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

2020-06-19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3期
关键词:分值功能性负面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内科,辽宁 调兵山 112700)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且多发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由于该病患病时间长,而且经过有效、科学、合理治疗后,极易复发,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1],所以,部分患者往往存在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因素有很多,其中心理因素占据主导作用[2]。近些年来,诸多研究资料显示[3],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理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所以,予以患者相应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尤为重要[4]。基于此,本次实验就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简单阐述,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接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8例,采用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n=39)中,男患与女患例数比为20∶19;年龄24~65岁,均龄值数(36.25±3.12)岁;患病时间4~10年,平均患病时间(5.63±1.32)年;研究组(n=39)中,男患与女患例数比为21∶18;年龄25~64岁,均龄值数(36.31±3.09)岁;患病时间5~9年,平均患病时间(5.58±1.28)年;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包括患病时间、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标准:①与罗马Ⅲ诊断标准中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相符;②上腹部临床病症持续时间超过4周,包括嗳气、上腹胀、呕吐、上腹痛、恶心及食欲不振等;③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及心理压力严重者;②存在合并心脏、肝脏及肾脏功能障碍者;③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多潘立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 033864;生产厂家:江西捷众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 mg*45 s),每次10 mg,每日3次;雷尼替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 021231;生产厂家:佛山手心制药有限公司(源阿特维斯(佛山)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5 g*30 s),每次150 mg,每日2次。每个疗程1个月,接受为期1个疗程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于患者入院后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尽可能的将由环境陌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减轻,协助患者开展各项检查,与此同时,对患者病情发展进行评估,并为其讲解关于疾病知识、治疗方法等。研究组开展心理护理干预:①强化健康指导:主动与患者接触,为患者具体介绍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诱发因素,除了生理因素,还包括心理因素,叮嘱患者负面情绪极易延缓病情恢复,所以,应合理指导患者负面情绪排泄方法,从而达到心理调节的目的,减轻其内心压力,为患者介绍典型案例,使患者意识到根据医嘱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进而增强其疾病抵抗自信心,使其可以保持乐观心态,自主参与治疗、护理;②良好、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首先,与患者交流、沟通,在此期间,尽可能采用简单、通俗易懂语句,主动接触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源于医护人员的关爱,引导患者将负面情绪诱发因素表述出来,合理调整自身语态、语速等,使其保持良好心态;其次,叮嘱患者家属多陪伴在患者身边,使其能够充分信任患者。在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后,叮嘱患者家属多支持患者,尽可能的排除负面情绪;③饮食指导:协助患者养成有规律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严禁患者吸烟、饮酒,全面落实定时定量原则,秉持少食多餐的原则;增加清淡、易消化食物的摄入量,减少高蛋白及高脂肪等食物的摄入量;④心理指导:在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以评估结果为依据,有效调整心理状况,协助患者释放自身压力,确保其内心平稳,尽量将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消除,使其可以及早宣泄自身压力,从而保持乐观心态,自主配合治疗及护理;⑤行为护理:带领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并开展放松训练,每日15~30 min,分散患者和注意力,避免因负面情绪及心理压力增加影响患者病情恢复;⑥应激调节:对于处于应激状态下的患者开展心理调节,处理突发状况时,增强其排除能力及控制能力。与此同时,利用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尽可能的将负面心态消除,减轻其内心压力;⑦就心理障碍严重患者来讲,通过精神类药物开展辅助治疗,用药期间,全面落实用药标准,尤其是抗抑郁类药物,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1.3.1 焦虑评分:判定依据为焦虑自评量表(SAS)[5],50分为标准分界值,①轻度焦虑:分值介于50~59分;②中度焦虑:分值介于60~69分;③重度焦虑:分值超过80分。

1.3.2 抑郁评分:判定依据为抑郁自评量表(SDS)[6],53分为标准分界值,①轻度抑郁:分值介于53~62分;②中度抑郁:分值介于63~72分;③重度抑郁:分值超过73分。

1.3.3 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症状包括呕吐、腹痛、早饱、恶心、餐后饱胀、嗳气及腹胀,总计7项[7],每一项评分为0~3分,分值越低,临床病症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准确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表示的计量资料检验值为t值;采用率(%)表示的计数资料检验值为χ2检验,两组比较检验值为,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SDS及SAS评分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后SDS评分及SAS评分均较护理前更低(P<0.05);护理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SDS及SAS评分对比(±s,分)

表1 护理前后SDS及SAS评分对比(±s,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症状积分对比:两组护理后症状积分均较护理前更低(P<0.05);护理前,两组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均较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症状积分比较(±s,分)

3 讨 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且多发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在消化科中占比是20%~40%,临床表现以非疼痛性不适感或者上腹部疼痛等为主,临床病症相对顽固,具有较高的疾病复发率,经多次治疗未取得显著效果,则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身体及心理,导致负面心态加重,包括焦虑、抑郁等,降低了患者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质量[8]。截止到目前,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机制尚不明确,据有关资料显示,心理因素、肠道菌群失调、胃肠道激素分泌紊乱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均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其中心理因素占据主导作用。所以,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期间,开展心理护理有助于心理应激能力提高,使其进一步认识功能性消化不良,心理压力减轻,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现阶段,临床上多用单一的药物治疗,并联合心理干预,从而减轻临床病症[9]。

近些年来,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治疗期间,心理护理应用效果明显,而且该方法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分析,护理前,在SDS及SAS评分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可见,利用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负面情绪,使患者保持乐观、向上心态。此外,在临床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可知,通过开展心理干预,有助于患者临床病症及早改善,加快疾病康复速度;由上述可知,心理护理干预的开展可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工作期间,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评估患者病情及心理状况,并根据患者病情发展讲解有关内容,包括治疗方法、护理内容、注意事项等,使其保持正确心态,自愿接受治疗;鼓励并引导患者将自身负面情绪宣泄出来,倾听患者内心诉述,以便其保持舒适心态。争取患者充足的信任,叮嘱患者家属多鼓励患者,并分析其思维及情绪变化,以实际状况为依据,为其讲解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及疾病恢复中的重要作用。引导患者选择舒适的放松及娱乐方式,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等,使其保持舒适心态,自主配合医护工作[10]。此外,对于有些多发神经质、性格内向者,与此同时,敏感度高、评估难度大者,医护人员护理期间,应针对该类患者开展相应的护理防方案,协助其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根据医嘱开展护理工作,必要时,予以镇静、抗抑郁、抗焦虑药物,从而达到负面情绪改善的目的。

综上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护理期间,心理护理干预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减轻心理压力、负面情绪的同时,有助于临床病症缓解,避免疾病再次复发,值得采纳并推广。

猜你喜欢

分值功能性负面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指印特征点编辑差异对档案指印匹配分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媒体负面报道与扭亏绩效:信息传递还是监督治理?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涉及商业伦理的负面事件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