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2020-06-19张红娟于振东张艳平张红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3期
关键词:免疫治疗肺癌化疗

张红娟 于振东 张艳平 张红波

(1 丹东市中心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0;2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肺癌是癌症第一杀手,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有数据显示,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85%,5年生存率仅15%[1-2]。为深入探究有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6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组行常规化疗治疗及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探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6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标准[3],且已排除糖尿病、心脏病、其他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28例。其中,实验组有18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年龄28~88岁,平均年龄(57.13±4.28)岁;对照组有17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年龄29~79岁,平均年龄(57.20±4.3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上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化疗治疗,即:化疗前行苯海拉明、昂丹司琼治疗,以防不良反应发生。给予所有患者TP化疗方案,首日静脉滴注135 mg/m2紫杉醇+500 mL生理盐水,1 h后行顺铂治疗,静脉滴注45 mg/m2顺铂+500 mL生理盐水,共3 d。行紫杉醇治疗12 h后,行口服8 mg地塞米松治疗,期间行常规水化治疗,共治疗3周[4-5]。给予实验组患者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的免疫治疗,具体做法为:化疗前1 d,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制备细胞,化疗结束后行免疫疗法,即:采集外周血后,行2000 r/min离心,共15 min,用磷酸盐缓冲液冲洗离心后上清液2次,分离单核和细胞,以生理盐水清洗,调整细胞浓度为1.5×107/mL,以无血清培养基重悬,并接种于孔板内。8 d后,收集成熟的DC-CIK细胞,经3周化疗,回输DC-CIK细胞,回输前行苯海拉明抗不良反应治疗,经4次回输后开始下1个疗程[6-7]。

1.3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情况、细胞免疫指标、体液免疫指标与患者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表1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比(±s)

注:两组对比,P<0.05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用(±s)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CYFRA211、SCC-Ag、CEA、CA125水平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CYFRA211、SCC-Ag、CEA、CA12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CYFRA211、SCC-Ag、CEA、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CD3、CD8、CD56/CD3、CD16/CD3、IgG、IgM、IgA浓度均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CD4/CD8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CD4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CD3、CD4、CD8、CD4/CD8、CD56/CD3、CD16/CD3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G、IgM、IgA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对比(±s)

2.3 两组患者近期、远期疗效对比:经治疗,实验组患者中2例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1例进展,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患者中1例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3例进展,治疗总有效率为89.29%。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1年随访,实验组患者生存期为(9.56±0.88)个月,对照组患者生存期为(8.20±0.70)个月。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经治疗,实验组患者中17例发热,5例高热伴寒战,经对症处理症状均已消除;共有14例骨髓抑制(50.0%),11例恶心呕吐(39.29%),6例腹泻(21.43%);对照组患者中22例骨髓抑制(78.57%),16例恶心呕吐(57.14%),12例腹泻(43.86%)。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均低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上,临床采用化疗时都会使患者出现免疫功能抑制情况,并导致免疫功能不断降低[8]。因此,在给予癌症患者化疗同时行免疫治疗更有利于患者预后,尽管给予患者单纯化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消除部分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随着化疗药物的作用时间越长,患者耐药性就越强,越易损伤患者身体,反而无法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9-10]。免疫治疗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长,增强杀伤细胞活动,更利于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给予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免疫治疗肺癌化疗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肠道微生物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肝细胞癌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及挑战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跟踪导练(二)(3)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