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 循环对减少病区药房调剂外差的效果分析

2020-06-23张隆吟应苗法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8期
关键词:外差调剂病区

张隆吟 应苗法(通讯作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6)

药学部作为保障用药安全、减少用药错误的重要关口,承担着药品进入临床使用前的安全控制作用,一旦出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1]。我院设有意外事件报告系统,截至2016年12 月,共上报有48 例与病区药房相关意外事件报告,其中调剂外差共37 例,约占77.1%。根据美国用药差错报告系统的分级方法,用药差错按患者机体受损害程度而分为9 级(A~I)。我院涉及外差大部分为B 类错误,将近94.6%被护士拦截,未发给患者,或已发给患者但未使用。其余均为C类错误,占发生比例的5.4%,患者已使用,但继续观察并未造成伤害。

PDCA 循环是质量管理的一个常用工具。它包括4 个阶段,分别是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处置)[2]。研究证实,PDCA 循环被广泛应用于医院药学领域,显著提升药学管理效果[3]。故本文现探讨P D C A 循环在药品调剂过程中的应用,从而减少调剂错误,提高患者的服务满意度,保障用药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我院信息系统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上报病区药房调配外差的报告,主要涉及调剂数量错误和调剂种类错误。

1.2 方法

统计并分析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上报病区药房调配外差。计算PDCA 循环干预前后调剂外差发生率。此外,根据美国用药差错报告系统的分级方法,计算各类错误占比。数据采用SPSS Statistic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 PDCA 循环

1.3.1 加强药师培训 由质量管理小组成员总结分析调剂外差发生原因,制作易混淆药品目录,面向全体药师举办讲座,宣讲易混淆看似、听似、多规药品,及外观相似裸片。

1.3.2 完善退药、加药流程 我院病区药房原药品退药、上架流程不清晰,是造成药品调剂错误的重要原因。对此,我院病区药房重新制定退药、加药流程:退药时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外观相似针剂避免混放。我院病区药房口服片剂采用自动包药机进行单剂量配药,部分裸片混合后难以区分,因此口服机包不予退药。由于包药机使用高峰期常常DTA 外摆与药品上架同时进行,极易造成错乱。新增岗位负责高峰期包药机药品加药,加药时严格执行双核对。并设专人负责裸片剥离,避免在此发生药品混淆。此外,麻醉、精神、毒性、抗肿瘤、贵重药品每日专人清点,及时发现调剂错误,减少外差的发生。

1.3.3 调整机器设置,增强使用监管 针对发药清单打印不清楚等问题,联系医院IT 部门放大并加粗发药清单上关键信息的字体,以免造成混淆。针对包药机易发生的多种错误,联系工程师,调整包药机设定参数,机器少包或者多包裸片时有声音提示,并在机包药品外包装袋有相应图案提示药品核对人员。每天下班前需专人回顾机器包药记录,查看是否有分包错误记录。若有,则回顾医嘱,及时处理医嘱错误带来的药品分包异常。

2.结果

2.1 2017 年病区药房调剂外差发生率显著降低

第一轮PDCA 循环干预后,我院病区药房药品数量调剂错误和药品种类调剂错误分别比2016 年度下降68.4%和50.0%,见表1。2017 年度药品调剂外差占上报外差总数68.2%,较2016 年度下降59.5%。同时2017 年全年外差发生率为0.0041‰,较2016 年度显著减少,且该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

表1 PDCA 循环干预前后调剂外差比较

2.2 2018 年病区药房调剂外差C 类错误发生率大幅降低

第一轮PDCA 循环干预后,我院药品调剂外差发生率较2016 年大幅降低。但从用药差错分级来看,B 类错误由2016 年35 例,下降至2017 年13 例;C 类错误降低不明显。经分析原因后发现,外观相似药品错发至病区,护士对药品外观不熟悉,加上工作繁忙,尤其夜班疲劳,容易出现工作疏漏,增加C 类错误发生风险。因此,第二轮PDCA 循环干预主要集中于减少C类错误发生风险。我院内网设置机包药品核对板块,内嵌药品裸片外观照片,便于护士收到裸片后核对。发药清单上对于看似、听似、多规药品分别在药名后以不同符号标注,提醒药师和护士注意。重点药物(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增加点账次数,以便及时发现调剂错误,降低患者误用的可能性。

经过第二轮PDCA 循环干预后,2018 年度无病区药房调剂相关的C 类用药差错上报。且2018 年全年药品调剂外差较2016 年度下降64.9%,外差发生率为0.0032‰,较2016 年度显著减少,且该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

3.讨论

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息息相关,质量改进是医院不变的主题[4]。PDCA 循环法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5]。我们尝试将PDCA 循环法应用于病区药房外差的相关管理,对病区药房药品管理制度和调剂流程进行改进。通过两轮PDCA 循环,最终调剂外差发生率以及用药错误等级均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PDCA 循环法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质量管理过程。其应用于病区药房调剂外差,能够帮助及时发现调剂工作中各个环节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提高药师调剂准确性与工作效率,提升病区药房管理质量,值得在医院管理方面应用。

猜你喜欢

外差调剂病区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基于结构光三维重建系统的改进相位研究*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基于外差-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线性调频连续波主动声呐处理
多波长自外差检测布里渊光时域反射系统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
基于外差干涉的微振动测量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