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甘露醇不同剂量的降颅压效果差异分析

2020-06-19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3期
关键词:甘露醇出血量脑出血

(丹东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丹东 118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不断变化,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就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此种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一旦发病,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否则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2-3]。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临床上主要是早期使用甘露醇来降低颅内压,进而减轻患者神经损伤。为了明确甘露醇最佳的使用剂量,本文选取了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我院诊治的6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患者分成了两组,采用不同的甘露醇使用方案,详细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选取了6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均来自于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的甘露醇进行治疗。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龄44~79岁,平均(55.54±8.44)岁;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43~76岁,平均(56.23±7.22)岁。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6 h入院治疗,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等症状,经过脑CT检查均确诊为内囊和脑叶出血,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情况,排除了形成急性脑疝的患者[4]。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分析的意义。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过临床综合检查均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②患者资料齐全,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标准。

排除标准:①排除了合并其他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患者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脑出血患者;②排除了有精神病史患者以及对本次研究药物存在禁忌证的患者;排除了配合不好患者。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低流量吸氧、脑保护剂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首先给予患者速尿20 mg,进行一次性静脉注射,然后在6 h之后使用250 mL(常规剂量)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在发病24 h之内给予患者125 mL甘露醇治疗,每天6~12 h静脉注射一次。患者发病2 d之后复查头颅CT,观察对比治疗效果。

1.3 观察项目和疗效评价标准:①观察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全部消失,复查颅脑CT基本恢复正常,判定为基本痊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判定为显著进步;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有所改善,判定为进步;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没有明显好转,判定为无效[5]。②观察两组患者出血量以及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神经功能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好[6]。③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生活(ADL)能力。Ⅰ~Ⅲ级表示效果良好,Ⅳ~Ⅴ级表示严重致残。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n)

表2 两组患者出血量以及神经功能评分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出血量以及神经功能评分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ADL)对比分析[n(%)]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治疗2周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照组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9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1.82%,观察组基本痊愈9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7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5.29%,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出血量以及神经功能评分情况比较:对照组出血量为(28.72±2.41)mL,观察组出血量为(27.36±2.71)mL,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为(31.22±2.13)分,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为(31.12±2.31)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ADL)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价,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 论

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提升,成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因此高血压性脑出血也成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发病比较急,病情凶险,需要快速进行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等治疗,以挽救患者的生命[7-8]。临床上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治疗,首选方案就是早期使用甘露醇治疗[9]。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的原理:一是使用甘露醇之后,患者血浆的渗透压明显提高,使脑组织含水量下降。二是可以显著降低血容量以及血压的黏稠度,降低颅内压[10]。甘露醇虽然具有降低颅内压的作用,但是降低颅内压的作用仅仅体现在静脉滴注甘露醇的15 min之内,1 h左右时间达到高峰,药效维持的时间一般在3~8 h,并且甘露醇的半衰期也比较短,仅仅为100 min,停药之后会出现反复,需要重复使用[11]。因此对于发病24 h之内的活动性出血患者,需要谨慎使用甘露醇,甚至要避免使用。目前,临床上对甘露醇的使用剂量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有些学者认为使用常规剂量,即250 mL,有些学者认为使用半常规剂量,即125 mL[12]。

本文主要针对甘露醇的使用剂量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对照组有效率为81.82%,观察组有效率为85.29%,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出血量以及神经功能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价,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说明,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来说,早期使用常规剂量甘露醇或者使用半常规剂量甘露醇,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异。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来说,早期使用半常规剂量甘露醇进行治疗,同样也可以取得较好的降颅内压效果,因此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半常规剂量。

猜你喜欢

甘露醇出血量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20%甘露醇注射液临床使用剂量的调查及启示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