语文素养,建设有趣课堂

2020-06-29汪昌英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2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诗意

汪昌英

一直以来,高中教师因为面临高考的压力,非常重视课堂時间的高效安排——舍不得在无关高考的事情上“浪费”任何一点时间。语文课俨然陷入了“讲—练—考—评—讲”的模式中,日积月累下,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愈发淡薄,甚至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而这点与语文课程设置的初衷恰是背道而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笔者认为,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该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课前三分钟这一语文活动的实施,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所谓“课前三分钟”,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采用多种活动形式,训练学生听、说、思、读和写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课堂投入的专注度,最大限度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

一、课前三分钟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三分钟选题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让学生找到了为自己喜好内容发声的机会,从选题的敲定、资料的收集、内容的书写,直至演讲的现场呈现、演讲完后的反馈,对每位学生而言都是一种考验,当他们真正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所有环节,其中的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而且,相对于传统预设性的、静止的、居高临下的学习要求,课前三分钟因其形式的包容性和自主性而为学生所热爱,也为教学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惊喜。

比如,有一位学生因为喜好中国文学,为此花了几天的时间,结合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与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详细地梳理了中国文学从先秦至晚清的发展脉络,演讲的内容非常充实丰盈,其他的学生也从中获得了对中国文学的粗浅感知,他的演讲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再如,一位性格细腻的女生,因为喜欢《边城》,进而阅读了沈从文先生的大部分作品,于是将课前三分钟的内容定为“沈从文作品的诗意美”,分别从意象的诗意美、风俗的诗意美、人物的诗意美、生活的诗意美四个板块切入,让同学们感受到神秘的湘西风情,激发了他们阅读经典的兴趣。

总之,通过课前三分钟的实施,学生经历了深思熟虑的资料遴选过程,撰写文章时“手笔相应”“词能达意”的实践,实现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求取、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二、课前三分钟的实施

(一)课前三分钟之前:认真、精心地准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前三分钟,因为有三分钟这一时间的硬性限制,所以要求学生准备的内容一定要优中选优、精益求精。同时,在选材上面,教师可以为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比如说,在高一阶段,考虑到学生之间比较陌生,故第一轮的课前三分钟从自我介绍开始,到了第二轮,结合人教版教材安排的篇目,可以安排朗读现代诗、赏析现代散文等内容。高二阶段,内容可以多样化:历史人物及事件的讲述和评价、经典电影及经典台词的推荐和评价、对文化现象的看法、对时事新闻的评论、经典文学作品及作家的推介、个人生活的难忘片段,甚至是个人才艺秀。高三阶段,重心放在分享读报、成语等专项知识的积累、名人名言的背诵、高考范文的朗读以及古代诗歌的鉴赏等方面。

(二)课前三分钟之时:自信、多样化地表达

在课前三分钟讲述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个现象:部分学生,或者讲话时声音如蚊子般嗡嗡嘤嘤,或者是习惯性地搓手、挠头,或者全程弯腰、弓背、低头,甚至声音含混不清、脸红手抖。这些现象折射出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不自信。而能够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和交流,这是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教学中遇到这样的情况,笔者会在课后找学生进行单独谈话,用言语进行正面鼓励,肯定其演讲的闪光点,同时也指出不足之处,希冀下次改正。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会适当增加该生发言的机会,及时激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讲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作为辅助设施,直观呈现所讲的内容。比如,在《汉服之美,一醉千年》的演讲中,学生身着大红汉服,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上衣下裳,圆袖交领,中缝垂带,古老的曲裾、朴素的直裾、娇俏的襦裙,每一种款式娓娓道来,在光影交叠中让我们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或者佯化为诗仙李白,在余韵悠长的古风配乐中高声朗诵《将进酒》,如狂如癫;或者化身为电台主播,播报体育新闻……形式丰富多彩,创意无限,令人惊喜。

(三)课前三分钟之后:及时有效地点评

教育学中,反馈是发现学生学习问题、消除学生学习误差的重要渠道。对课堂三分钟的内容和讲述进行及时反馈,这对演讲者本身也是一种尊重和提升。我们大部分采用随机点评的方式进行反馈,一方面考量其他学生有没有认真听讲演的内容,一方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当然,有时候也采用教师点评的方法,旨在诚恳、恰当地指出演讲者的优点和缺点,以期获得提高。

语文的学科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下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课前三分钟作为语文实践活动之一,因其简短、丰富及灵活的特点一直为一线师生所热爱,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构建有趣课堂的有效形式,长期坚持有效的课前三分钟教学,一定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加其知识储备,提高其在公众面前的表达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也是不无裨益的。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诗意
诗意地栖居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被耽搁的诗意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