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价值

2020-06-19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3期
关键词:汤加减甘草心功能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冠心病心律失常属于常见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作为早期冠心病的常见症状出现,后期冠心病的逐渐增加,预后较差[1]。冠心病发病率在中老年人群中明显较高,主要临床症状为明显的头晕乏力,随着病情的进展心律失常可引起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同时由于中老年患者一般存在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合并病症,冠心病的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2]。在中医理论中,冠心病心律失常属于“胸痹”的范畴,由于患者长期存在气血不通、阴阳不足、血脉淤阻,导致该疾病的发生,想要治疗心律失常就需要从本源下手,通过采用药物实现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作用以达到治疗效果[3]。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用炙甘草汤加减进行治疗,本文对炙甘草汤加减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内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2.24±6.2)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35±0.56)年,体质量52.5~75.6 kg,平均体质量(65.2±4.6)kg。对照组80例,男46例,女34例,患者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2.15±5.9)岁,病程1.1~3.1年,平均病程(1.36±0.61)年,体质量52.5~75.6 kg,平均体质量(66.2±4.5)kg。两组患者的年龄、男女比例、病程、体质量等相关资料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心律失常病症判断标准,同意采用中药治疗并对相关药物无过敏症状的患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精神病患者;合并严重恶性肿瘤患者;因为各种因素拒绝进行治疗的患者;合并严重心力衰竭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给予患者盐酸胺碘酮片(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254)口服,分析患者无该药禁忌整治后,给予患者每次0.4 g剂量温水送服,每日服用3次,治疗疗程为3周,期间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酌量加减剂量,但无特殊情况不停药,整个过程中需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以及各项生命体征。

表1 治疗有效率与中医症候积分、心功能情况比较(±s)

表1 治疗有效率与中医症候积分、心功能情况比较(±s)

1.2.2 实验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炙甘草汤加减联合治疗,炙甘草汤加减联合药物成分如下:生姜4 g、葛根15 g、炙甘草30 g、麦冬10 g、生地30 g、丹参15 g、阿胶10 g、桂枝10 g;对于心阳不足患者加用熟附子10 g。对于心脾不足患者加用黄芪20 g、白术15 g。对于夜寐不安患者加用远志15 g、枣仁15 g、龙骨30 g、牡蛎30 g,对于气阴两伤患者加用五味子15 g、百合15 g。药物混合水煎,1剂/天,水煎分两次服用,期间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酌量加减中药种类及剂量,但无特殊情况不停药,整个过程中需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以及各项生命体征。

1.3 观察指标:①治疗有效率:显著(患者病情基本恢复正常,各项症状体征明显消失,中医症状积分和心功能改善幅度均在90%以上);有效(患者病情正常稳定恢复,各项症状体征趋于平稳,中医症状积分和心功能改善幅度均在50%~90%);无效(中医症状积分和心功能改善幅度均在50%以下),治疗有效率=(显著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心悸消失时间、气短症状消失时间。③并发症发生率:恶心干呕、便秘、腹泻、呕吐。④中医症候积分、心功能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有效率与中医症候积分、心功能情况比较:经过不同治疗方案实施之后,结合中医症候积分、心功能情况以及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分析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得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心功能指标对比对照组均明显占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冠心病心律失常属于临床常见症状,心律失常常常与其他冠心病症状一起出现,西医认为冠心病的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律失常、异位性心律失常或传导障碍等,这些心律失常一旦出现将持续存在,其中以过早搏动(室性或房性)、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为多见,阵发性心动过速亦时有发现[4]。冠心病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提示其预后差[5]。因此西医中常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作为疾病的治疗方案,胺碘酮属于第III类抗心律失常药,同时属于多通道阻滞剂的一种,在心律失常治疗中主要能够治疗快速心律失常[6]。临床中针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及阵发性心房扑动首要选用胺碘酮作为治疗药物,此外该药物还可以用于控制患者的心率,有效改善室性心律失常情况[7]。作为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该药物作为通道抑制剂拥有明显的不良反应,能够引起患者强烈的肠胃道反应,引发呕吐恶心等症状,同时该药物对肺部也有伤害,可能引起肺部纤维化,长期的使用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8]。

与西医治疗思想不同,在中医治疗中,冠心病心律失常被纳入“胸痹”的范畴,由于患者长期存在气血不通、阴阳不足、血脉淤阻,导致该疾病的发生,想要治疗心律失常就需要从本源下手,通过采用药物实现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作用以达到治疗效果。炙甘草汤加减属于中医治疗中治疗胸痹的常用药物,该药物含有:生姜、葛根、炙甘草、麦冬、生地、丹参、阿胶、桂枝等主要基本药物[9]。其中生地能够达到滋养心血的效果,而葛根能够达到生津止渴、清热通络的效果、阿胶主要起到滋补气血的下过、麦冬主要起到发汗解肌的效果、生姜则达到温暖血脉的作用,因此基础药物联合使用就能起到很好的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效果[10]。而在实际治疗中,患者往往存在不同部位的病症,治疗药物的采用需要在基础上进行药物种类与剂量的加减,对症的药物能够实现不同患者不同情况的有效缓解。

近年来,医学科技属于不断发展的进程当中,中医与西医的治疗思想不断碰撞,相互交融并且相互认可。因此越来越多的疾病治疗选择同时采用中药与西药进行联合治疗,因为重要除了基本的治疗作用以外,还能够有效起到调养人体对症部位的效果,这为西药的作用发挥提供了良好的协同作用,同时避免了一系列西药并发症影响的情况。中西医联合用药是必然的趋势,在本研究中,炙甘草加减汤与胺碘酮的联合使用,效果极好,值得推广使用。

在本研究中,经过不同治疗方案实施之后,得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心悸消失时间、气短症状消失时间多项指标数据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无新增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治疗中采用炙甘草汤加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缩短患者心悸、气短消失时间,同时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如果与治疗冠心病疾病西药联合使用能够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临床效果较好,使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汤加减甘草心功能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研究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