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

2020-06-29赵亚莉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2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新课改初中语文

赵亚莉

摘 要:过去由于条件的限制,再加上教学观念陈旧的原因,无论任何内容的教学,老师依赖的只有教材、黑板、粉笔,除此之外也就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讲解、剖析了。这种教学方法原则上没有什么错误和不当,但对于新时代的学生来说,显然有些违和,不符合现代的课堂,更不符合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思考

由于传统教学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一直存在方法陈旧、单一的缺点,使课堂总是陷在一片沉闷的讲解气氛中,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无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时间紧、任务重的初中生来说是严重的障碍。不但会影响他们对初中语文的兴趣和认识,还会影响灵活学习思维和方法的形成和积累。在新课改下,要想让课堂产生有效性,让学生喜欢语文课,课上能听懂,课下能自学,这就要看老师的转变。所以,笔者结合初中语文的特点和初中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的状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要有目标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无论课文讲解、基础知识的灌输,还是阅读教学,老师一定要在课前就设计好教学内容,明确教与学的目标。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为了目标的实现更加努力地学习,也能让课堂教学紧扣内容,掌握节奏。比如,朱自清的《春》的阅读教学目标:(1)熟悉阅读内容中的一些生词、生字,为学生理解内容打基础。如,酝酿、卖弄、宛转、嘹亮、烘托等。(2)理清文章脉络,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3)借助文中的景物,带学生感受文中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4)找到文中借景抒情的部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等。目标的制订,能让学生一下子明白课堂上要掌握的内容,这样他们就会在学习中更加投入,主动性更强,获取新知的欲望更高,从而既能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也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关注情感的融入,用评价给学生导向

在新时代的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首先应该成为朋友,其次才是师生。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放低姿态,不要以为自己是老师,学生一切都得听自己的,这样学生才会消除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和感,在学习中更加放松,更有交流的欲望。这样老师也能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并对学生学习做出及时评价,给学生导向,让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当然,这种情感的运用或者说融入,不仅仅在师生的相处模式上,还在教学内容中。我们知道,语文课文大都是优中选优的散文、诗词等,情感饱满,意境深远。老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其中的情感挖掘出来,呈现在学生前面,让学生共情,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板块,如果想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績,基础这一块很重要,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语文综合成绩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更重要。所以,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一定要重视读写的结合,以读促写,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首先,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文学的情意美。我们总听学生说,他读了很多的课外书,可是作文水平为什么不见提高呢?原因就是学生把读与写分离开来,没有进行有机的结合。比如,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在读的时候肯定能感受到作者对景物的热爱和赞美,还有所寄寓的作者的个人情感。学生在读完后,可结合课文写写自己的感受,看看是否能与作者产生共鸣、看到作者眼中的景物等。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理解文学中的情意美,还能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学习文章的描写手法。一篇好的文学作品,美在故事,美在情节的架构,更美在描写的手法上。有些初中生写不好作文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如何描写,不会运用恰当、合理的手法把故事和素材融进来、荡开去,让作文有情有意、有血有肉,且中心突出等。所以,笔者以为,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读写的结合是一条途径。

总之,新课改的内容虽然离不开传统的课程标准,但是传授方法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如果在教学中还是一心奔成绩、奔升学,忽视学生情感、价值、能力的培养,定会不可避免地转回到过去的教学模式,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求新、思变,才能给初中语文教学更好的成绩和出路。

参考文献:

[1]黄卫荣.解构与重组: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式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7(28):19-22.

[2]陈玲娟.让阅读丰茂 让课堂高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7(16):42-43.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新课改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