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分别给予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效果对比

2020-06-23王继业

医药前沿 2020年8期
关键词:耐多药西沙肺结核

王继业

(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 山西 太原 030053)

肺结核已经成为近年来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该病具有强大的传染性,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发病的可能[1]。目前临床上对于肺结核患者通常情况下建议尽早应用抗结核菌药物对病情记性控制,但该类药物如果长时间且大剂量的应用,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性,使治疗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临床实际工作中针对耐多药肺结核,在确诊后,为使治疗能够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需要对敏感性相对高的药物进行合理的选择[2]。本文对比研究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两种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在我院进行药物治疗的60例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 例)。对照组患者肺结核病史1 ~8 个月,平均2.1±0.5个月;男性19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27~73岁,平均45.2±6.4 岁;治疗组患者肺结核病史1 ~10 个月,平均2.3±0.6 个月;男性18 例,女性12 例;患者年龄25 ~74 岁,平均45.1±6.6 岁。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肺结核治疗,具体方案为,口服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每次0.5g,每天用药两次,口服乙胺丁醇片,每次1.0g,每天用药一次,口服丙硫异烟胺肠溶片,每次0.2g,每天用药三次,静脉滴注卷曲霉素,每次0.75g,每天用药一次,连续治疗一个月。

对照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方案基础上,口服左氧氟沙星片,每次0.6g,每天用药一次,连续治疗一个月。

治疗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方案基础上,口服盐酸莫西沙星片,每次0.4g,每天用药一次,连续治疗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药物不良反应情况;(2)药物治疗总有效率;(3)痰菌检测结果转阴时间、肺部CT 表现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总时间;(4)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水平;(5)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

1.4 评价标准

满意度:在抗肺结核治疗方案实施完毕后,采用不记名打分问卷(满分为100分)的方式,对治疗方案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60 分为不满意,<80 分为且≥60 分为基本满意,≥80 分为满意[3]。

治疗效果:显效:乏力、低热、咳嗽、盗汗等肺结核症状彻底或基本消失,痰培养结核菌检测结果完全转阴,肺部X 线检查结果显示病灶的吸收程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80%;有效:乏力、低热、咳嗽、盗汗等肺结核症状减轻,痰培养结核菌检测结果完全转阴,肺部X 线检查结果显示病灶的吸收程度达到甚至超过40%,但没有达到80%;无效:没有达到有效和显效的标准要求,或病情进一步加重[4]。

1.5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组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6例,发生率分别为3.3%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药物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治疗总有效率数据统计结果[n(%)]

2.3 痰菌检测结果转阴时间、肺部CT 表现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总时间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观察指标对比(±s,d)

表2 两组观察指标对比(±s,d)

组别 例数 痰菌转阴时间 肺CT 恢复正常时间 住院时间治疗组 30 9.04±1.22 13.62±1.61 19.73±2.04对照组 30 12.60±1.75 16.93±2.78 23.18±3.65 P<0.05 <0.05 <0.05

2.4 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水平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组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分组 例数 IL-6 IL-8 IL-1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201.78±14.68 104.27±17.20 177.08±11.69 113.64±13.85 10.01±1.74 17.69±2.63对照组 30 201.78±13.56 154.69±15.32 176.15±12.82 146±10.37 10.38±2.14 13.29±1.85 P->0.05 <0.05

2.5 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

对照组中8 例患者对治疗方案满意,16 例基本满意,6 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0.0%;治疗组满意17 例,基本满意12 例,不满意1 例,满意度为96.7%。治疗前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已经成为目前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感染源,因此,必须着重加强抗多药耐药结核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由于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同时也是结核的一个主要感染源,如果病情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会使传播范围和能力进一步加大[5]。耐多药结核病已经成为目前对临床广大医师造成困扰最为严重一种疾病。因此,相关药物的研制与开发,及临床应用,显得十分重要[6]。莫西沙星属于新型 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一种,在目前临床上现有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当中,莫西沙星作用于人体后对结核分枝杆菌所产生的抵抗活性最高,其药理学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结核病促旋酶A 亚基,该酶属于细菌复制的一个重要基础,各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可能会产生交叉耐药性。随着近年来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的滥用程度不断加剧,结核分枝杆菌对其所产生的抵抗力水平也越来越强,对药物的治疗效果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7]。莫西沙星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较为理想,肺组织、支气管黏膜、肺巨噬细胞中的药物浓度水平与血浆浓度比较均相对较高,且不良反应程度较为轻微[8]。本次研究中,采用莫西沙星治疗的治疗组患者的耐多药肺结核病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3.3%,高于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76.7%,且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仅1 例,少于对照组的6 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充分说明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优势性,今后可在临床应用。

综上,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能够缩短病情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大幅度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使药物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得到同步提升。

猜你喜欢

耐多药西沙肺结核
Ibalizumab治疗耐多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及经济学评价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鹰击”护西沙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砗磲采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以西沙北礁为例
加强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管理
耐多药肺结核化学治疗不良反应及处理
西沙必利在新型键合手性柱上的拆分及其在血浆中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