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0-06-29姚剑波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2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创设知识点

姚剑波

摘 要:教学实践表明,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科学运用情境创设策略,能够增强教学趣味性、直观性和系统性,对学生来说,有助于强化其地理学习动机,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地理综合素质。通过对情境创设教学价值的分析,从多媒体教学、生活情境、问题情境、角色扮演这几个方面就地理课上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具体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地理教学;应用探究

情境创设教学在新课改推动下得到教育界大力提倡,与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不同,其通过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真正参与,从而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建构知识体系。然而,就当下初中地理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情境创设策略的应用优势、实践策略缺少深入的认识,其价值有待深入挖掘。

一、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应用优势

(一)增强教学直观性,降低学生地理学习难度

情境教学法之所以在教育领域中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与其直观、形象的优势有关。众所周知,初中地理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而且空间尺度大,如环流、气压、赤道、纬度等,这些知识点抽象,学生看不见也摸不着,仅仅凭借教师口头讲解很难理解。若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设可视化情境,学生就能直观地看到这些地理现象,从而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点。

(二)增强教学系统性,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在传统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师通常对照着课本给学生逐字逐句讲解,分析地理概念,解释地理现象等,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停留在理论层面,很难有效掌握。而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让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直观、系统,以问题式情境、生活化情境为例,学生在情境中去理解或者运用地理知识,其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不仅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知识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实践策略

(一)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之变化是教育的根本意义。他还指出,生活不仅含有教育的意义,还是教育的中心。同时,陶行知还说过,社会即学校。所以,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否则就失去了意义,难以培养出人才。这些教育思想均指导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实际生活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利用实际生活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此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熟悉的生活素材的引进从心理上缩短学生与地理学科的距离,同时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例如,在讲解“地图的阅读”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先让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然后标上路上的标志性建筑物,如××超市、××银行、××公园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和学生一起讨论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即图例、方向、比例尺等。结合自己绘制的地图,学生能够有效理解并深刻记住这三个基本要素,而且知道这三个基本要素的作用,其地图阅读和绘制能力均得到有效培养。

(二)根据教学需求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前,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和难点等,确保设计的问题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不让学生因为这些问题而受到打击。例如,在讲解“气候的地区差异”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问题式情境,如:“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们一说起东北的天气,第一想到的就是冷,想到昆明,第一想到的就是温暖如春。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有的地方长夏无冬,而有的地方却常年积雪吗?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气候,有的人在看大雪纷飞,而有的人却在吃着冰棍?”这样的问题式情境瞬间就能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实现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又如,在指导学生认识地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幅被抹去所有省份名称的地图,然后随机指着其中一个省份问学生名称,并说出简称。这样的教学方式将问题情境与游戏活动充分融合起来,不仅激活了学生思维,而且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对地理知识的探索和获取,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趣味性、生活性等原则创设问题式情境,以此唤醒学生探究兴趣,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基于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趣味

相较于传统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利用角色扮演创设的情境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真正参与,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理解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众所周知,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地理面貌,为了记住这些地理知识,学生经常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仅记忆效率低,而且容易混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导游和游客。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导游”的学生提前查阅这个地区的知识并进行整理,然后在模拟的场景中给“游客”介绍。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即每次3~4个“导游”带领“游客”观光。如讲解“日本”这个知识点时,教师让学生课前通过课外书、互联网去查阅有关日本的资料,了解日本的主要组成部分、领土范围、地理位置、海岸线曲折、气候、地形等知识点,并且从中发掘日本这个国家的特色等,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写一份“导游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机抽选3~4个学生扮演导游,根据课前整理的资料进行解说,向“游客”介绍日本这个国家。这样的情境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吸收知识,还能提升学生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丰富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地理课变得愉悦、和谐,还能在唤醒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学生消化与吸收。高效教学视角下,地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有效应用情境创设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角色扮演以及生活场景等创设有效的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而有效推动新课改与地理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汉川.探讨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8):277.

[2]吕玥.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探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7):42-44.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创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