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贵有疑

2020-06-29韩文辉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2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策略

韩文辉

摘 要:没有质疑就没有科学的发展。同样,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质疑的精神,尤其在初中阶段,学生正是抽象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质疑精神就显得非常重要,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也要设计好质疑式教学。

关键词:质疑式教学;问题设计;策略

孔子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了质疑才会开始思考,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在初中阶段,一定要重视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而质疑式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由于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通过机械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能力那是不可行的,它或许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最终会导致学生偏离数学学习的航道,对数学失去学习的兴趣。而质疑式教学则恰恰相反,它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质疑式教学的问题设计要有科学性

质疑式教学中重视问题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做好精心的考虑,然后再设计。设计的流程是先要保证它是一个真命题,即是一个真正的数学问题,然后在表述时力求准确,这样才能体现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学生可能会对两个概念区分不清:一个是“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另一个是“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有极大的相似性,如果不细加区别学生很容易搞混淆,最终将两个概念混为一体,这极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如果在教学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搞清楚概念的本质,同时,也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因数学语言的表述不科学、不规范,采用了简便的口语化表述,从而影响学生在概念本质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这将会影响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基于此,要求教师在数学问题的设计中一定要严格,不能出现任何小的漏洞,问题的设计也要合乎生活情理,不能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相违背。同时在问题的表述过程中力求严谨,让其称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确而且清楚这个问题,不会导致理解上的歧义,从而保证学生在知识接受方向上的正确。

二、质疑式教学要运用启发式教学

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要力求运用启发式教学。好的质疑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去思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同时,教师要明白一个质疑问题的答案并不具有唯一性,有的问题本身没有标准答案,而是要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他们产生新的灵感,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由一个问题引进另一个新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題的办法。

比如,在学习《平方差公式》时,可设计以下问题:

(1)(y+1)(y-1)=_________

(2)(n+2)(n-2)=_________

(3)(2y+1)(2y-1)=_________

(4)(y+5x)(y-5x)=_________

同学们完成上述各式计算后认真观察会发现什么规律呢?

在这里会发现,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并不是直接引入新的知识,而是设计了一些数学式,让学生通过计算并观察和归纳,从而一步一步地来发现问题和规律。在总结时,教师可以先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符号进行归纳。这其中运用几何的方法来证明公式,不需要直接画出图形,而是让学生先观察公式x2-y2,由此想到了什么呢?此时学生可能联想到“一个数的平方相当于以这个数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在这个认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地进行点拨,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运用几何法来证明代数公式的方法,还为形成自己的数学思想打下了坚实基础,且为以后用几何法证明完全平方公式和勾股定理做了铺垫,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牢记在心。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谨记不能或减少使用那些常见的封闭性问题。比如,用“对不对、是不是、能不能”等,这些简单的二选一的问题,极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在问答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说出答案,跟风思维比较明显,出现的是一种假互动现象。这些简单的封闭性问题,会让教师对学情做出误判,认为学生都已经学懂了,最终无法形成深层的质疑,影响了知识学习的深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数学学科有其本身的特点,如果没有浓厚兴趣,则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学习动力,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质疑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设计质疑问题时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切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让学生产生内驱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数学有畏难心理,没有学习自信,一遇到较难的问题就唯恐避之不及,对学习失去耐心,究其原因还是兴趣不足造成的。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成就感,当学生完成一个问题的解答时就会主动去探究下一个问题,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徜徉,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提升其数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董博.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青少年学刊,2019(1):26-32.

[2]郑毓信.中国数学教育的“问题特色”[J].数学教育学报,2018,27(1):1-7.

[3]李福均.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20(4):62.

编辑 赵文静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对EEPO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考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