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2019门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

2020-06-19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3期
关键词:阻滞剂降压药氨氯地平

(江门市人民医院,广东 江门 529000)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及危险因素,其中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病等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1]。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其治疗方式主要通过让患者接受降压药物治疗,保持血压长期稳定,保护靶器官,延缓病情进展[2]。而目前临床上降压药物种类多,联用组合复杂,因此有必要对降压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的用药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抽取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我院5522张门诊降压药物处方,对用药情况包括药品名称、规格、用量。联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其中销售量与销售金额以我院医院数据挖掘平台为原始资料。

1.2 降压药物的分类:参考2018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我院降压药物进行分类,包括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利尿剂(Diuretics)、β-受体阻滞剂(β-blocker)和α-受体阻滞剂(α-blocker)六类,以及单片复方制剂(single-pill combination,SPC)[3]。

1.3 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值的确定:本文的DDD值取自WHO 2019版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限定日剂量系统(ATC/DDD system)及《新编药物学》(第18版),部分未收载药品的DDD值参考药品说明书和WHO 2019版ATC分类及DDD设定指南而定。

1.4 用药频率(Defined Daily Doses,DDDs)及日均费用(daily dose cost,DDC)的计算:DDDs=某药品的总用量/该药的DDD值;DDC=某药品的销售总金额/该药的DDDs(因每次入库金额不同,故采取前述公式取平均DDC值)。

1.5 分析方法:采用排序分析法,分析降压药物的药物联合应用情况、用药频率、日均费用以及销售金额等。

2 结果

2.1 各类降压药物的处方情况:各类降压药物的处方出现频率最高的为CCB 35.14%,其次是ARB 21.35%,β-受体阻滞剂18.63%,利尿药11.62%,ACEI 2.01%,α-受体阻滞剂0.54%。另外SPC出现频率为10.71%,其中A+C方案 (ACEI/ARB+CCB)为5.45%,A+D方案(ACEI/ARB+Diuretics) 为5.26%。见表1。

表1 各类降压药物的处方情况

联用情况出现频率最高的为二联用药34.66%,其次分别是三联30.68%、单药20.72%、四联12.35%、五联1.59%。见表2。

2.2 各类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各类降压药中DDDs及销售金额占比最高的为CCB,其次是ARB。DDDs较高的药物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氯沙坦钾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见表3、表4。

3 分析与讨论

表2 各类降压药物联用情况

表3 各类降压药的DDDs、销售金额占比(%)

3.1 钙通道阻滞使用情况分析:我院口服降压药物共有6大类34个品规,CCB共有11个品规,均为二氢吡啶类。其中CCB在所有降压药中DDDs最高,为51.23%,销售金额占降压药总销售金额的40.22%,当中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 mg)DDDs最高,同时DDC在CCB中较低。

表4 DDDs前10的降压药使用情况

CCB通过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钙离子含量,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其降压作用温和,对患者的心血管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对于降低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也有明显的效果,对糖脂代谢无明显不良影响,没有绝对禁忌证,可与其他4类药联合,因此CCB成为临床使用最广的一线降压药,尤其适用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终末期肾病患者[4]。在CCB中,长效药物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以及缓释制剂非洛地平缓释片,因其每天服药一次,患者依从性好,降压效果显著,能让血药浓度保持平稳,降低血压波动,不良反应小,长期服用无耐受性,所以DDDs排序靠前。

3.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阻滞剂使用情况分析:ACEI和ARB均属于RAAS阻滞剂。RAAS阻滞剂对于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和心血管终点事件预防作用,其降压作用明确,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特别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患者[5]。与ARB相比,ACEI不仅抑制血管紧张素的合成,同时抑制缓激肽的降解,起到双通道降压作用[6]。合并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肾病、脑卒中等高血压患者,首选ACEI治疗[7]。由于我院ACEI仅有三个品种,且长效的品种均为进口药品,DDC较高,导致更多的医师选择处方DDC稍低的国产氯沙坦钾片,其DDDs排在靠前的位置。

3.3 β-受体阻滞剂使用情况分析:β-受体阻滞剂处方出现频率较高,为18.63%,DDDs最高的是缓释剂型选择性β1-受体拮抗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β-受体阻滞剂对年轻高血压患者、肾素活性偏高者疗效较好,尤其适用于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以及高动力状态的高血压患者[8]。其优点为不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但其降压强度有限,需与其他药物合用。长期大量使用易引起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停药需缓慢减量进行,以免引起撤药综合征。

3.4 利尿药使用情况分析:控制血压的利尿剂主要是噻嗪类利尿剂,在我院,常用的噻嗪类利尿剂为氢氯噻嗪和吲哒帕胺。PATS研究证实吲哒帕胺治疗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再发风险[3]。利尿药的利尿强度与剂量成正相关,降压强度随剂量增加到达平台期后,继续增加剂量不但不增加降压作用,反而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很少单用大剂量利尿药降压,常作联合用药。

3.5 联合用药使用情况分析:血压≥160/100 mm Hg或高于目标血压20/10 mm Hg的高危人群,大部分患者初始治疗需要用两种降压药物。如果血压超过140/90 mm Hg,可考虑初始小剂量联合降压药物治疗,如仍不能达到目标血压,可在原药基础上加量,或可能需要3 种甚至4 种以上降压药物[10],我院有5种降压药联用的情况,大部分为合并多种疾病治疗所需,但仍有小部分欠妥,须引起重视。

SPC组成目前多以RAAS抑制剂为主体,联合CCB或噻嗪类利尿药,即 A+C方案和A+D方案。严重高血压患者或老年患者,通常合并多种疾病,治疗中不仅需服用两种以上的降压药,还需服用其他药物。每种药物剂量、用药时间各不相同,容易出现漏服、错服现象。SPC使用方便,每日服药一次,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依从性,从而使得患者能够长期甚至终身坚持服药。SPC将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放在一起,不但有协同降压作用,还可以相互抵消或减少各自的不良反应。如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Ⅰ),因缬沙坦能均衡扩张动、静脉血管,故不但可增加降压效果,还能拮抗氨氯地平所导致的反射性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和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厄贝沙坦具有抗 RAAS和略升高血钾的作用,氢氯噻嗪有轻度激活RAAS及引起低血钾,彼此的不良反应可相互抵消。2009年12月发表的一篇Meta分析[9-10]也证实了SPC不仅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并可减少不良事件和增强降压疗效。然而SPC调量相对困难,难以实施个体化治疗,仅适用于病情稳定的患者,且DDC普遍较高,故我院在用的几个SPC的DDDs排名均相对靠后。

总而言之,我院在对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中,门诊降压药物比较齐全,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其病情的药,因此整体的用药合理性比较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有重要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阻滞剂降压药氨氯地平
降压药漏服了,怎么办?
降压药您吃对了吗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茶可用来开发降压药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研究进展及指南变迁
“再加两片降压药”等十六则
桃红四物汤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
α1受体阻滞剂在输尿管结石中的研究进展
有些高血压患者不适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