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

2020-06-19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3期
关键词:酶原纤溶预见性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110041)

对于急性脑梗死,实施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随着临床治疗时间窗的扩大,越来越多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可实施静脉溶栓[2]。及时开放血管,确保脑组织血供是确保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最有效方法[3]。早期患者可实施溶栓治疗[4]。目前应用于临床最常见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5]。但不同的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均存在明显的出血相关并发症[6]。为更好的提高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安全性,预防和避免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针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后可能的并发症实施预防性护理,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实施溶栓治疗者8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表现及放射性诊断手段如头颅CT或MRI诊断,排除既往合并脑血管畸形者、颅内肿瘤者、眼底疾病者、脑神疾病者、慢阻肺者、糖尿病者、对使用药物过敏者、精神疾病者,年龄60~70岁,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均与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60~70岁,平均(66.1±1.1)岁,发病时间1~24 h,平均(7.2±0.3)h;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0~70岁,平均(66.0±1.2)岁,发病时间1~24 h,平均(7.1±0.3)h,两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对症支持处理,如控制患者血压稳定、血糖稳定,降低血脂、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结合抗血小板聚集与抗凝血药物治疗,针对呼吸功能受影响者,行呼吸机支持治疗,并给予吸氧,注意加强患者营养等处理,溶栓治疗上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Wyeth Medica Ireland生产,国药准字J20100051)50 mg或0.9 mg/kg,最大剂量90 mg,其中5 mg在1 min内先以静脉推注给予,45 mg在于1 h内缓慢静脉滴注。

1.3 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以遵医嘱护理为主,观察患者相关生命体征及出血相关并发症,一旦发生情况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观察组以预见性护理进行干预,首先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呼吸、瞳孔变化等生命体征,了解患者有无明显严重头痛、烦躁、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等,如存在异常,则应立即告知医师并停用rt-PA,必要时遵医嘱行头颅影像学检测明确。对于溶栓药物注射过程中及给药后2 h内者,应建议绝对卧床休息。在患者卧床期间活动时,应避免头部摆动,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大便、呕血、恶心等发生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症状,一旦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建议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导致窒息,昏迷并及时使用负压吸引。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症状,尽量减少和避免有创性操作,做好皮肤保护。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比较两组神经系统相关评分量表变化情况、干预过程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情况、两组出现的溶栓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评分通过欧洲脑卒中评分(ESS)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其中ESS包含14项,分值为0~30分,MMSE包含6大项,并需结合患者文化程度进行评定,两组均以分值越高提示神经功能越佳;语言表达能力评分通过汉语失语症量表进行,总分0~200分,分值越高说明语言表达能力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系统相关评分量表比较:干预后7 d,观察组ESS评分及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系统相关评分量表比较(分,±s)

2.2 干预过程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前两组语言表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语言功能判断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过程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情况(±s)

表2 干预过程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情况(±s)

2.3 两组出现的溶栓治疗相关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出现颅内出血、皮肤瘀斑和消化道出血的总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出现的溶栓治疗相关并发症比较(n)

3 讨 论

本研究使用的静脉溶栓药物为rt-PA,其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使其产生血栓抑制相关糖蛋白,并通过激活纤溶酶原活性以促进纤维蛋白降解,属于第二代溶栓药物[7]。作为一种选择性的纤维蛋白选择性溶栓药物,其作用于纤维蛋白,从而激活纤溶酶原向纤溶酶转变[8],故降低体内纤维蛋白水平,针对脑梗死患者有效的挽救缺血半暗带内神经细胞活性,提高神经功能恢复[9]。临床应用安全性相对较高[10],其出现系统性纤溶状态比例显著低于尿激酶,但仍存一定的出血相关并发症[11],尤其以颅内出血[12]、皮肤瘀斑[13]和消化道出血常见[14]。本研究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相对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神经系统相关评分量表变化情况发现,干预后7 d,观察组ESS评分及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针对急性脑梗死应用rt-PA溶栓治疗者,在有效治疗基础上,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更好的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另外针对干预过程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语言功能判断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对照组。提示针对急性脑梗死应用rt-PA溶栓治疗者,在有效治疗基础上,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最后针对并发症采用预见性护理后,观察组出现颅内出血、皮肤瘀斑和消化道出血的总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针对急性脑梗死应用rt-PA溶栓治疗者,在有效治疗基础上,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急性脑梗死应用rt-PA溶栓治疗者,在有效治疗基础上,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注重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处理,有效的针对脑出血进行预见性护理[15-16]。另外针对消化道出血上,观察患者大便、呕血、恶心等发生情况,及时发现消化道出血相关症状,一旦出现恶心呕吐等建议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导致窒息,昏迷患者,及时使用负压吸引。同时对于可能的皮肤出血,则预见性护理上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症状,尽量减少和避免有创性操作,做好皮肤保护。综上所述:对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能有效的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提高语言能力,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

猜你喜欢

酶原纤溶预见性
不同孕期孕妇蛋白C、蛋白S、纤溶酶原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地鳖纤溶蛋白口服时间/pH依赖结肠靶向微囊的开发及评价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及意义
人微小纤溶酶原cDNA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