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视角下的“课内海量阅读”

2020-06-15王国均沈霖菲

关键词:韩老师海量成语

王国均 沈霖菲

【主持人语】近几年,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学校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在小语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将其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然而,学界对其理念和成果尚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本期《独家策划》栏目约请了三位高校学者,分别从课程视角下的“课内海量阅读”、“课内海量阅读”的教学实施及价值分析、“课内海量阅读”的发展及创新等层面进行全方位解读,意在唤起教育界对这一理念和成果的更多关注和研究。

——康翠萍

摘要:“课内海量阅读”打造了一个区别于文选类教材的大专题式的内容体系,倡导“学生多读写,教师少分析”,在确保高效高质完成基础性课程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学习。教师要挖掘“课内海量阅读”的课程视角、课程设计及实施、评价跟进、课程创新点和有待商榷之处,拓宽语文课程建设的视野。

关键词:课内海量阅读课程建构课程实施

“课内海量阅读”是韩兴娥老师自2000年起探索出的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获得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她将“课内海量阅读”定义为全班学生共同在课堂中像学习教材一样,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其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而非一节课、一篇文章。她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第二阶段,二、三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第三阶段,四、五、六年级,海量诵读经典。

“课内海量阅读”的内容涉及自编教材、改编教材和他编教材三类,按照“童书趣读—经典美读—史哲深读—思想悟读”的内容编排线索,打造了一个区别于文选类教材的大专题式的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课内海量阅读”倡导“学生多读写,教师少分析”,在确保每学期用两周时间高效高质完成基础性课程的前提下,用其余的课内时间进行系统的拓展性课程学习,其间穿插研究性课程。三类课程相互衔接、紧密联系,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种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整合多种课程类别,全新建构小学语文课程的过程。这有效改变了当前语文教学因以教一本教材为主导致学生的阅读量不足、阅读能力得不到提升的现状,凸显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的新课标理念。

一、“课内海量阅读”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课内海量阅读”是完全立足实践的成果,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复制性。对其二十年的实践成果进行概括和归纳,其课程的总体设计如下: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过程的准则,也是课程自身性质和理念的体现。

首先,就制订依据来看,“课内海量阅读”课程目标的设立详细参照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课标》所强调的“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贯穿“课内海量阅读”整个过程。同时,依据《课标》精神,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特点,韩老师还及时、持续调整、更新课程,设计符合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年龄特点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其次,就课程总体目标来看,“课内海量阅读”将其确定为:让学生有效地、快乐地进行课内海量阅读,强化母语教学,夯实民族根基,培养出具有高流畅性阅读能力、高表达能力、高理解能力、高审美能力、高发展潜力,具有正确价值观念且能够实现“自教育,自发展”的学生。

再次,就课程阶段目标来看,“课内海量阅读”课程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将小学六年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并围绕每个阶段的总目标下设阶段目标和具体目标(见表1),将学习内容进行量化,保证高效的教学。

(二)课程内容

“课内海量阅读”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课内教材内容专题、儿歌童谣专题、成语专题、古诗词专题、经典古文专题、文白结合文本专题等。将这些内容分解到不同的年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形成了不同的学习重点(见表2)。这样的课程内容,可谓一张巨大的知识网,跳出了文选类教材“以本为本”的范文学习的窠臼,使得阅读更加系统、全面、立体、连贯。

一年级学生不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尚未学过拼音,识字量也少。因此,这个阶段学生的學习目标就是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课内海量阅读”中的拼音和汉字学习是在阅读中同步实现的。《学拼音儿歌77首》《三字童谣》等自编材料中简单有趣的儿歌童谣记诵,能够培养学生基本的拼音和汉字认读能力。谚语俗语儿歌、成语接龙(常用成语)、成语儿歌、情景儿歌等,有助于学生进行词语积累,培养语音节奏感。

二、三年级主要培养学生流畅阅读白话文的能力。此时,教师会带着学生阅读一些故事性较强的白话材料,如《成语接龙故事汇》《故事古诗》《成语笑话》以及一些诗人、词人故事等,同时初步接触蒙学经典和唐诗宋词,从白话文向文言文过渡。二年级下学期,韩老师及其团队还带领学生学习不同版本二至六年级的教材,进行规范语言的学习。

四、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此时,韩老师及其团队会带领学生大量阅读文言经典,如《论语》、《道德经》、唐诗宋词、经典古文名篇等,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健全的人格。他们还创造性地编写了具有文白特征的《读历史学成语》《读〈论语〉学成语》《中华上下五千年》等学习材料,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思辨性学习。学生也会根据课内学习内容开展课外阅读,阅读《讲给儿童的历史故事》《吴姐姐讲故事》等补充读物。

二、“课内海量阅读”课程的架构

(一)课程体系及实施路径

依据“课内海量阅读”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具体目标和课程内容,韩兴娥老师及其团队在近二十年的实践中探索出较为成熟和完善的课程实施结构(见下页图1)。

整个课程以“课内海量阅读”为宗旨,以“流畅阅读”为最终目标,安排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主要以规定教材的内容为基础,配合其他版本的教材内容,进行规范语言的学习。“课内海量阅读”能够实现的前提是“两周教完教材”,以节省出大量时间进行其他文本的阅读。韩老师虽然不主张反复咀嚼教材,但同样重视教材的作用,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毕竟,教材中的选文都是经过专家挑选和打磨过的,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严谨的语言表达体系。对于这部分内容,韩老师主要通过精心挑选课文中具有语言魅力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填空、背诵、仿写等形式,积累优美规范的语言。

拓展性课程,主要有兒歌童谣系列、成语系列、古诗词系列、经典古文系列等专题课程,随着年级的上升不断增加阅读的数量和难度。具有韵律美、重章叠韵的儿歌童谣系列,主要用于第一阶段的拼音、识字教学,是对教材的扩充与创新,与教材内容有较大的关联。成语系列、古诗词系列、经典古文系列贯穿所有学段。成语系列有课程团队自编的《成语接龙故事汇》《韵读成语》《读〈论语〉 学成语》等教材。四字成语具有“短”“小”的特点,易于被编排成诗歌或用于接龙。基于此,课程团队设计了十多种游戏朗读法,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积累成语。另外,针对成语蕴含大量历史、寓言、哲理知识等特点,课程团队还将文言文、历史故事、成语等进行整合,让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古诗词系列,引入陈琴老师的吟诵和经典素读法,让学生在吟诵品读中提升语言品鉴能力。经典古文系列,引入陈琴老师的歌诀乐读法,辅以应用训练和思辨训练,记诵《三字经》《弟子规》等蒙学经典、《论语》《老子》等古文经典、《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名篇,要求学生以“为君子”为方向,兼顾学业、品德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层次思考。

研究性课程,以文白结合文本的学习为主。韩老师将白话文、文言文、历史、成语、诗词等重新组合为一个个小专题板块,编写《读历史学成语》《读〈论语〉学成语》《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教材,适合高段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属于拓展性课程与研究型课程的结合。这类课程的实施,会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力求锻炼其思想力、表达力和合作学习力。其间,教师只需要评价,指导学生如何改进。

(二)量化等级评价指标

“课内海量阅读”的实施离不开成熟且科学的评价系统。韩老师及其团队主要采用以“积星制”为核心的量化等级评价。这是一种覆盖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辅助评价,兼顾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机制。

“课内海量阅读”课程涉及的每本教材,细到每一节内容都有具体明确的要求。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和勤奋程度,制订不同的标准,促使全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要参与其中。

这种评价机制以等级量化为手段,以消灭“学困生”为目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语文课堂因缺乏科学评价机制导致教师评价无意义,对学生无实质性指导作用的现状。

例如,《读历史学成语》在前言部分便明确地告知学生评价标准(见下页图2)。只要能达到一星标准,教师就会在学生书上贴星。对接受能力稍弱的学生,教师会降低要求,但不会让他们少读;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得更多的星。这样,能走的走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能飞的飞起来,全班学生的学习步调就能基本保持一致。这样的评价机制,既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础部分,又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良好的竞争机制下实现更高的追求。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韩老师所定的评价标准,其他老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班学生的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或者重新制订,将其细化到每个内容板块,落实到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当然,“课内海量阅读”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注重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多样化评价。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表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注意将学生的一言一行都纳入评价范围;遵循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运用其中,使学生明白自身的优缺点和个人成长方向,获得更大的进步。

三、“课内海量阅读”课程的创新点和有待商榷之处

“课内海量阅读”充分关注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哪些知识,拥有怎样的能力,力求通过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样的“海量”读,有创新之处,但也有待商榷之处,需要做更深入的探索。

(一)创新点

首先,强化“海量”读。美国教育经典《朗读手册》指出:“任何投资的回报都比不上投资在阅读上所得到的回报。”“课内海量阅读”教学为学生创编、选编海量阅读材料。第一轮实验中,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就可达2000字左右,课内阅读量达到每学期近20万字,中、高年级平均课内阅读量每学期达到100万字。第二轮实验中,中年级学生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第一轮高年级的学生,达到每学期160万字。这远远超过《课标》对五、六年级学生的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为了做到这一点,韩老师遵循“不求甚解、逐步反刍、慢慢浸润”的原则,让学生慢慢积累,于积累中慢慢消化。尤其是初级阶段,不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理解,只要把字音读准、文本读熟,再让学生谈谈整体理解,深刻与否并不重要。学生年级越低,越要淡化文本理解的要求。这启发一线教师,使用模式时,一定要依据本校、本班学情,让学生先慢跑,后起飞,经过较长时间的铺垫后,于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成为自主的阅读者。

其次,注重“跨科”读。跨学科教育是世界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自由人格、跨学科意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课标》也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这与“课内海量阅读”始终立足语文学科的特点,寻找各类资源,让一切学科为学习语文服务的观念不谋而合。在“课内海量阅读”的课堂上,音乐、美术、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助手”。例如,在学习《唐诗三百首》《宋词一百首》《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教材时,韩老师会以历史线索串联学习内容,启发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审视所学内容。她会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项羽重生一次,他能否赢得战争的胜利”“从‘君子不器谈当今社会究竟需要全才还是专才”“如何看待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嵇康等人放浪形骸的人生态度是否值得我们学习”等,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与发展。在讲究标准化答案的中国教育体系中,这属于非常“短缺”的思维培养方式。从历史文本到思辨能力,最终回归语文语言能力,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还能加深他们对诗词文化和中国历史的理解。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0年第4期独家策划再次,追求“流畅”读。流畅读是一种阅读能力。美国国家阅读小组将其定义为“轻松识别单词、较快速度阅读、准确表达的能力”,即不需要停下来对每个词进行解码就能理解文本,将阅读变成自动化的过程。“课内海量阅读”的做法就符合这样的阅读理念。韩兴娥老师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牢牢把握“读书为要”“‘读占鰲头”的原则,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让学生实现流畅读。比如,低年级随时随地播放录音,让学生按顺序从头到尾重复跟读悬挂在教室墙上的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表;中、高年级播放配有歌诀或吟诵的音频,让“大整体”的内容在学生脑中扎根,再用“定位认读”的方法查漏补缺。经历了这样“磨耳朵”的过程,学生就能读正确、读流利。夯实阅读基础后,再以诵读、背诵、表述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嘴巴”,如此,流畅读也就水到渠成。而且,随着朗读流利度的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会跟着提高,诸多因为阅读而产生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二)有待商榷之处

此处提到的有待商榷之处主要指向课程内容的选择,因为这是课程实施的源头。第一,“课内海量阅读”选入的部分儿歌,内容浅显易懂、趣味性强,但语言不够规范优美。第二,“课内海量阅读”的阅读材料中,文言文和古诗词占了很大比重,缺少应用类文本、中外名著等。这对学生的阅读视野多少会产生一定影响。第三,“课内海量阅读”的篇目未必都是学生喜爱的,未能兼顾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保证量的前提下需要让学生自由地选择一些阅读书目。第四,韩老师坚持“阅读要早,开笔要晚”,考虑到低年级学生识字少,将写话教学尽量延后,到中年级才缓慢起步。不可否认,大量的素材积累能够助力学生习作,但低年级是否需要进行一些与他们能力匹配的写话训练,需要进一步考量。

“课内海量阅读”中,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共同学习者。“课内海量阅读”的做法具有可复制性、易操作性。在一般学校,一般的教师人人可为。未来,“课内海量阅读”一定会被更多的教师认可并普及。我们期待每个语文课堂都能成为书声琅琅的阅读天堂,期待每个学生都能在快乐阅读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

[2] 韩兴娥,汤善香.读历史学成语[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3] 温儒敏.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从“吕叔湘之问”说起[J].课程·教材·教法, 2016(6).

[4] 李白坚.愿教师少分析,让学生多读写——从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说起[J].语文教学通讯, 2010(12).

[5] 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M].陈冰,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6.

[6] 张华.论理解本位跨学科学习[J].基础教育课程,2018(22).

猜你喜欢

韩老师海量成语
我的老师
拼成语
一个图形所蕴含的“海量”巧题
从教材中突围,走课内海量阅读之路
Hadoop构建的银行海量数据存储系统研究
猜成语
吃饭谁买单
黄金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