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心能否被识别

2020-06-19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心机器人工智能

俗语“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意在形容人心难测。识别人心,在东西方历史文化中一直是最神秘也最具魅力的话题。

对人心的探索,本质上是对人自身奥秘的求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心见性,一直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内核。而从“认识你自己”到“我思,故我在”,“认识”/“思”也在西方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作为世界上唯一能够认识自我的存在物,千百年来,人类从没停止过“向外”探索世界的“客观规律”,同时“向内”研究自我的“本性”。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不仅让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也深刻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近年来,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编写出各种各样的程序,建立了各种不同的人工智能或机器学习的数学模型,推进了虚拟现实、无人驾驶、人脸识别、语音助理等技术的发展。今天的机器已经拥有了识别语音、图像、和活动场景的能力,甚至从事着以前只有人类才能从事的工作。1997年,美国IBM公司的超级电脑“深蓝”战胜当时排名世界第一的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二十年后,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阿尔法围棋(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柯洁,标志人工智能的棋力已经超过人类职业顶尖水平。科技的发展对作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拥有着“高贵的理性”的人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曾经,人们认为“有灵魂”的文学作品是人类独有的创作,然而人工智能编写新闻、作曲等实验的成功,不禁让人猜想,实现人工智能的文学创作也许只是时间问题。科幻文学、影视作品中关于“后人类”的题材已经占据主流,似乎科学哲学家瓦托夫斯基在半个世纪前的忧虑正在弥漫:“一方面,我们知道科学是理性和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我们同时又害怕科学业已变成一种发展得超出人类控制的不道德和无人性的工具,一架吞噬着它面前的一切的没有灵魂的凶残机器。”

科技的進步让识别人心不再神秘,而对人心的探索不只激励着无数科学家,其所具有的巨大盈利价值也令无数商业巨头为之着迷。面对机器在识别人心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展,乐观的学者认为,计算机现在可以比人类更好地识别字符、图像、物体、声音、语言,甚至是视频画面中的物体。随着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智能家居、4K/8K、AR/VR、空间网络等新业务类型和需求的出现, 未来的网络正呈现出一种泛在化的趋势,这种趋势能让人的生活更美好。而持悲观态度的学者则认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规范,例如可以对人的政治心理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强化其效果。英国脱欧的过程中,有策划者用大数据和网络的助力,成功地加强了支持脱欧一方的力量,从而使得公投脱欧成功;伦敦咨询机构“剑桥分析公司”获取Facebook数据,基于选民的年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职业专长、政治立场、观点倾向等数据分析进行心理画像、建立心理档案,再利用这些心理档案影响民意选择。这些事例初步证明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以影响、控制人的心理,也给人类精神世界的未来蒙上了阴霾。

无论持哪种态度,不可否认,机器“识别人心”唤起了人类对自身思想、意识的关切,对人类命运的忧虑,这是全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处理好人工智能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政府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需要各国深化合作、共同探讨”。本期特别策划,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探讨“人心能否被识别”,聚焦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挑战,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猜你喜欢

人心机器人工智能
机器狗
机器狗
愿得一人心
人工智能与就业
未来机器城
软糯甜美 俘获人心
“反腐”过后人心能否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