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疾病患者亲属心理卫生状况及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2020-06-23唐永福

医药前沿 2020年8期
关键词:亲属评量精神疾病

唐永福

(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 云南 曲靖 655000)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且工作压力逐年增加,从而导致精神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多数精神疾病患者不了解自身疾病,因此常常不配合治疗,从而导致致残率和复发率比较高[1]。精神疾病患者发病后,会极大影响亲属和家人。所以关于精神疾病患者亲属的心理状态,如何有效处理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重点话题。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精神疾病患者亲属心理卫生状况及健康教育,现将此次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10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63 例精神疾病患者,将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家属39 例,女性家属24 例,平均年龄为(47.52±10.45)岁。其中,有5 例为小学文化水平,有33 例为中学文化水平,有25 例为大学文化水平。有23 例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有11 例为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亲属,有12 例为神经症患者亲属,有17 例为其他精神障碍患者亲属。有35 例患者亲属为父母,有9 例患者亲属为配偶,有19例患者亲属为其他。

1.2 方法

调查方法:使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本院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本组患者亲属进行调查。判定标准如下[2]:正常标准: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小于50 分;轻度抑郁、焦虑标准: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为50分至60 分;中度抑郁、焦虑标准: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为60 分至70 分;重度抑郁、焦虑标准: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为71 分以上。本院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包括亲属的社会人口学情况,亲属陪送患者来院治疗时,详细讲解测试目的要求,按照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评定[3]。所有患者亲属均发放宣传资料。针对评分结果比较高的患者,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应对措施、预防控制要点等。所有患者亲属每月接受2 次调查评估与健康教育。在接受健康教育1 个月后,再次使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组患者亲属中,首次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中,有82.54%(52/63)亲属抑郁评分结果大于50 分,表现出无助、自责和低沉等心理;有90.48%(57/63)亲属焦虑评分结果大于50 分,表现出失眠、紧张和焦虑不安等心理;有55.56%(35/63)亲属抑郁、焦虑评分结果均大于50 分,表现出明显的情绪障碍,其中以父母不良状态表现最明显,其次为配偶。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有90.48%(57/63)患者亲属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均大于50 分。其次,在接受健康教育后,第二次给予其心理状态评估,结果显示,总体健康水平显著提升;见表。

表 分析不同次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

表 分析不同次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

时间 父母(n=35) 配偶(n=9) 其他(n=19)第一次焦虑评分 61.15±16.36 56.27±13.31 53.15±11.51第二次焦虑评分 51.75±9.25 50.16±10.18 47.14±17.73第一次抑郁评分 54.75±12.14 63.35±17.63 53.87±13.24第二次抑郁评分 49.07±10.31 50.05±9.46 48.74±12.63

3.讨论

现阶段,我国在治疗精神疾病患者时,多采用急性期住院治疗,待患者精神状态稳定后,进行家庭康复治疗。所以大部分护理工作都需要由亲属完成。由于亲属属于患者的重要支撑来源,其心理卫生情况会对患者治疗与预后造成直接影响。按照相关研究报道显示,精神疾病患者亲属长时间处于不良行为模式、负面心理情绪,不仅会损害自身身心健康,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所以必须关注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问题[4]。

此次研究主要是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精神疾病患者亲属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由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属于短程自评量表,便于操作和应用,可以全面反映出患者亲属的精神状态、心理情绪变化情况。在实际评测时,不会受到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和经济因素影响。通过此次研究结果能够看出,精神疾病患者亲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且抑郁、焦虑心理比较明显。通过给予患者亲属健康教育后,及时解答其存在的疑惑问题,有助于提升患者亲属的精神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及时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提升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亲属评量精神疾病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计算机通识课德育渗透的评量方法与手段研究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什么?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
悲怆者
English Abstr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