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2020-06-19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3期
关键词:造影术脑血管血肿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110041)

全脑血管造影术为临床诊断脑血管相关疾病最常用且诊断效率最高的检查方法,其诊断准确率高,能对临床治疗提供确切的指导,已被认为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相关疾病的金指标[1]。通过局部麻醉实施,选择股动脉或较粗大的桡动脉进行穿刺,随后将穿刺套管及动脉鞘置入动脉,顺动脉鞘置入导丝[2],在其导引下将对比剂注射进入脑血管,从而完成对脑血管的显像,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及性质,为患者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3]。在临床操作过程中,患者接受全脑造影术时,会因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如皮肤出血、肺部感染、穿刺部位血肿及尿潴留等[4],其中多数并发症均可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行预防[5]。为更好的提高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安全性,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本研究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对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术患者8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拟诊,并与患者家属签署全脑血管造影同意书,本研究入组同意书,同时将将研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既往合并颅内肿瘤者、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穿刺部位感染者、对对比剂过敏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8~55岁,平均(48.3±2.3)岁,发病时间:1~24 h,平均(7.5±0.2)h,原发疾病:动脉瘤者19例,脑出血者11例,脑梗死者1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8~55岁,平均(48.4±2.4)岁,发病时间:1~24 h,平均(7.4±0.2)h,原发疾病:动脉瘤者18例,脑出血者12例,脑梗死者10例,两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原发疾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完善术前准备,发现异常告知医师,同时协助医师处理。

1.2.2 观察组针对并发症护理:①一般护理:基础护理,主要在造影结束后指导患者去枕平卧,做好穿刺部位保护,下肢制动,告知压迫止血器使用方法,护理人员定期观察穿刺部位情况,指导并协助患者在床上变换体位的方法,告知实施下肢按摩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皮肤压疮形成。注重患者心理护理,为患者介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应对方法,使其有充分了解,消除患者恐惧焦虑及抑郁心理。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以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治疗。饮食护理上则应指导患者在实施检查后4 h内开始进食,以低盐低脂、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逐渐过渡到普食,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②针对并发症的护理:重点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渗血,及时发现可疑的血肿形成,一旦出现在加强压迫同时,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干预,遵医嘱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重新包扎等处理。因穿刺部位血肿、渗血、出血而造成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及时进行解释,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促进心理状态正常。并告知患者在有效的处理后对改善血肿、渗血及出血的有效性,稳定患者情绪。另外,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术侧肢体的脉搏、皮肤状况和肢体功能,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协助主治医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于皮肤出血,则可能是造影时应用的抗凝药物作用所致,告知患者密切观察,必要时可通过使用拮抗剂治疗,解除患者心理疑问。另外针对肺部感染,则告知患者主动咳嗽咳痰,翻身拍背的重要性,避免长时间统一体位卧床,另外在进食时,建议将头部太高30°左右,预防反流、呛咳等出现。最后对于尿潴留,术前进行排尿训练,尤其是中老年男性,并在术前排空膀胱,促使患者具有良好的心态面对造影术。排尿训练建议在床上一侧肢体制动下平卧位排尿,每天至少2~3次,结合利用尿壶训练,告知患者进行排尿训练的重要性,还可通过术后鼓励患者适当增多饮水量,并督促患者多饮水,促进对比剂早期排出体外,鼓励患者有尿意时及时排尿等。结合诱导排尿方法,如: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腹部热敷及腹部按摩等进行。

表1 两组出现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相关并发症比较[n(%)]

表2 两组发现并发症报告医师时间及护理质量对比(±s)

表2 两组发现并发症报告医师时间及护理质量对比(±s)

表3 两组术后1周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术后1周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s)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出现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两组发现并发症报告医师时间及护理质量,两组术后1周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

1.4 评定标准: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相关并发症,如:脑出血、肺部感染、穿刺部位血肿及尿潴留;护理质量评分以患者家属在患者实施造影手术后1周内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优秀;神经系统功能评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神经系统功能评分越差;生活能力评价以巴氏指数(BI指数)进行,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能力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出现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相关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出现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相关并发症,如皮肤出血、肺部感染、穿刺部位血肿及尿潴留的整体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发现并发症报告医师时间及护理质量对比:观察组发现并发症报告医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护理整体评分高于干预前组(P<0.05)。

2.3 两组术后1周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1周时,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目前脑血管相关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最重要手段,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诊断率高等优点[6],已经成为患者及家属、广大临床医师诊治上的首选方法[7]。但因围术期需要患者长时间的卧位等特殊体位要求,术后患者存在明显的不适感,加之穿刺部位疼痛而影响情绪,发生相关并发症可能性增高[8]。有效的护理干预作为临床提高患者康复的主要手段已被认可,相对于常规护理,具有更全面可靠的护理质量[9]。针对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尤其是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护理,调节患者心理状态、饮食、注重穿刺部位情况观察[10],进行床上训练排尿等护理指导,给予患者并发症护理指导,为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有效保障[11]。

本研究针对全脑血管造影术,观察组实施针对并发症的护理,相对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出现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现,观察组出现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相关并发症,如:皮肤出血、肺部感染、穿刺部位血肿及尿潴留的整体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证实,针对全脑血管造影术,观察组实施针对并发症的护理,相对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另外针对两组发现并发症报告医师时间及护理质量对比发现,观察组发现并发症报告医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护理整体评分高于干预前组。说明实施针对并发症的护理,相对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能更有效的处理发生的并发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最后针对两组术后1周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发现,观察组术后1周时,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实施针对并发症的护理,相对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有效的加强针对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的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干预,确保患者心理辅导[12],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正确认识度,支持实施脑血管造影术[13]。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时间操作能力,促使护理人员在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术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4],更大程度的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15]。注重护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提高,加强术后对患者的密切观察[16],及时发现并发症立即报告医师处理[17],防范未然保证患者能够更快的恢复[18]。

综上所述,针对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针对可能的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恢复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造影术脑血管血肿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术后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应用效果的对比分析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