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应用探析

2020-06-21郑梓豪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施肥技术水稻

摘 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水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也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可以作主食、配菜,也可以用于酿酒、加工等等。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为了提升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可以采用“三控”施肥技术。基于此,对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9.018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项通过广东省科技成果鉴定的技术,在2008年被选入了广東省农业主推技术和农业部“双增一百”技术,是提升水稻产量的一项关键技术。“三控”施肥技术,就是控肥、控苗、控病虫技术。相较于传统技术,该技术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氮肥后移”,也就是将前期施用的氮肥比例减少,在穗肥和粒肥中增加氮肥比例。氮肥后移可以减少无效分蘖,有效提升氮肥利用效率,有助于水稻整体产量的提升。

1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应用优势

1.1 稳定增产

在水稻种植生产的过程中,采用“三控”施肥技术,可以提升肥料的使用效率,使肥料充分发挥作用,进而为水稻提供更多营养物质,促进水稻快速健康生长,保障水稻产量提升。通常采用该技术可以使水稻产量提升5%~10%,同时对倒伏现象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提升水稻的抗逆性[1]。

1.2 减少农药使用量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威胁,同时保障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需要给水稻施加农药和化肥。但大部分农药和化肥都含有毒、有害物质,会影响人体健康。如果采用“三控”施肥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农药和化肥的用量,不仅可以保护土壤环境,还能提升水稻质量,避免人们的健康受到残留农药的影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利用该技术可以节约20%左右的氮肥,使氮肥的利用效率大幅度提升,从而有效解决氮肥污染问题,也能很好的控制病虫害,从而降低农药使用次数,减少水稻上的农药残留,保障粮食安全。

1.3 简单高效

在应用“三控”施肥技术过程中,种植者只要根据技术规范进行种植即可,没有复杂的操作,也不需要使用烦琐的设备,合理应用控肥、控苗、控病虫害的方法,就能达到增产的效果。通常“三控”施肥技术可以提升肥料利用效率,减少施肥次数,不论什么品种的水稻,该方法都适用,即使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下,该方法也能发挥作用。

2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实际应用

2.1 控肥技术

在“三控”施肥技术中,控肥是最关键的一项技术,其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1)对氮肥的总量进行控制。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要明确水稻的目标产量和空白区水稻产量,然后以此为基础明确氮肥的使用量。根据空白区的产量,采用每增加100 kg产量就增加5 kg氮肥的方式,将产量和氮肥之间的比例控制在20∶1[2]。通过试验可以确定空白区产量,也可以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来确认。目标产量的确认依据有很多,包括品种、土壤、气候等。2)对不同阶段的氮肥进行调控。在确定总体需要施用多少氮肥之后,分阶段施用。施基肥时,氮肥施用量占35%~40%。在水稻分蘖中期,也就是水稻移栽后12~17 d,可以施加20%左右的氮肥。在幼穗分化期,可以施加35%~40%的氮肥,在抽穗期可以施加5%~10%的氮肥。确定各个阶段需要施加的氮肥总量之后,再根据具体的生长情况进行适当调整。3)施加磷钾肥。磷钾肥也是不可或缺的肥料,可以采用衡量监控的方式,根据空白区产量,采用水稻增产100 kg就增加磷肥2~3 kg,钾肥4~5 kg的方式施用。除此之外,在水稻的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一定要做好肥料的控制工作。在分蘖期,肥料用量为每667 m2水稻施加8 kg氮肥。第一次追肥可以使用氯化钾肥,用量为5~6 kg。在幼穗分化期,施肥量为每667 m2施加5 kg氮肥。第二次追肥也使用氯化钾肥料,追加量为7.5 kg。在分化后期不用继续追肥,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即可。

2.2 控苗技术

在控苗方面,要先从选苗入手,合理选苗是“三控”施肥技术成功的关键。在选苗时,要确保水稻苗具有高产的特点。确定水稻品种之后,要确定播种时间,在合理的时间播种,为水稻高产打下良好基础。在种植的过程中,要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应根据具体的育秧方式,选择相应的密植方式。铲秧后应立即移栽,避免栽植隔夜秧苗[3]。在具体插秧过程中,可以带土栽插。通常情况下,水稻栽植密度应控制在每667 m2栽1.8万穴秧苗,如果是杂交水稻,每穴可以种植1~2株秧苗,每667 m2种植秧苗3万穴。如果栽植地的种植条件较好,可以采用宽行窄株的种植方式,种植规格为30.0 cm×13.3 cm。除了合理密植外,还要进行控苗。在秧苗栽种后,要及时灌溉。等到水稻分蘖,全田茎蘖数达到80%后,就可以晒田了。通常会在早稻插秧后进行晒田,晒田时间约为25 d,以减少水稻的无效分蘖。在收获前7天左右应该断水,且要控制断水时间,不能过早。

2.3 控病虫技术

在控病虫方面,应该以预防为主,并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应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采取有效的统防统治措施,尽可能选择低毒性、高效用的农药产品,从根本上杜绝病虫害问题的发生。在秧田期,应该做好蓟马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以通过晒田的方式炼苗、壮苗,使田间有良好的通风性和透光性,为水稻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在拔节期,要做好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破口期,要做好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生长期则主要对稻飞虱进行防治。针对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各类病虫害,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全面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问题,可以使用不同的农药进行防治。如果是三化螟,则可以使用40.00%毒死蜱或者10.00%三唑磷+18.00%杀虫双进行防治,前者每667 m2施加100 mL,后者每667 m2施加120 mL+200 mL并兑清水60 kg,喷施即可。针对稻纵卷叶螟,可以使用20.00%绿虫苯甲酰胺或40.00%氯虫·噻虫嗪或40.00%毒死蜱或3.00%阿维·氟铃脲或7.80%阿维菌素,不同农药施加的剂量各不相同,应根据各类农药的使用说明合理施用,不可施用浓度过高,喷施即可。如果要预防稻飞虱,可以使用25.00%吡蚜酮、0.50%藜芦碱或25.00%噻嗪酮,三种农药在使用时,根据种类的不同,施加剂量也不同,每667 m2施加剂量分别是20 g、50 mL、50 g,同时要兑清水75 kg,在傍晚喷施。此外,30.00%苯甲·丙环唑可以用于防治纹枯病,20.00%三环唑可以用于防治稻瘟病。应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合理选用农药。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为了提升水稻的产量,可以采用“三控”施肥技术,对肥料、秧苗和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并按照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行种植,确保各个环节有效落实,从而全面提升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健灵,李茂禾,钟旭华,等.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增城市的示范应用效果[J].广东农业科学,2010(12):

54,61.

[2] 李东升,黄农荣,雷志雄,等.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雷州地区的试验示范[J].安徽农学通报,2014(12):40-41.

[3] 周斌,陈小林,黄安平,等.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应用效果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14):167.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20-02-21

作者简介:郑梓豪(1992—),男,广东罗定人,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水稻、蔬菜等作物高产栽培技术。E-mail: 562238359@qq.com。

猜你喜欢

施肥技术水稻
中国水稻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节水灌溉施肥技术在商丘市的应用研究
浅析烟草栽培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