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思想政治教学与培育科学精神

2020-06-29张雪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科学精神关联性

摘 要:科学精神是一种科学的社会意识和思想风范,思想政治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专门渠道,改进思想政治教学和培育科学精神密不可分。思想政治教学是培育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能够丰盈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功能走向和价值意蕴。科学精神对改进思想政治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认识指引、丰富科学方法、增添路径参考。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育好科学精神,是落实党在教育领域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科学精神;关联性;立德树人

科学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共同呼吁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弘扬科学精神”摆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前面,充分肯定科学精神作为一种科学社会意识的前瞻性和引领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是中国特色德育课程的教学。科学精神既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价值遵循,也是改进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抓手。思想政治教学为科学精神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渠道。进一步厘清科学精神与思想政治教学的关系,有利于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更好地培育科学精神,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荷载与聚合:思想政治教学对培育科学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学是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能够助力科学精神的发展,为科学精神厘清时代内核和功能走向,并彰显价值意蕴。

(一)思想政治教学诠释和丰富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

思想政治教学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灌输。要发挥先进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科学精神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学来丰富其基本内涵。

1.思想政治教学为科学精神增添理论归旨

与众多学者定义的科学精神相比,《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标准》(2019年版)中关于科学精神的定义,既具有共性,又具有鲜明的特性。共性在于:其一,都强调人的社会实践与活动体验;其二,都凸显兼具目的性和价值性的理性思考;其三,都指向人的思想判断和行为选择。特性在于,课标中的科学精神已有坚定的理论遵循,它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想政治教学让科学精神附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标识。

2.思想政治教学为科学精神牟定基本属性

首先,科学精神具有思想性。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精神的重要思想遵循。其次,科学精神具有思维科学性。其思维的科学性有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以及具体思维方法的支撑。再次,科学精神具有价值性。它协助人对社会现象或事物进行合理评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吻合。最后,科学精神具有实践指向性。它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倡导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并以高度的人文关怀指向人的解放和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学衍生和增添科学精神的功能走向

在借鉴思想政治教学导向性、规范性和个性化功能的基础上,科学精神更注重导向的价值性、规范的认识性以及个体享用的实践性。

其一,科学精神具有价值导向的功能。在科技发展史中,科学精神鼓舞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殚精竭虑、勇攀高峰,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在新时代,科学精神通过提炼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配合,激励人有使命和有担当,着眼于民族大义、人生梦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其二,科学精神具有认识提升的功能。首先,科学精神的认识是一个从具体认识到一般认识再到哲学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其次,科学精神的认识包含多类次逻辑思维,体现思维的多向度。最后,科学精神的认识与社会规范相符合,与个人发展相联系,通过协调主客观的矛盾,在科学理性的认知中推动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其三,科学精神具有实践入怀的功能。坚持实践论的观点,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反复检查、核验认识的科学性。科学精神的最大效用和最终目标就是推动实践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学凸显和检验科学精神的价值意蕴

思想政治教学对科学精神内涵和功能的分析与探究,挖掘了科学精神的潜在价值。新时代党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进一步牟定了科学精神的价值意蕴。

一方面,科学精神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精神素养,促进青少年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其一,科学精神引导青少年践行理想信念。理想并不虚幻,理想也不是“乌托邦”,人的改进和社会的改良均在理想与现实的交往互动中实现。其二,科学精神发展青少年的思维品质和道德定力。科学精神引导青少年用批判质疑的精神去审视落后、愚昧、腐朽的事物,用勤于探究的精神去陪塑思想观念,用理性思考的精神去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其三,科学精神提升人的自我负责和自我治理能力。科学精神助推人对生活的自我决断和追求,促进青少年的自主自律。另一方面,科学精神有利于推动形成向上向好的社会氛围。科学精神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传播主流思想,谋求对社会实践的规律性把握,助推社会和谐发展。科学精神倡导立足基本国情,拓展国际视野,迎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与邻为善,与友结伴,凝心共筑中国梦。

二、滋养与跃升:科学精神助力思想政治教学的改进与发展

科学精神是思想政治教学的深刻内涵,它对改进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精神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认识指引、丰富科学方法、增添路径参考。

(一)科学精神的内在本质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认识指引

科学精神,是一种“科学”的精神,也是源于“科学”的精神。前者从性质着眼,科学精神与伪科学精神相区分,伪科学精神对事物的判断基于个体的主观臆造,引导不了正确的行为选择。后者则从科学精神与科学的关系来阐述,科学精神以科学为基石,科学理论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前提。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学要坚持党的思想领导,弘扬社会主流思想。在正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思想政治教学要与非科学思想划清界限。要与现时社会中出现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主观主义等错误思想作斗争,结合具体的事例和情境进行剖析,与非科学思想彻底划清界限。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学要重视加强理论建设,科学理论是精神的沃土,是实践改良的补给站。思想政治教学要谋求发展,要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吸纳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通过理论研究来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话语权和说服力。

(二)科学精神的思维品质为思想政治教学丰富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的思维品质,是一个内容丰富的集合体。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与方法都要吸纳科学精神的思维品质,以提高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一,科学精神包括联系、矛盾、发展、规律、否定之否定的哲学思维,思想政治教学要用系统分析法、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的方法、创新的方法等去审视思想政治教学的整体性和合理性。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监控教学过程,严肃教学评价。其二,科学精神的核心思维是科学理性和求真务实,具体思维是批判质疑、理性思考、勇于探究。思想政治教学要善用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其三,科学精神包括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对比与求同等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思维的逻辑,符合教育对象的认识水平。

(三)科学精神的培养途径为思想政治教学增添路径参考

科学精神与思想政治教学都致力于思想或意识的传播。科学精神的研究涉及科学精神的地位与价值、课程改革与实施、多主体协同培育、深化基础理论研究等多个方面,科学精神的培养途径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路径参考。

首先,定位要准。思想政治教学是中国特色德育课程的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中国公民的教学。人才培养要“正心诚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思想政治教学责无旁贷,也不可或缺。其次,改革要实。课堂教学要严格落实以素养为指向、议题为抓手、情境为依托、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要把增强教师课程建设意识作为重要突破点。再次,理论要强。思想政治教师要有坚定的理论信仰和厚实的理论底蕴,在提升理论修养中培植科学观点。最后,育人要全。家庭、学校、社会要有协同教育的意向与行动,向学生更高的品德发展目标迈进。

三、互促与共进: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推进科学精神的培育

思想政治教学与科学精神相互融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育好科学精神,要提升思政学科教师专业能力,注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与创新,完善培育科学精神的学科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培育科学精神营造良好氛围。

(一)提升思政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是基础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改进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培育好科学精神,思想政治教师首先得以身示范。

其一,要有坚定的理论信仰。思想政治教师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积攒厚实的学科底蕴,突出自身科学精神素养的培养,并兼顾其他素养的发展。

其二,要有主动的革新意识。教师应该始终走在教学发展的前沿,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要有问题意识,积极审视自身教学,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要有创新意识,积极创新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课堂形式。要有主体意识。一是要足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教学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二是要有课程开发的主体意识。思想政治教师要亲历实践,扎根活动型学科课程。教育主管部门要支持和鼓励教师进行课程开发,释放教育政策信号,对课程开发予以制度和物质的保障。其三,要有学科育人的情怀。受升学制度的影响,当前对思想政治教学效用的考察,仍带有一定的功利主义色彩。思想政治教学的德育功能有所忽视,重分数而轻素养的观念仍然存在。因此,教育教学系统内部必须要改革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用联系、发展、矛盾、系统等哲学观点看待思想政治课程及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以生为本,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做出更为切实的努力。

(二)重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与创新是关键

实践论是思想政治教学的直接理论依据,鲜明的实践指向性也是科学精神的基本特性。科学精神脱胎于思辨型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践中。

重视在课堂中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这是培育科学精神的关键。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可從改进教学目标、合理设置议题、在情境中开展教学等方面去落实。其一,根据学情改进教学目标。例如,“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时中,它通过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阐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指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历史进程。高一新生对本课时中五种社会形态及其演进有较熟悉的认知,对社会形态更替原因的认识则有待深入。据学情可将教学目标调整为:能够厘清不同社会形态的特征和区别,以私有制发展的逻辑进路为线索,描述社会形态更替的历程。教学目标紧密贴合学生认识水平和兴趣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其二,合理设置议题。选取议题要结合学科内容、学生的兴趣、社会热点话题等进行综合考量。其三,在情境中开展教学。学生结合所知所学所行去回应议题,本身就是一种情境化活动。教师要留意学生在情境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比如议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传统村落是否会逐渐消亡?”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传统村落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其次,要引导学生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两方面去解读议题。又比如议题:“《长安十二时辰》的创作取得成功,是否仅仅是因为继承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谈对这个作品的认识,而后引导学生从文化创新的途径着眼,去梳理和概括文化创造取得成功的原因。总之,议题的选取和情境化活动的开展要以涵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追求,不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使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客观实际。

(三)完善培育科学精神的学科教学评价是保证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育科学精神的教学评价,致力于使评价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发展。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学中培育科学精神的评价,应体现主体性、发展性和客观性。其一,要尊重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和教育对象学习的主体性,在教与学的交流互动中生发主体性。其二,评价要肯定每个学生或学生群体认识发展和思维能力提高的潜在可能性。其三,评价要有确定的参考依据和衡量标准,要避免以主观主义为主导的评价。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学中培育科学精神的评价,要做到三个有机统一。其一,过程性和结果性的有机统一。要对学生在情境中展现出来的不同思想特征和行为表现进行过程记录,并最终予以层级评价。其二,确定性和模糊性的有机统一。在客观依据与主观评价之中预留一定的阈限,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不要过于绝对,要留意教育对象的发展性特征。其三,激励性和疏导性的有机统一。青少年阶段,学生的逆反心理较强,评价要减少负强化性质的评价。评价要及时,遇到冲突,要把冷处理和热处理方式结合,评价要适度,要多给学生以肯定、鼓励和表扬。此外,聚焦科学精神培育的思想政治教学评价,不仅侧重于指向师生教与学的改进,也要聚焦到学校改革上来。

(四)创生具备科学精神导向的校园文化是保障

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创建以科学精神为导向的校园文化,能够为培育科学精神提供环境保障。

管理文化和教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两大支柱。培育好科学精神,学校管理和教学队伍首先就要形成培育科学精神的集体认同。一方面,学校管理队伍要秉持培育科学精神的教育理想,在办学理念、学校校训、校风学风等要素中弘扬和渗透科学精神教育。学校管理涉及多重异质因素,是规范性、灵活性、复杂性并存的工作,管理队伍用系统性、复杂性思维处理好学校工作,务实工作本身也是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教学队伍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坚持创新引领,踏实肯干,提升培育和弘扬科学精神的专业能力。当然,科学精神创生于实践活动之中,两支队伍要利用好学校的多样化活动载体,优化组织,合理安排,助力培育科学精神。

校园文化应具有开放性,家校社协同培育科学精神,能够凝聚群体智慧,增强群体力量,扩大科学精神的辐射范围。家庭主体要用优良家风去涵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社会主体可以为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广开门路,提供实践基地,搭建服务平台。家庭和社会要充分尊重学校在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当中的主导地位,支持学校工作,着眼于学生科学精神发展的更高目标,以协作的方式作用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发展。此外,家校社协同培育科学精神的活动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积极寻求党和政府在物质、制度、法律等方面对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蒋道平.关于科学精神内涵的多维解析[J].科普研究,2017(3):8-18.

[2]杨美新.复杂性思维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5.

[3]张雪.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9.

[4]劉强编.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林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张雪(1995—),女,硕士研究生(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教育〈思政〉硕士),就职于浏阳市第三中学,研究方向:中学思政理论与实践。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学科学精神关联性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
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研究
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
电大教务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应用
如何准确认定排污行为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
关于矩阵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