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2020-06-29刘元萍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2期
关键词:数学概念小学教育深度学习

刘元萍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为全面培养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简单化、具体化,应在深度学习的概念引领下,积极推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革新。围绕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展开研究,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程度,提出相对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深度学习;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通过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推理能力等。再将深度学习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学校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较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也得到培养。但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深度教学的理解并不到位,尤其是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对数学概念的教学干预过多,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概念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而需要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进行优化。

一、贴近学生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案例一:角的初步认识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要将角的概念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感知角的概念。在课前的学情分析中,教师发现学生开始接触“角”时,对“角”普遍缺乏认识,因而教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玩具、玩偶、教室内的门窗桌椅、文具等。在课前导入中,教师说:角无处不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角,同学们要有一双慧眼,必然能够发现角,请同学们抬头往上看,黑板上方挂着的是我们的国旗,我们的国旗中有什么呢?让学生去观察国旗,在实际的体验中感知“角”的存在,并初步认识“角”;教师鼓励学生注意观察教室,从教室内去发现更多的角。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以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使用手中的文具绘制“角”,对所绘制的“角”进行观察,注意所有的“角”是否一样,感受角的大小,并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二、基于学生兴趣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

1.多样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案例二:认识物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后,方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知识,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认识物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猜一猜”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猜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判断其功能,思考其形状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使用PPT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然后教师拿出一些玩具来,让学生来猜一猜这些玩具的名称,并在班级氛围活跃以后,组织学生玩“猜一猜”的游戏。在“猜一猜”的游戏中,鼓励学生就地取材,发挥想象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位同学能够猜出最多的物品,并给予小红花的奖励,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待学生积极地完成“猜一猜”的游戏活动后,教师则组织学生对所猜的物品进行归纳、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物品的特征、形状、颜色等,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品,起到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作用。

2.前后衔接助力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案例三:面积

前后衔接是指让学生运用以往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的开发。在面积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将本节课与前面所学的正方形、长方形、乘除法等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运用以往所学知识,如运用正方形、长方形观察图形,在观察图形中去尝试计算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观察图形,学生可直观地发现在正方形内分布着若干个小正方形,若干个小正方形的叠加便是正方形的面积。通过观察之后,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可知表示面积的单位为平方米、平方厘米等。再运用以往所学的乘除法知识去分别计算正方形的边长、小正方形的边长,最终可发现当正方形边长相乘时,可得出正方形的面积。前后衔接使學生的主观意识得到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问题导向下的思维深化

教学案例四:因数与倍数

深化学生思维,需要在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的思维逐渐得到开发,对问题的思考逐渐深入,从而使其思维不断深化。在“因数与倍数”的教学中,在课前导入中,教师请同学们将提前制作好的四方板拿出来,使用四方板拼出一个3×6和2×9的图形,注意观察一共使用多少个四方板,说明了什么问题?由此导入本节课。学生此时充满疑问,教师让学生观察四方板,注意所拼成的图形中是否有其他摆放方法,要求学生使用18个小四方板,拼出其他图形。当学生将所有的摆放方法都找到后,教师结合四方板拼成的图形,告诉学生每个数字都有其因数和倍数,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所摆放的图形,说出18是3的倍数、3是18的因数;2是18的因数、9是18的因数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因数、倍数的认识不断深化,最终理解因数、倍数的概念以及每个数字因数、倍数的寻找方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基于深度学习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达成深度学习的效果,教师需要精心做好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方面的工作,并在不断的学习中去深化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范晨锋.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J].山海经,2019(9):100

[2]姚义美.核心素养发展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探析[J].中外交流,2019(1):370-371.

[3]李英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策略指导[J].学周刊,2018,372(24):87-88.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数学概念小学教育深度学习
在“破”与“立”中,加深概念理解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