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脉瓣生物瓣膜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2020-06-23曾保起于树青詹思延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主动脉瓣亚组瓣膜

曾保起,于树青,陈 瑶,翟 伟,刘 斌,詹思延,孙 凤△

(1.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 100191; 2. 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北京 100024)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是治疗主动脉瓣疾病的常用手术方式[1]。全世界每年需要进行AVR的患者超过了20万,大约80%的患者使用生物瓣膜,20%的患者使用机械瓣膜[2-3]。生物瓣膜也称为组织瓣膜,瓣膜的主体用生物组织材料制成,分为同种瓣膜(如人的主动脉瓣膜、硬脑膜瓣膜)及异种瓣膜(如牛心包瓣膜、猪主动脉瓣膜等)[4]。外科心脏生物瓣膜根据设计又可以分为带支架的生物膜(stented)和无支架的生物瓣膜(stentless),其中带支架的生物瓣膜最常使用。近些年,传统生物瓣膜的使用人数逐渐增加,尤其是55~65岁的患者[5-7],小于65岁使用生物瓣膜的患者从2011年的50.1%增长到2015年的65.7%[8]。生物瓣膜的优点是患者不需要终身服用抗凝剂,但缺点是生物瓣膜耐久性存在问题,需要再手术的可能性较高[6]。生物瓣膜的常见生产厂家包括美敦力(Medtronic)、爱德华(Edwards)、圣犹达(St. Jude Medical)等。生物瓣膜植入体内时间较长,其安全性受到药物监督管理部门的重点关注,了解其安全性结局的发生情况有利于不良事件的监测。本研究采用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的方法来评估主动脉瓣生物瓣膜远期安全性结局的发生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研究类型:公开发表的评价主动脉瓣生物瓣膜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非随机临床试验、队列研究和病例系列研究。限定平均随访时间大于或等于5年。

研究对象:需要进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患者。

干预措施及对照:采用生物瓣膜进行外科瓣膜置换术,生物瓣膜为异种生物瓣膜(材料包括猪/牛瓣膜、牛心包瓣膜等), 对照方式不限制,有无对照均纳入。

结局指标:主要结局指标为全因死亡率,包括早期死亡率(置换术后的30 d内或住院期)和晚期死亡率(出院至随访结束);次要结局指标包括血栓栓塞、脑卒中、大出血、心内膜炎、结构性瓣膜退化(structural valve deterioration,SVD)、非结构性瓣膜退化(non-structural valve deterioration,NSVD)、心脏起搏器(permanent pacemaker,PPM)植入、再手术率。

检索日期及语种:为了符合瓣膜的使用现状,检索日期从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26日,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

1.2 排除标准

涉及以下任一项的研究即排除:(1)特殊人群的研究(包括孕妇、肾功能衰竭患者、平均年龄小于40岁或大于80岁的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2)会议文献;(3)生物瓣膜样本量小于100;(4)只有倾向评分匹配的数据,缺少整体研究队列的数据;(5)合并其他瓣膜置换的患者超过总数的10%,再次进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超过总数的10%,或植入同种移植物的患者超过总数的10%;(6)生物瓣膜的型号未说明或混合使用不同型号的瓣膜。

1.3 文献检索策略

系统检索英文数据库(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ENTRAL、ClinicalTrials.gov)和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SinoMed), 检索截止到2019年1月26日。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包括但不限于:生物瓣膜、生物瓣、主动脉瓣置换等;英文检索词包括但不限于:bioprosthetic valve、xenografts、xenograft、heterograft、bioprosthetic heart valve、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orta valve insufficiency、aorta valve stenosis、heart valve diseases等。

按照PICOs原则确定相关检索词,制定检索策略[P:特定的患病人群(patient or population),即患者或人群;I:干预措施(intervention),如诊断治疗方法;C:对照措施(comparison/control),即比较因素;O:结局(outcome),即干预措施的诊疗效果;S:研究设计方案(study design)]。以CNKI为例,检索式为:(FT=‘生物瓣膜’OR FT=‘生物瓣’OR FT=‘组织瓣’)AND(SU=‘主动脉瓣置换’)AND(FT= ‘安全性’ OR FT = ‘不良反应’ OR FT = ‘不良事件’ OR FT = ‘并发症’ OR FT = ‘后遗症’) NOT (SU = ‘动物实验’ OR SU = ‘研究进展’ OR SU = ‘研究现状’ OR SU = ‘研究综述’)。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交叉核对,使用Excel 2010编制资料提取表,同样由两位研究者独立对每一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提取信息包括研究作者、发表时间、研究人群(样本量、年龄、女性比例、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比例)、研究特点(随访时间、瓣膜植入时间、研究开展中心)、干预措施(生物瓣膜的型号)和结局指标(病死率及各种安全性结局)等。对结果进行交叉核对,如有分歧,通过讨论或咨询第三位评价者解决。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tata 14.0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各结局的发生率(或发病密度)及95%CI。平均随访时间未说明的,使用其中位数或总的随访人年数除以总随访人数。早期结局计算病死率,晚期结局计算发病密度(发生人数/随访人年),随访人年未说明的使用随访人数乘以平均随访时间计算。根据瓣膜材质(猪/牛)、设计(有/无支架)和型号进行亚组分析。采用meta回归探讨异质性的来源,绘制“漏斗图”展示潜在的发表偏倚。

1.6 文献质量评价

本研究只涉及率的meta分析,所纳入的研究组均为病例系列。质量评价采用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共8条,满分为8分。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出相关文献7 031篇,经双人逐层筛选后,最终纳入53篇文献[9-61],其中4篇文献[9,13,59,61]被分别纳入了两组,因此共57个研究,全部为英文文献,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2.2 纳入研究的特征

所纳入的57个研究发表年份在2001—2019年之间,其中43个研究为有支架瓣膜,13个研究为无支架瓣膜,34个研究使用了猪瓣膜,23个研究使用了牛心包瓣膜。使用的生物瓣膜型号包括12种,其中有支架瓣膜6种(Medtronic Mosaic、Medtronic Hancock、Edwards Perimount、Edwards Porcine、Sorin Mitroflow、SJM Biocor)、无支架瓣膜6种(Medtronic Freestyle Stentless、Sorin Freedom Solo Stentless、SJM Biocor Stentless、SJM Toronto Stentless、Cryolife O’Brien Stentless、Edwards Prima Plus Stentless)。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整体质量较好,41个研究评分为6~8分,16个研究为4~5分(表1)。

2.3 主要结局指标

2.3.1早期死亡率 51个研究合并的生物瓣膜的早期死亡率为4.96%(95%CI:4.42~5.54),I2=76.6%。根据材料进行亚组分析,猪瓣膜的早期死亡率为5.06%(95%CI:4.34~5.83,33个研究),牛心包瓣膜的早期死亡率为4.80%(95%CI:3.96~5.71,18个研究)。根据瓣膜设计进行亚组分析,有支架瓣膜的早期死亡率为5.37%(95%CI:4.76~6.01,39个研究),无支架瓣膜的早期死亡率为3.48%(95%CI:2.45~4.67,12个研究),具体见表2。

2.3.2晚期死亡率 54个研究合并的晚期全因死亡率为6.33/100人年(95%CI:5.85~6.84),I2=96.5%。根据材料进行亚组分析,猪瓣膜的晚期全因死亡率为5.69/100人年(95%CI:5.05~6.41,33个研究),牛心包瓣膜的晚期全因死亡率为7.29/100人年(95%CI:6.53~8.13,21个研究)。根据设计进行亚组分析,有支架瓣膜的晚期全因死亡率为6.69/100人年(95%CI:6.12~7.30,41个研究),无支架瓣膜的晚期全因死亡率为5.21/100人年(95%CI:4.43~6.14,13个研究)。根据型号进行亚组分析,晚期全因死亡率较高的前三位为Sorin Mitroflow(7个研究), Edwards Porcine(7个研究)和SJM Biocor(3个研究),晚期全因死亡率分别为9.56/100人年(95%CI:8.24~11.10)、7.71/100人年(95%CI:6.06~9.80)和7.12/100人年(95%CI:5.17~9.81)。由于无支架瓣膜纳入数量较少,未进行亚组分析(表2、3)。

2.4 次要结局指标

10个研究合并的脑卒中的发生率为0.74/100人年(95%CI:0.51~1.06),I2=85.8%;37个研究合并的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1.16/100人年(95%CI:0.96~1.40),I2=93.8%;31个研究合并的大出血的发生率为0.52/100人年(95%CI:0.41~0.65),I2=85.7%;5个研究合并的PPM植入率为1.08/100人年(95%CI:0.75~1.54),I2=59.4%;33个研究合并的SVD的发生率为0.73/100人年(95%CI:0.59~0.91),I2=90.0%;20个研究合并的NSVD的发生率为 0.20/100人年(95%CI:0.13~0.31),I2=86.4%;34个研究合并的心内膜炎的发生率为0.38/100人年(95%CI: 0.33~0.44),I2=61.7%;48个研究合并的再手术率为0.77/100人年(95%CI:0.65~0.91),I2=91.4%;亚组分析的结果见表2和表3。

2.5 meta回归与发表偏倚

对于早期死亡率,meta回归结果显示,患者的平均年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比例、女性比例不是影响异质性的显著性因素(P>0.05),漏斗图显示发表偏倚对结果影响的可能性较小。

对于晚期死亡率,单因素和多因素meta回归结果均显示,患者平均年龄是影响研究间异质性的因素(P<0.001),见图2。对于晚期死亡率,漏斗图存在一定的对称性,Egger检验P=0.317,发表偏倚对结果影响的可能性较小,见图3。

3 讨论

本研究中,有支架的瓣膜与无支架的瓣膜相比,早期死亡率和晚期死亡率较高,但SVD发生率和再手术率较低。猪瓣膜与牛心包瓣膜相比,晚期死亡率较低,但血栓栓塞的发生率较高。根据瓣膜的型号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Sorin Mitroflow,Edwards Porcine和SJM Biocor的早期死亡率和晚期死亡率较高,不过Sorin Mitroflow组的患者平均年龄比其他型号的都高。上述结果仅作为风险提示作用,因为不同种类或型号的瓣膜组纳入的患者人群特征有差异。

因植入机械瓣膜的患者长期服用抗凝剂,通常比植入生物瓣膜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出血;因生物瓣膜容易发生SVD,植入生物瓣膜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再手术率,可能伴随较差的生存率[62]。SVD(如磨损、破裂、钙化、小叶撕裂等)更容易发生在生物瓣膜,减少瓣膜的使用时间[63]。SVD更容易发生在年轻的患者,因为瓣膜会产生更显著的免疫反应,增加瓣膜的钙化[64-65]。

表1 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纳入的57个研究组的基本特征

续表

CAB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 not reported; *, two study groups were included in one publication.

表2 主动脉瓣生物瓣膜meta分析结果

CAB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PPM, permanent pacemaker; SVD, structural valve deterioration; NSVD, non-structural valve deterioration;n, number of study; * The data are presented as incidence rate (95%CI).

表3 有支架生物瓣膜根据型号进行亚组分析的结果

Abbreviations and footnotes as in Table 2.

对于主动脉瓣,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欧洲胸心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EACTS)发布的相关指南推荐60岁以下的患者使用机械瓣膜,65岁以上的患者使用生物瓣膜,60~65岁可考虑患者的其他因素和偏好[66]。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发布的相关指南推荐50岁以下的患者使用机械瓣膜,70岁以上的患者使用生物瓣膜,50~70岁可考虑患者的其他因素和偏好[67]。中国目前还未有心脏瓣膜疾病诊治的相关指南。

近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快速发展,适合于患有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具有中度或重度外科手术风险的患者[68-70],同时,随着无缝合生物瓣膜(sutureless)的发展,微创的手术方式为高龄和高手术风险患者提供了选择[71],但是这两种新兴瓣膜的远期结局还有待研究。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不同研究之间的患者特征、瓣膜型号不一致,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其次,虽然本研究对瓣膜的型号进行了亚组分析,但由于所纳入研究有限,每一种型号对应的研究人数比较少,结果缺乏稳健性。

猜你喜欢

主动脉瓣亚组瓣膜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不同煎煮方法及时间对炮附子配伍大黄治疗阳虚型便秘的效果及对心脏的影响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微小RNA-145、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mRNA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研究
对比分析二叶式主动脉瓣与退行性三叶式主动脉瓣的超声及临床特点
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瓣瓣叶瘤并穿孔1例
2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再次手术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亚组Ⅰ分离物生物学特性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烂”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