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护理中的作用

2020-06-19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3期
关键词:盆底肌力复发率

(广东省罗定市妇幼保健,广东 罗定 527200)

压力性尿失禁是常见且多发的产科疾病,以尿液不自觉外溢为主要表现,多由盆底肌肉和相关神经组织过度伸展所致,使得患者控尿能力下降,对患者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有着严重影响。盆底康复肌训练是现阶段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常用手段,在提高盆底肌力,减少疾病复发率。然而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对治疗工作信心不足,甚至产生抵触情绪[1-3]。为此,我院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盆底肌康复训练中应用心理护理,研究详情及所得结论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任意选取60例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服务区分为各有3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22~40岁,平均(31.2±1.5)岁,孕周37~41周,平均(38.9±0.6)周;观察组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20岁和39岁,平均(30.9±1.8)岁孕周38~40周,平均(38.6±0.7)周。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标准[4];②年龄在20-40岁之间;③均为足月单胎;④入组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受损者;②正在接受其他治疗或近期有过治疗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存在精神病等沟通认知障碍者。组间基线数据均衡性良好(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主要包括病情观察、知识讲解、饮食运动指导等,注重胎心监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盆底肌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具体操作为:

1.2.1 盆底肌康复训练:训练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盆底肌康复训练在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的优势和必要性,促使患者积极主动接受训练;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详情训练方案的制定:吸气后收缩肛门,保持5 s左右,呼气后放松,反复进行,每次训练时长为20 min,每天上下午各进行1次。期间适当调整训练时长与训练强度,告知患者均衡饮食,按时休息,以便充分发挥康复训练效果。

1.2.2 心理护理: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受自身疾病影响,生活质量普遍不高,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可能性较大。此时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态度和善,语言亲切,在交谈的过程中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注重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努力发挥患者家属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鼓励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陪伴与支持,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应对护理治疗工作。

1.3 观察指标:指导患者主动收缩阴道,记录患者收缩时间和收缩次数,对患者盆底肌力进行分级:持续时间0 s,收缩0次,阴道无收缩为0级;收缩时间为1 s,收缩次数1次,肌肉轻微震颤为Ⅰ级;持续收缩2 s,收缩2次,阴道收缩不完全为Ⅱ级;持续收缩时间为3 s,次数为3次,阴道收缩完全无抵抗为Ⅲ级;持续收缩时间为4 s,持续4次,收缩完全且有轻微抵抗为Ⅳ级;持续收缩时间不低于5 s,收缩次数不低于5次,阴道收缩完全存在,且有持续抵抗存在为Ⅴ级[5]。两组护理前后盆底肌力参照我院自制问卷对两组患者依从性进行判定,问卷得分范围在0~100分,得分超过在91~100分为完全依从,60~90分为部分依从,得分在60分以下为不依从,依从性为完全依从和部分依从患者例数在该组总例数中的百分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参照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予以判定,SAAS评分在50分以下表明患者情绪正常,分数50~59分别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抑郁,最终得分超过70分,可判定患者存在重度焦虑情绪;SDS评分低于53分证明患者未产生抑郁情绪,53~62分可记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分数超过72分可判定患者为重度抑郁。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负面情绪越明显[6]。另对两组压力性尿失禁复发率和并发症的概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在统计学软件SPSS 22.0中录入8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研究数据,盆底肌力、依从性、压力性尿失禁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经百分数(%)和χ2表示检验,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由(±s)和t表示检验,数据间的统计学差异以P值低于0.05为判定依据。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盆底肌力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前不存在盆底肌力上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盆底肌力在Ⅰ级和Ⅱ-Ⅲ级的概率低于对照组,Ⅳ~Ⅴ级的概率高于对照组,所得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盆底肌力对比[n(%)]

2.2 两组依从性对比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分别为70.0%和93.3%,所得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依从性对比结果[n(%)]

2.3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服务前的心理状态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结果(±s,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结果(±s,分)

2.4 两组压力性尿失禁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压力性尿失禁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指的是腹压上升超过最大尿道压,在逼尿肌无收缩的状态下,尿液自主外排,与生育损伤、激素变化等因素的存在关系密切。该疾病主要表现为小便时无法自控而自遗,排便频繁,可达数十次,通常分为产伤型、气虚型和肾虚型三类,救治不及时可对患者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7-8]。盆底肌训练以缩肛训练为主,其目的在于促进盆底肌紧张度和收缩力的提升,在改善盆底肌血液循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修复受损神经细胞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盆底肌肌张力,刺激患者神经肌肉兴奋性,提高患者控尿能力,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9-10]。除治疗方案外,患者心理状态在该疾病的治疗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减少或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满足患者合乎情理的需求,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性和适应能力,以促使患者依从性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提升。

文中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存在护理前的盆底肌力和心理状态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盆底肌力和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所得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提示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可提高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缓解负面情绪;观察组依从性为93.3%,相比于对照组,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表明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利于提高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依从性;两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表明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可减少压力性尿失禁复发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总的来讲,予以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盆底肌功能和依从性,缓解负面情绪,减少疾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风险,推广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盆底肌力复发率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