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的护理安全管理应用研究

2020-06-19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3期
关键词:外科手术腹部护理人员

(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铁岭县中心医院普外科,辽宁 铁岭 112000)

腹部外科手术是临床针对腹部疾病患者实施的治疗措施,通过建立切口去除病灶来达到治疗目的。但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如未能得到有效干预,便会诱使患者出现负性心理,并引起护患纠纷及不良事件发生[1]。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及经济能力的日渐提升,对于医疗机构工作水平及护理要求也不断升高,如未能辅以有效管理措施干预,一旦出现不安全事件,不仅会影响患者治疗,也会对医疗事业的发展产生限制[2]。本院围绕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开展研究,旨在为明确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的护理安全管理应用效果,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腹部创伤;②均同意接受腹部外科手术治疗;③自愿参与研究并配合治疗开展;④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疼痛感及出血症状;⑤签署知情同意书;⑥研究方案拟定后送往医院伦理委员会,经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实施。排除标准:①合并手术禁忌证,诸如凝血功能障碍等;②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意识丧失或休克者;③合并严重脏器受损或脏器缺陷;④合并严重肢体残缺;⑤参与其他研究者。采用均衡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研究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19~70岁,平均(45.6±1.7)岁,学历:小学5例、初中15例、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10例;参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18~71岁,平均(45.5±1.6)岁,学历:小学6例、初中15例、高中16例、大专及以上8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对比结果显示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按照旧式医疗模式制定护理内容,包括护理工作、病情观察、处理护理事故及差错,并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研究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管理小组由从事外科手术的医师、主管护师及护士组成,小组成员充分理解安全管理理念,并对现有工作内容及水平分析存在的风险,,围绕其开展进一步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护理干预措施;②分析腹部外科手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分析结果指出护理工作问题主要集中在操作流程、护理人员及患者和家属方面,其中操作流程存在不流畅及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实施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对于规章制度执行力欠佳,监管工作及检查工作均处在缺失;其中护理人员存在法律意识薄弱、综合能力不佳等,部分护理人员未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工作,在执行护理工作中,对于医嘱执行能力不规范,无法严格按照相关规范书写病历,对于危急病例抢救能力不足;其中患者和家属与护理人员交流存在问题,彼此之间无法开展有效交流,导致患者出现恐惧、不安、烦躁等负性心理,并出现抗拒或抵触治疗及护理等行为;③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根据分析结果拟定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制定完善管理体系、护理问题归纳整体、培训等工作;针对操作流程缺失,应积极结合医院现有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针对护理内容存在的问题拟定有效措施并加以改进,合理规范护理工作每个流程,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以确保护理内容顺利实施;同时定期对护理问题进行整理归纳,综合讨论并明确解决措施;针对护理人员方面,管理人员及时围绕其开展培训工作,积极提高护理人员综合水平及个人素质,可参照《护士管理方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定培训内容,促使护理人法律安全意识得到提升;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应充分了解其认知水平及面对疾病存在的负性心理,结合其个人心理特点实施心理疏导,将疾病形成、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对其进行讲解,使其能够以良好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开展,以进一步提高干预效果;④护理内容。护理人员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谨遵医嘱对患者实施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手术引导、生活护理、健康宣教及饮食指导等,同时实施心理及健康宣教对患者负性心理进行改善,给予其手术引导确保其能够以良好生理状态接受手术开展;术后则及时给予其生活及饮食指导,降低外在因素对其胃肠道及生理造成的负担,从而促使其术后尽快恢复。

1.3 研究指标:干预2个月后观察效果,包括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标准参照《医院护理质量评分标准》设计护理质量调查表,项目包括沟通能力、责任心、熟练程度、服务态度、书写规范性、应急能力等,各维度分值为15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好[3]。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定,评分项目包括手术室护士服务态度、手术室护士言谈举止、手术室护士解释问题的能力、坚持术前术后回访,分值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好。

1.4 数据处理:研究涉及数据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计量数据的处理,采取独立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的处理,检验采取卡方χ2;当P<0.05时,说明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22%(1/45),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2.22%(10/4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2.2 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2.22%(1/45),参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26.67%(12/45),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8.991,P=0.003)。

2.3 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对比:研究组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护理满意评分对比:研究组护理满意评分(90.65±1.08)分,参照组护理满意评分(71.36±1.05)分,研究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参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85.907,P=0.000)。

表2 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对比(±s,分)

3 讨 论

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在临床中是指受内外在因素导致腹部发生病变后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群体,约占临床患者的65%[4-5]。为确保患者健康及治疗效果,临床在其治疗过程中大多会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通过避免外在因素对其心理及病情造成的影响,从而确保治疗效果及健康。通过围绕部分医疗机构腹部外科手术治疗过程开展的调查分析指出,其护理环节存在严重缺席,针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不能准确对治疗效果提供保障,且存在护理投诉、院内感染、护理差错等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患者治疗体验以及医疗机构综合水平的提升[6-7]。护理安全管理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中的安全管理措施,是一种新型的质量效益医疗管理模式,能够围绕治疗护理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拟定护理措施,以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水平[8-9]。应用于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护理人员可充分分析自身综合水平及患者对疾病产生的心理状态,通过实施安全管理工作使护理人员及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开展,有效交流以患者负性心理、有效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减少不良因素对护患关系及护理效果造成的影响。而且,同时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结合医院工作制度对护理人员工作进行合理化调节,充分体现人性化需求,确保护理人员充分休息的同时积极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在护理工作中能够保持良好生理状态,以进一步确保干预效果[10-11]。本研究结果,研究组干预后其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均得到有效控制,发生率(2.22%)、(2.22%),低于参照组的(22.22%)、(26.67%),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临床工作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处于较高水平,证实见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临床中的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同时,提高工作质量及护理满意水平,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外科手术腹部护理人员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与腔镜外科手术切除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对比研究
本刊2019年下半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
本刊2019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