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0-06-29刘玉环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2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初中历史应用策略

摘 要:历史这一学科涉及的大部分知识是以文字为主,所以学习时难免会感觉枯燥,再加上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科目也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所以就导致其历史学习成绩始终无法得到保障。教师使用启发式教学法,不仅可以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改善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态度。对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应用策略

经过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大部分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基本上都会选择长期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再加上历史这一学科所涉及知识的书面表达形式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很难对历史这一科目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虽然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开始重视对启发式教学法的使用,但这些教师对该教学模式根本没有过多的了解,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启发过度或者是启发内容缺乏趣味性等问题,这样一来启发式教学法根本无法在历史课堂上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价值,同时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很难得到保障。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存在的问题

1.教师所使用的启发方式过于单一

所谓启发其实指的就是一种具有指导性的思想。只要具有启发式思想的教学模式都可以称之为启发式教学,所以启发式教学并没有一种特定的使用形式。但现在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在对启发式教学法进行使用的过程中,认为对知识点进行单纯的讲述并不会具有启发性,而拥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就只有问答法。所以教师认为只要自己在历史课堂上设置提问环节,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参与,那么就算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得到了落实。虽然提问环节的存在可以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启发性作用,但是由于教师长期使用这种启发方式,学生就会感到历史课堂枯燥乏味,甚至还会对其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倦感,最终教师对启发式教学法的使用也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2.教师对学生的启发时机过晚

造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1)教师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比较刻板。尽管学生本身可以对教师所抛出的问题进行灵活性的思考,同时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熟练的运用,甚至还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举一反三,但教师在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还是会按照自己提前所计划的启发流程对学生进行启发。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启发式教学法就失去了本身的存在意义,同时学生对历史这一科目的学习兴趣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激发。(2)当学生对一个问题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以后,其还是没有搜寻到该问题的答案,这时学生基本上都会呈现出身心疲惫的状态,甚至有些学生也会选择放弃对该问题的思考。而一部分教师就会选择在这时去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启发。这样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难达到良好的启发效果。

3.启发内容缺乏梯度性

对于启发式教学法来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突显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如果教师想要保证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在历史课堂上发挥自身的作用,那么就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地位,组织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问题的思考。而在此过程中,只有启发式教学法的启发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态度,那么学生才会更愿意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性探究。所以教师在设置启发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梯度性。但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大部分教师所设置的启发内容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同时在思考问题的环节,也只是教师机械地向学生提问,而学生也只是机械地回答问题,这样的启发内容根本不存在任何梯度性,同时启发式教学法的使用效果也很难得到保障。

4.教师没有适度启发

首先,教师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时候,经常出现假启发的现象。即教师所开展的启发教学工作只具备了与启发相关的形式,并没有具备启发的实质,整个启发教学工作都只流于表面。虽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给了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以及讨论时间,但教师开展启发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学生可以说出自己所设定的答案。这样,学生根本无法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对问题进行思考,根本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次,教师使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时候,还会出现启而不发等现象,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所树立的形象太过严厉,导致即使学生对问题思考完毕并写出了相关答案,也会因为害怕答错受到批评,选择不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除此之外,一部分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自己的语言不够简洁,导致学生听完问题以后还是一头雾水,在这一情况下,学生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5.教师没有掌握好启发的切入点

如果教师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时候,可以找到一个适合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启发,那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大部分教师都无法找到合适的启发切入点。当切入点较小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散,甚至长时间以后学生还容易形成定性的思维模式。而当切入点过大时,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不知道该从哪儿入手,同时学生也根本不知道应该在问题中提取哪些知识。这样一来启发式教学法就根本无法在历史课堂上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根据课内学习内容进行提问式启发

现在大部分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师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启发形式就是提问式启发。而如果教师想要使提问式启发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那么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内容重点为基础,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向学生提出具有思考意义且启发性较强的问题。比如,教师在讲述与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相关的知识点时,就可以围绕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向学生进行提问,或者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对唐太宗进行评价,以便学生可以逐渐掌握贞观之治的重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提问环节使用正问式启发和反问式启发这两种启发方式。正问式启发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共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问题所蕴含的知识重点。比如,教师在对与“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什么?匈牙利革命是否属于暴力性的革命?如果匈牙利想要实现和平发展,那么其自身要具备哪些历史条件?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对整个历史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由于问题环环相扣,学生还可以一步步地掌握该历史知识的重点,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而对于反问启发来说,其存在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在对“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时候,教材中向学生讲述的是:“当中国禁烟的消息传来以后,英国就决定了要发动侵略战争”,基于此,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反问:如果中国没有传出禁烟的消息,或者中国也没有做出禁烟的行动,那么英国是否还会发动侵略战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引发学生主动进行讨论,而且能保证学生可以真正地参与到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当学生对自己的观点发言完毕以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解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以及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提升课堂学习效果。最后,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还要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再结合这些方面完成对问题的设置。這样一来这些问题不仅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以更主动的学习态度参与到提问环节,提升提问式启发教学法的使用效果。

2.归纳详细历史事件——类比式启发

初中阶段的历史教材所涉及的大部分历史事件的脉络基本上都是比较清晰的,同时大部分战争以及事件的名称,基本上都是结合发生的事件以及发生地点所命名的。所以教师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时候,就可以把历史教材中所涉及的相似度较高的历史事件汇总在一起,或者教师也可以把发生在同一个事件节点的历史事件汇总在一起。这样一来,当这些关联性较强的历史事件归纳到一起之后,学生就可以更容易对其进行掌握,而教师在这时就可以使用类比式的启发方式。比如,教师可以把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三个战争总结在一起。在这三个战争中,我国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同时这三次战争的时间节点也存在较大程度的关联。学生在这样的启发模式下,不仅可以比较轻松地掌握三次战争涉及的知识点,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3.扩散式启发

教师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法的过程中,也可以采取扩散式启发方式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启发。扩散式启发指教师围绕某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向学生进行提问,以便学生可以对该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保证学生可以掌握多方面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在此过程中形成优秀的变通能力,而且可以激發创造精神。比如,教师在对与明治维新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以及实际内容,然后在向学生讲述完其局限性以后,就可以分别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你怎样评价明治维新?(2)在日本历史上的两次重大改革发生以后,日本社会会受到怎样的影响?(3)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所发生的改革都存在哪些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当面对这三个问题的时候,学生就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基础知识有更牢固的掌握,同时其对这些知识点的运用也会变得更灵活。

4.联系历史发展进程——推理式启发

教师在实际教学课堂上,还可以使用推理式启发法开展启发式教学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然后对其中的因果关系以及内在联系等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此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有效的启发。比如,教师在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先组织学生对引发该战争的主要原因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完毕且发表完自己的意见以后,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当林则徐组织开展禁烟活动以后,英国才产生了打开中国大门的想法,同时英国还把中国当作商品的原料供给地,当供给地因为禁烟活动的进行遭到破坏以后,英国自然就发动了鸦片战争。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有必然联系的推理,不仅更为系统性地认识了该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对该历史事件的印象也会因此变得更深刻。

三、结语

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对启发式教学法的使用。同时对其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先对该教学法的具体使用形式以及使用意义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所尊重。只有这样启发式教学法才可以在历史课堂上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作用,同时教师的教学成果也可以因此得到明显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孙延洋.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4(21):35-37.

[2]赵瑛欣.新课改下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J].现代阅读,2013(9):69-72.

[3]陈树兰.浅谈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和特征[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40-41.

作者简介:刘玉环(1974—),女,汉族,甘肃永登人,本科,中学一级职称,研究方向:初中历史。

编辑 张俐丽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初中历史应用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