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血流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6-23杨义

医药前沿 2020年8期
关键词:灌流尿毒症清除率

杨义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尿毒症是一种患者丧失肾功能以后,自身机体代谢产生过多水分以及废物后不能排出体外,造成患者机体内部出现紊乱现象的疾病综合征。尿毒症患者由于自身毒素分子量的大小不同,常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措施仅仅能够清除小分子物质,针对于机体存在的中、大分子物质不能有效清除,目前临床大多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但是由于血液灌流针对抗凝要求比较高,在治疗过程中抗凝剂的使用量会导致患者出血和管路凝血的风险性增加。此次研究以48 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给予不同的血流量,进行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存有完整病例资料的48 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入院时间为2019 年6 月—2019 年12 月,按照血液灌流量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例数相等,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20 ∶4,年龄跨度为37~76 岁,平均年龄(56.36±4.72)岁,平均病程(3.26±1.02)年;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18 ∶6,年龄跨度为38 ~76 岁,平均年龄(56.41±4.66)岁,平均病程为(3.29±1.04)年;上述基线资料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治疗次数为每周2 次。在展开治疗时首先应用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灌流器、透析器以及管道进行治疗,然后应用1500ml 含有20mg 的肝素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对照组患者血流量设定为200ml/min,观察组患者设定为250ml/min,抗凝治疗时选用普通肝素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凝血状态进行肝素剂量的调整,灌流展开2h 后将灌流器取下,然后实施透析治疗2 小时,患者治疗时间控制于3 个月左右[1]。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采取治疗措施后的PTH 清除率和凝血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PTH 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凝血发生率较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0.05),见表。

表 PTH 清除率和凝血发生率比较

3.讨论

尿毒症患者在肾功能丧失以后由于机体内积累者不同程度的有害物质,导致患者肾脏激素合成分泌在不断的减少,出现异常代谢的情况,导致患者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乱,产生了多种复杂综合征[2]。目前临床针对尿毒症主要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措施,但是患者会在治疗后出现皮肤瘙痒、心血管疾病、顽固性高血压等相关并发症,直接影响到患者自身的身心健康。

此次研究数据表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PTH 清除率明显较高,凝血发生率与对照组做对比明显较低,P <0.05,分析原因如下:β2-MG 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出现相关性淀粉样变的主要因素,作为一种中分子物质并不会受到食物代谢的影响,与胶原组织相结合后在关节组织以及骨组织中发生选择性沉淀,于沉淀处产生淀粉样纤维。iPTH 是慢性肾衰竭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机体各靶向器官具有一定影响,导致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皮肤瘙痒等并发症。针对于上述指标采用血液灌流措施具有理想的清除效果,但是针对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作用并不明显,而且血液灌流在实践期间具有凝血风险性,需要合理调整流速[3]。BUN、Cr 是临床常用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生化指标,是一种小分子物质,应用250ml/min 的血液灌流血流量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具有显著的清除效果。血液灌流能够通过灌流器以及固定的吸附剂进行体内代谢物和外源性药物的清除,然后再将净化后的血液输送到患者体内[4]。本次研究针对上述四项生化指标进行分析,采取250ml/min 血液灌流量能够有效清除相关分子物质以及有毒物质,同时能够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的凝血风险性。

综上所述,在尿毒症治疗期间选择250ml/min 的血液灌流血流量效果更为显著,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灌流尿毒症清除率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人物
加热法在无肝素血液灌流护理中的应用
血液透析滤过中前稀释和后稀释的选择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与重度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血液灌流治疗戊巴比妥钠中毒1例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