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课堂离不开有效提问

2020-06-29刘志丽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2期
关键词:课堂教师教学

刘志丽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教师必备技能之一,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更被称之为“有效教学的核心”。学生思维的激活、能力的提升、认识和情感的升华,都离不开有效设问。

关于课堂提问的作用,通过对相关论文的检索、分析、总结及日常教学的观察,主要涉及对教师和对学生的作用。

对教师的功能主要分三大方面:第一方面是检查教学,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理解新知,突出教学重点。第二方面是管理学生学习及教室秩序,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三方面是评价教学,了解教学的效果,为后续课堂教学行为的选择提供依据。

对学生的作用主要分为三大方面:第一方面是课堂提问可以巩固以前所学知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师生互动,提高课堂的活跃性。第二方面是在思想方面通过对所提问题的回答让学生对已有的错误理解进行自我纠正。第三方面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关注教学过程的变化,让走神的学生及时回到课堂等。第四方面是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提问还存在一些问题。

教师发问环节方面:所提问题基本属于理论性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在课本上就能找到答案,不具有思考的意义和探索的价值;封闭性问题居多,问题缺少梯度,教师提问偏向较低层次的问题;提问没有思维含量,在课堂上一直问“是不是”“对不对”这类判断性的问题,而学生也就机械地回答“是”“对”。对于这类问题,学生的回答既不经过大脑的思考,也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个别教师乐于提问一些比较难的问题,学生不会回答;课堂提问太过随意、笼统、模糊,表述不够清晰、简洁,致使很多学生迷惑不解。

教师候答环节方面:教师对候答时间的把握不到位,在提问之后和学生回答之前的暂停不到1秒;有的教師在候答环节经常会不断重复问题或给学生进行提示,教师的这些声音会成为干扰因素,打扰到学生的思维进程。

教师叫答环节方面:点名叫答,方式单一;范围狭窄,区域集中;用提问作为惩罚手段。

教师理答环节方面:追求结果,忽略过程;抢白学生,代替回答;评价单一,反馈失效。

基于上述认识,评价一节课中提问的有效性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第一,问题类型要科学合理。要根据教材内容和需要把握重点,在关键处设置问题;要提出各种水平的问题,提问时清晰准确地表达问题;问题的认知层次包含识记和理解、应用和分析、综合和评价三个层次,要关注问题属于哪个层次,核心问题是否科学合理、紧扣重难点、指向核心素养培养。

第二,问题的难易度要合理。提出的问题能适合学生的能力,问题的设计应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设问不能只停留在“已知区”和“未知区”,太难和太易都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问题太难、太深了,学生回答不出来,学生不仅会失去思考的兴趣,而且还会影响教与学的效果;问题太简单,学生脱口就能回答,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对问题的设计,难易程度要适度,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要从学生现有的水平出发引导他们获得新知和新思想。

第三,学生的参与度。发问的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回答问题的机会要均等,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力求所有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平等机会。

第四,对学生思考时间的关注。候答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心理学家经过对比试验,在候答时教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再多出3到10秒钟,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会更为理想。

第五,教师的理答要有效。教师的反馈可以是鼓励、引导、归纳提炼等。若学生不能对问题进行有效回答,教师可以通过澄清使问题变得清晰简单;或追问一个或几个额外的问题以引导他们正确回答;或悬置问题,建议师生共同查阅资料,共同探寻和研究,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理解本文所述的观点,现以教学实例进行说明。讲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一框“基本经济制度”时,可进行如下问题设计:1.为什么宪法要规定我国基本经济制度?2.基本经济制度对落实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基本原则有什么作用?思考第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第一单元讲的“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通过该问题,学生把宪法的地位、人民的地位、基本经济制度三个问题建立了关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第二个问题,学生可以从教材中所讲“国有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这几句话中找到思维突破口,同时结合第一课所学“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的理解。这样的思维过程能实现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并能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彻底内化成自己的理解。

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到:“好的问题是那些引起思维困惑的、颠覆显而易见或权威真理的,或者是引起不一样观点的问题。”即教师需要设计一个好的问题链。上述案例就符合这样的理念。

我们的教师如果在上课前合理设计课堂提问,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让提问高效而又富有智慧,一定会对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助,会最终达到教得高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课堂教师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