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 教学法在低年资医务人员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0-06-23李瑜

医药前沿 2020年8期
关键词:心肺医务人员手法

李瑜

( 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青海 西宁 810005)

心肺复苏术可以为心脏骤停的患者提供基础生命支持,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是重要的抢救措施和救命技能,也是每一名临床、医技科室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急救技能[1]。我院每年有超过七十余名新入职医务人员上岗,由于工作时间较短,临床经验不足,在病人出现危急情况时不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复苏。因此,有必要定期对低年资医务人员进行系统规范的心肺复苏培训和考核,使他们准确掌握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2],从而提高急救意识和能力。我院于2019 年在对低年资医务人员心肺复苏培训中采用了PBL 教学培训模式[3],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参加2015 版单人心肺复苏(使用简易呼吸气囊)[4]培训考核的医务人员120 名,参加工作时间均为0 ~2 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 名,其中对照组中男性42 名,女性18 名,观察组男性41 名,女性19 名,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组间比较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培训考核,即60 名医务人员集中利用PPT 进行心肺复苏理论讲座,然后老师在心肺复苏模拟人上示范操作心肺复苏流程,进行动作要领的讲解,继而医务人员在模拟人上自行练习,第二日利用心肺复苏模拟人连接数码控制器进行考核。

1.2.2 观察组采用PBL 教学法进行培训,包括:

场景模拟:病区内一名成年男性突然倒地,昏迷不醒,请值班医生紧急抢救处理(已知条件:颈椎无损伤)。

①培训老师提出问题:思考病人怎么了?此时应该做什么?怎么做?②观察医务人员反应和处理措施;③引导医务人员使用2015 版单人心肺复苏流程操作(医学院校或科室已培训过);④记录每个人操作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⑤梳理问题,对于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注意要用理论指导操作,使每个人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每一步操作的要点和意义,个体存在问题逐一指导并强调;⑥老师在心肺复苏模拟人上指导操作练习并纠错,医务人员加以反复练习,第二日利用心肺复苏模拟人连接数码控制器进行考核。

1.3 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在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三个操作步骤中的要点掌握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脏按压操作要点

观察组在心脏按压操作中要领掌握较为明确,操作手法规范,整个环节操作正确人数由对照组25 人(11.7%)上升至44人(73.3%),两组在按压位置、按压手法、按压频率、按压深度正确掌握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见表1。

表1 心脏按压操作要点[n(%)]

2.2 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

观察组在开放气道操作中动作要领掌握较好,手法规范,整个环节操作正确人数由对照组31 人(51.7%)上升至46 人(76.7%)。两组在观察、清理口鼻腔异物、压额手法、抬颏手法、头后仰角度为70°-90°的掌握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n(%)]

2.3 简易呼吸气囊人工呼吸法

观察组在使用简易呼吸气囊人工呼吸法中动作要领掌握较为明确,EC 手法规范,整个环节操作正确人数由对照组25 人(41.7%)上升至45 人(75.0%),两组在确保气道开放、面罩放置正确、EC 手法、挤压频率、胸廓起伏的掌握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见表3。

表3 使用简易呼吸气囊人工呼吸法操作情况[n(%)]

3.讨论

PBL 教学模式,全称为Problem- Based Learning,倡导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于1969 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的[5]。心肺复苏技术作为临床医务人员的必修课,是每一名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急救技能。美国心脏协会于2015 年发布了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6-7],我国于2016 年发布了心肺复苏的中国专家共识[8]。

本项目中,考核标准均为2015 版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操作考核标准[4],总分为100 分,其中心脏按压占20 分,开放气道占20 分,人工呼吸占20 分,其他操作占40 分。心脏按压是心肺复苏操作的第一步,也是保证重要器官(心、脑、肾)得到血液供应的关键[9],因此,高质量的心脏按压离不开按压位置、深度、频率、手法各个操作环节,PBL 教学法能帮助学员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10]。考核结果显示,观察组医务人员对按压位置定位、按压深度、按压频率、按压时的标准手法均有规范掌握,因此此环节操作正确人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BL 教学法从问题入手引导参加者参与,弥补了常规教学中被动式、硬灌式培训。

开放气道为心肺复苏第二步,操作前要求观察病人口、鼻腔,然后进行异物清理,压额、抬颏手法同样有规范要求,心肺复苏指南指出[6],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适用于无颈椎损伤的病人,科学的、规范的手法使操作者更加省力,便于操作。考核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进行观察、清理口鼻腔异物、压额手法、抬颏手法、头后仰角度为70°-90°操作中正确人数较对照组增加,表明PBL教学法在操作中注重问题和细节指导,及时纠正了医务人员错误的手法和操作,就地改正,构建新知,达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人工呼吸是心肺复苏的第三步,确保气道开放畅通是人工呼吸的关键,考核中要求使用简易呼吸气囊进行人工呼吸,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面罩放置方法与位置、EC 手法应用、挤压频率、观察胸廓起伏情况的要领掌握中较对照组正确人数增加,表明PBL 教学法使培训者明确理解老师在操作中强调的要点和细节,增加培训的趣味性,经练习后牢固掌握。

综上所述,在低年资医务人员心肺复苏培训中应用PBL 教学法,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更好理解操作要点,明确理解操作要领,加深强调要点印象,提高培训效果,值得在培训教学中使用。

猜你喜欢

心肺医务人员手法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七步洗手法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