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反思

2020-06-29李伟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2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李伟

摘 要:在现代教育形式下,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更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这也是新课标对现代教师提出的要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自身教育技能和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和反思,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对自己教育模式做出调整,使其能够完全符合学生要求,让学生能够在和谐友好的课堂环境中成长和学习。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是现代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在小学数学中开设综合与实践课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从而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教育逐渐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使其彰显出价值。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这一教育模块不重视,但是“综合与实践”教育无法落到实处,发挥不出原有的价值。本文就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出相应的分析和对策。

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重要性

其实,教育的根本不一定是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真正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思维,从而实现高效学习。只有当学生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之后,教学才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这也就是小学数学开展综合与实践教育的意义。通過综合与实践教育模块,教师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认知[1]。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其实就是建立起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通过现实与理论的结合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教育更具有实践和活动性,要求学生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进行有效总结和反思,这也是现代教育的意义和发展方向。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教育十分有必要,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现代综合与实践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教师的教育目标仅仅落在教材的主要模块上,对综合与实践教育模式重视程度不够,无法发挥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块的作用。其次是对综合与实践模块的认知程度不够全面,认为综合与实践活动就是户外自由活动,或者简单地进行手工活动,有些教师没有落实自己的教育职能,将综合与实践作为课外作业布置[2]。可以说教师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生的行动力差,不能够认真地去完成相应的作业,这也是限制综合与实践教育功能的一个重要原因。

2.定位不清晰

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在教学综合与实践模块的时候没有相应的经验和相关知识,实践活动能力有限,不能够精准地把握理论课与综合实践课的差异,不能依据不同教育模块进行区分教育。如,在理论课堂上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数学思维和解题技巧,而在综合实践中,教师更需要设计问题,将理论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加以利用,使其能够与现实生活结合,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并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3.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得不到发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其教学活动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的,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绝对性主导作用,学生只能是跟着教师来进行学习。而一旦教师没有设定相关的目标和方案,学生很难在课堂中有自主选择和主动权[3]。这就会造成学生自由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实践得不到落实。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有效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

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落实教育的功能并发挥教师的职能,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好教学目标,依据目标开展教育活动,这样教学更有层次和深度,也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中,并以此为教育目标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在有了教育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够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并对课堂教育进行内容和层面上的优化,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相关综合素养,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接收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课堂积极性[4]。例如,在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相应的数学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相关的经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情况制定相关的目标,以此展开教育活动,从而真正促进课堂教育的质量。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综合与实践教育职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并最大限度的将学生引领到实践活动中,以此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学习和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5]。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认识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育方式,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给学生展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对其进行归纳,然后教师再进行分析和总结。或者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存在的图形,并要求学生对各种图形说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加强数学知识与理论的连接,提高学生的生活意识和数学思维。再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时、分、秒”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方法。如,教师要求一个学生拨动真实的时钟,要求另一个学生正确说出时钟的时刻。游戏主体为“老狼老狼几点了”,如果指定的学生没有回答正确就会被扮演狼的学生给吃掉。通过活动,被吃掉的学生也就是没有回答正确的学生站在一个对,而回答正确的学生站在另一个队列中。通过游戏活动提高课堂气氛和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能够清楚地了解所有学生对该课时的掌握情况,对没能很好掌握的学生进一步教育。以此,在游戏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性

在小学生数学课堂教育中,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定好位置,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要依据集体性和互动性的原则,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6]。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鼓励小学生进行自主动手和实践,引导学生采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讲能力,并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进行有效的课堂实践活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发挥好引导作用,然后让小学生在课堂中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然后给每个小组分发表格、直尺和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将图形的变换直观地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依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关的任务,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实践活动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加深数学理论的运用,将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为了确保课堂的有序性,每个小组的成员都需要分担不同的角色,并轮流进行操作。这样不仅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实践中,还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课堂学习兴趣。通过实践课堂教育,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得小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图形的变化和转移。这样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发挥教材中每一个模块的作用,充分利用教材。提高对综合与实践教育的重视,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课堂感受,设计合理的教育方式,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使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师的教育方式相符合,在积极进取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參考文献:

[1]孔庆攀.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8):175-176.

[2]李肇文,殷世东.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模块的旨趣与实施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7):57-60.

[3]周青洁.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J].新课程,2020(16):76.

[4]张莹颖.探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速读(下旬),2020(1):164.

[5]陈巧.关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核心素养的融合实践[J].软件(电子版),2020(1):116.

[6]温发达.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思考[J].文渊(小学版),2019(9):387-388.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225.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