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目标、方法与途径

2020-06-29刘继阳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师院校青年教师途径

刘继阳

摘要: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以提升教师师德素养为目标,为提升师德培养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高校应发挥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既注重通过外在的规范来约束青年教师的行为,也要以人文关怀的形式增进对青年教师群体的了解,以易于青年教师接受的方式传递良好师德师风。青年教师唯有自觉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及其对于自身的重要价值,才能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外化。

关键词: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目标;方法;途径

高师院校以培养优秀教师人才为己任,注重专业知识、專业能力、专业情意、职业道德等的培养,其中,教师职业道德包括教师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等内容,明确高师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方法,探寻有效的培养路径是提升当前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作。

一、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目标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是指围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展开的一系列教师队伍建设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青年教师队伍整体风貌的提升。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在不同的时代,青年教师师德的培养目标也有所不同,但总体来看,师德培养是传统文化的传承、理想信念的坚守、完美人格的塑造过程,对于高师院校青年教师来说,师德培养既要遵循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总目标,也要体现高师院校青年教师的特殊性,建立更为具体的培养目标。

(一)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的总目标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的培养要考虑教师职业、现实发展等情况,对当前时代的变化和对于青年教师的要求进行综合评估,进而形成师德培养的总目标。即通过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引导其将行为规范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准则,在教学活动和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展现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一名忠诚于教育事业、深受学生尊敬的合格教师。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三个阶段进行培养:首先,以行为规范和准则为依据规范自身的行为阶段。在这一层次上,青年教师主要依据学校对于青年教师提出的标准来约束自身的行为,这也是青年教师师德培养的第一个阶段,即以外在的规范约束教师行为,职业道德标准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和警示作用。其次,师德规范内化阶段。在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了充分的了解,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自我约束,在这基础上逐渐将外在的行为规范内化成为自觉行为。在这一阶段,青年教师师德培养进入了新的阶段,教师师德素养的提升,不仅仅依靠外在的约束和监督,而是依靠自身的信念发挥作用。再次,全面提高道德修养阶段。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的培养,青年教师师德素养有了更进一步提升,在该阶段,青年教师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并力求成为优秀的、受人尊敬且甘于奉献的青年教师。

(二)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的具体目标

通过设定具体目标,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培养的针对性。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绝不仅关系着其对于师范生的示范作用,而且还关系着整个社会教育风气的营造。当今社会,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高师院校以培养优秀师范生为目标,因而加强现有青年教师师德的培养,也关系着师范生能否将良好师德师风传承。第一,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思想政治素养是师德培养的首要目标,即青年教师要坚定政治立场,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第二,提高职业修养。职业修养是指作为一名教师要能够认识到“为人师表”的重要性,自觉对教师队伍中的不良风气说“不”,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时刻谨记自身的育人职责。第三提高业务素质。业务素质主要指教师表现出来的教学行为和学术行为,如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将师德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学术研究过程中是否有严谨的科研态度、遵守学术规范等。

上述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目标进一步彰显了师德的重要性,因此,高师院校应积极寻找更为有效的培养方法,并结合时代的变化,丰富和拓展师德培养的途径。

二、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方法

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的方法要以当前师德现状为参考,围绕师德培养的目标,选择符合高师院校青年教师特点的方式和方法,在方法制定和选择过程中注重考虑“是否有效”“是否高效”等实际问题。

(一)师德内化与自觉外化相结合

首先,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借助岗前培训、专题培训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对于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加强教师对师德的系统性认识。日常培训可采取多样化的师德教育形式,如将师德培养与具体的文化活动、科技活动等结合。其次,注重高师院校校园基础设施等的建设,如在建筑设计、氛围营造等方面下功夫,时刻引导青年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提升师德素养水平。再次,加强对校园良好师德师风的理论宣传,如弘扬校园中优秀师德的典型案例,以身边的人鼓舞青年教师,引导青年教师坚定职业理想,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共同向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迈进。

(二)刚性规范与柔性关怀相结合

青年教师的工作经验比较少,且怀有一腔热情,正是师德培养的良好时机。刚性与柔性结合是指既发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对教师行为的刚性约束作用,也要注重增加人文关怀,以情感连接的方式增强青年教师德育养成内在动力。刚柔结合是提升青年教师师德素养的有效方法,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其一,发挥国家有关教师、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青年教师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将师德建设上升到法律层面,以权威部门发布的法律文件为标准,提升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严肃性。其二,青年教师师德培养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想将师德观念内化于心,则不仅需要依靠外在刚性机制的约束,也要从青年教师的内心出发,高校则可通过人文关怀等方式让青年教师体会到温暖、友爱,以及良好师德师风能够给自身带来的丰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回馈。

(三)模范表彰与师德惩戒相结合

高师院校青年教师是师资队伍中最具活力的一群人,他们更加有理想、有朝气,也更容易发生改变。加强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的培养,要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同时也要对违背师德的行为加以惩戒。具体来说,首先,建立与师德培养相适应的奖惩机制。对具有较高师德素养的青年教师予以表彰,树立模范典型,以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充分提升青年教師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树立典型的同时,也能够发挥优秀青年教师的带动作用,从整体上带动青年教师队伍师德素养的提升。其次,针对严重缺失师德的情况要加以惩戒,对于违背法律规定的青年教师,则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高师青年教师师德培养与管理,直接关系着其对师范生的表率作用,进而影响师范生日后走人教师岗位对待职业道德的态度。因此,严格惩戒是必不可少的,作为高师院校的教师,更应该守好底线。

三、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途径

(一)青年教师的自我提升

唯有青年教师自身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才能努力地自我提升,将师德规范内化成自身的情感和意志。青年教师师德培养,归根结底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因而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将道德规范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并在教学实践中持续践行和不断完善。一方面,青年教师由于步入教师岗位的时间不长,因而应加强道德理论的学习,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也要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师德品质。另一方面,将学习到的师德品质和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在与学生、同事接触的过程中及时反思和总结,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增强自身对师德的认知,实现自身道德素养和整体素质的全方位提升。

(二)高师院校的规范教育

当前很多高师院校都非常注重青年教师的规范教育,在具体路径选择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是要提升高师院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意识,要让青年教师看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师德建设不仅能够提升青年教师的道德素养,同时也直接关系到高师院校教育效果,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的成败,学校主要领导应重视青年教师的师德培养问题,将其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制定完善的措施加以落实。只有高师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取得成绩,青年教师才会坚持社会主义理想,才会将高师院校教育事业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才会培养出更多的青年才俊,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输送优秀合格人才。二是要构建和完善高师院校青年教师的评价机制,要对原有只注重科研能力的评价机制进行完善,将师德评价指标纳入到教师业绩考核之中。在评价体系内容设置上既要考虑高师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也要考虑到高师院校青年教师的道德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高师院校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三)社会环境的熏陶

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新的经济体制,在大环境之下人们的价值理念出现了很多变化,更加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道德建设。因此,要想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就必须为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支持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要通过社会氛围营造让高师院校青年教师感受到自身职业的光荣感,感受到社会对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做出的努力工作的肯定,这样青年教师才能够以更为积极向上的态度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外部环境营造,以优厚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充分肯定高师院校青年教师的劳动成果,进一步提升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责任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综上,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目标与育人是相联系的,师范生更需要良好师德的示范作用。在方法选择上,可采取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刚性约束与柔性管理相结合、模范表彰与师德惩戒相结合的形式;在途径上,则应从青年教师自身、高师院校、社会三方面出发,构建更为全面的师德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高师院校青年教师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师院校非师外语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创建研究
结合学科定位谈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中国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