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内海量阅读”的教学实施及价值分析

2020-06-15康翠萍叶泱琳

关键词:韩老师海量语文

康翠萍 叶泱琳

摘要:“课内海量阅读”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第二阶段,二、三年级,在“海量阅读”中加快阅读速度;第三阶段,四、五、六年级,在“海量阅读”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此种教学可供借鉴的价值有:融入多样的学习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凸显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助力学生思维发展;采取分层评价的方式,能够兼顾学生差异;强调“听说读写”一体化,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

关键词:课内海量阅读教学实施教学价值

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突破以教师讲读为主的语文课堂教学形态,实现了在课内的海量阅读。本文着眼于教学层面,探讨“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的推进和教学价值,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的三个阶段

“课内海量阅读”能够实现在课内教学教材以外的海量文本,主要归因于选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大量素材,在不同阶段选取不同的教学路径。

韩老师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夯实识字能力;第二阶段,二、三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加快阅读速度;第三阶段,四、五、六年级,海量阅读经典,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一)第一阶段:在“海量阅读”中识字

一年级学生尚未学过拼音,识字量也少,不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此阶段的目标就是使他们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能在阅读中识字。有别于当前拼音课和识字课分步教学的现状,“课内海量阅读”的拼音和识字在阅读中同步进行。

1.听读“小册子”,初步积累识字量。

韩老师给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编了一本能够自学的小册子——《读儿歌识汉字》,利用喜闻乐见的儿歌和童谣,让学生入学第一天就能自己“读书”。韩老师会通过范读、随时随地播放录音等方式,让学生重复跟读,整体了解听读内容,然后以“定位认读”的方式查漏补缺。

小册子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学生最熟悉的儿歌。第二部分,教材内容及选编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材料,如《小书包》《国旗》《坐得正》等。第三部分,汉语拼音情境歌。对于这些内容,韩老师会先带着学生听一听、唱一唱、念一念。几遍之后,让学生自己读。此时,韩老师在教室里巡视,随时提出意见。当学生读得差不多时,韩老师会给出“自学”生字的办法:念儿歌下面的生字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就到儿歌中找。

如教儿歌《上学校》,韩老师在文后附上要认的字词“功劳”“劳动”“太阳”“小鸟”“为什么”“长大”“学校”“学习”“迟到”“书包”,先带着学生听录音,然后自己读。读过几遍后,学生就掌握了大部分生字的读音。对于“为什么”“迟到”等有难度的生字,韩老师就让学生自己再读一遍。遇到障碍,她会及时提醒。最终,学生顺利掌握了这些字词。

从9月初到9月底,韩老师班里的58个学生中,有34个认识了小册子中的300多个生字词。这34个学生,或是上学前认识一部分汉字的,或是注意力很集中的。剩下的24个学生,虽然不会认读儿歌下面的生字,但听过、念过多遍后,对字形也有了一定的印象,这为他们以后的识字打下了基础。

2.诵讀注音读物,扩大识字量。

韩老师用三个多星期就教完拼音。最初,部分学生拼读得并不熟练,她便给每个学生印发字母卡片,学生拼读时如果忘记了哪个字母,可以随时查阅。等学生读完了小册子,韩老师便会带着他们大量诵读注音读物,并鼓励他们背诵。巡视时,看到谁能熟练读甚至背诵,她便俯耳听一会儿,之后在学生的课文题目旁盖上印章,表示通过。

一年级上学期,师生一起读《三字童谣》《巧识三百字》等“袖珍童谣”。这些书中的儿歌大都是三字或四字一句,很简短,降低了拼读难度。之后,逐渐过渡到读较长的注音读物,如《好妈妈儿歌400首》《韵语识字课本》《语文基础训练》《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等,让学生两两对读。一年级下学期,则开始阅读注音的小故事。学生诵读完一篇就主动诵读下一篇。整个一年级,韩老师带领学生听读了近一千首儿歌,加上小故事,学生的阅读量达20万字。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认字,韩老师会把每一本读物中的生字生词打印出来给学生读。对于课本之外的读物,她只要求学生朗读。但对课本上要求认识的生字,她会“强迫”学生认识。对认字有困难的学生,她会在教学中渗透字理知识,帮助他们记忆。当换了语言环境,学生可能又不认识这些字时,韩老师会让他们放一放,在以后的读书过程中逐渐巩固。

一年级结束时,全班学生平均认识2000多个汉字,掌握了课文中出现的所有生字。虽然有的学生认得扎实,有的学生认得模糊,但基本都有了阅读注音读物的能力。最值得称道的是,这样的听读、诵读,让学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学生学得那样投入,那样痴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第二阶段:在“海量阅读”中加快阅读速度

第二阶段,主要是让学生阅读一些故事性较强的白话材料,如《成语接龙故事汇》《故事古诗》《成语笑话》和一些诗人、词人故事,同时引导学生初步接触蒙学经典和唐诗宋词,逐步从白话文向文言文过渡。另外,在二年级下学期,韩老师还带领学生学完了其他版本二至六年级的教材,进行规范语言的学习。

1.半个月读完整本语文教材。

对课文不做讲解,只进行略读和朗读,快速完成语文教材内容的学习。有了一年级认识2000个字的基础,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来说简单了很多。从二年级开始,只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学生就能读完整本语文书。韩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很简单:略读课文,学生自己默读一遍即可;精读课文,教师也不做条分缕析的讲解,只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诵读的文章越多,朗诵、理解能力越高。到三年级时,即使不预习,只要默读一遍,听一遍录音,就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为了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韩老师会以口头填空的形式,和学生一起,边做动作边品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用词的精妙,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如通过题目“一座小丘,一道山谷。蝴蝶跳舞,松鼠脚步;小树绿叶,绿叶露珠;露珠林中,朵朵蘑菇;阳光和着鸟声……”,让学生体会“翻”“穿”“追”“数”“托”等动词运用的精妙;通过“她真希望,烟囱里出来的,不是的黑烟,而是的云彩。她真希望,烟囱里出来的,不是的粉尘,而是的泉水”,让学生对比体会“飘”与“喷”,“浓浓”与“轻盈洁白”,“灰灰”与“清澈晶莹”,“浓浓”与“灰灰”,“轻盈洁白”与“清澈晶莹”的不同与精准。

对二、三年级的学生来讲,单调地分析动词的精妙很难有代入感,也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具体的语境,让他们在填词过程中思考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是比较适切的方法。

2.大量背诵韵文和小故事。

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后,韩老师会带领学生大量背诵好读易记的《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唐诗故事》《宋词故事》《中华成语千句文》等韵文和小故事。教学这部分内容,韩老师会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反复朗读,并最终熟读成诵。为了提高课堂诵读的效率,针对学习素材中每首诗词后所附的小故事,韩老师会以提问、奖励等手段,鼓励学生主动提前阅读,熟悉故事内容。而她则在课堂上领读故事中易错的词语,为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帮助学生于循序渐进中提高阅读速度。

3.全班共读一本小说。

韩老师所教班级的图书架上,购置了大量优秀小说。从二年级开始,她便带着全班共读一本小说,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小说的内容。她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一个情节、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本书……学生读着读着,概括能力无形中得到了提升。比如,有了平时的积累,读《爱丽丝梦游仙境》时,学生不用思考就能想到用“深不可测”概括兔子洞,用“目不暇接”概括兔子洞四周种类繁多的东西。

4.写“循环日记”。

韩老师始终奉行“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观点。她相信,有了充分的积累,学生自会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所以,直到二年级下学期,她才指导学生起步习作。三年级开始,她组织学生写“循环日记”,实际上是“周记”,这是班级唯一的家庭作业。四人小组轮流用一个本子,每人写一天,四个人轮写一遍之后交一次。韩老师批阅打分。四人的成绩作为小组共同的分数。这样,既能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又能借助“群众”的力量敦促那些“懒蛋”们勤奋一些。如此,一年半的时间,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写作关”,有的甚至能达到六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第三阶段:在“海量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阶段,学生已完全掌握了常用汉字,具备一定的流畅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习作能力也基本过关,语文课上有大量的时间用来持续默读。由此,韩老师开始引入文言经典,如《论语》《道德经》,以及更多的唐诗宋词、经典古文名篇,以此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韩老师及其团队成员还创造性地编写了具有文白结合特征的《读历史学成语》《读〈论语〉学成语》《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教材,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启思辨式自主学习。

1.文言文与白话文对照学习。

第三阶段,韩老师会将难度较大的白话文和文言文相结合,让学生文白结合读,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对于古典诗词,每节课教授3—10首,最快可达15首,有意识地让学生整体输入诗、词、字、音,通过领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读准字音,谈感受。随后,韩老师提和诗词内容相关的简单问题,指导学生看着原文说译文,看着译文背原文。

例如,师生共读《中华上下五千年》。该书分为上、中、下篇,共271个故事,每个故事前面附有一段引文,多是选自《史记》《资治通鉴》中的一小段文言文。阅读时,遇到“拦路虎”,师生略微一“过招”,一看难以“取胜”,就绕道而过。先读与这段文言文相关的白话文故事,然后回過头来再读文言文,之前搞不懂的地方就“无师自通”了。

《世界上下五千年》基本靠学生自学,每天默读30多页后进行讨论,做口头填空题。一个多月学生就读完了这本50多万字的“大部头”。学生不但熟记历史典故,而且学习了很多地理知识,还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自己的独立见解。韩老师随意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学生就能从古到今谈论一番。

2.集中阅读一本经典。

韩老师和学生在六年级通读了《论语》。她把诠释《论语》的所有版本都买回来和学生共读、讨论。通过预备性阅读,孔子的高大形象逐渐丰满起来,学生便有了阅读《论语》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始正式阅读。正式阅读一般分三轮。

第一轮,粗略地、不求甚解地读。不到三个星期,师生共学10篇,学习的过程很简单:上课开始轮流读一遍,师生共同纠正错误读音,教师告诉学生哪几章是要求背诵的,哪几章是要求熟读的。然后,学生自己熟读、看译文背诵。学完10篇后复习,把要求背诵和朗读的篇目打印成文本,打乱顺序,让学生自查,她再抽查。

第二轮,前后联系读。待学生基本掌握了文意后,韩老师会让学生前后联系,逐篇逐章谈想法。比如,学习“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时,联系“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等,就能明白君子立身处世的态度。遇上有论辩价值的话题,韩老师经常会跟学生“辩论”一番。如果学生说得有理,她就听学生的。学生为了说服老师,会主动查阅资料,寻找论据,往往还没有到集体学习时间,他们就搞懂了。此时,韩老师就顺水推舟:“你们有理,就听你们的!”学生的成就感顿生,学习积极性更高了。

第三轮,归类总结性地读。比如,展示所有孔子关于“教与学”的章节,引导学生总结孔子如何学习、如何教书育人;再如,展示孔子众弟子言行的章节,引导学生总结做人做事之理。学生在联系总结的过程中,前后多次翻阅手里几个不同版本的《论语》,几乎把书都翻烂了。

经过这样几轮不同层次的读,总复习时,学生惊奇地发现,当时只要求朗读的一些篇章,现在竟然能轻而易举地背诵了。

3.阅读文选和现代小说。

读文选和现代小说,韩老师一般会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之后进行讨论。一段时间后,她会组织学生将文选、小说、历史故事等进行融会贯通,对某件事、某个人甚至某个时代形成直观、立体的认识。比如,读了两套“上下五千年”后,她会提示学生注意时代背景,有意识地让历史故事、小说、经典融为一体,让“上下五千年”在学生心中“立”起来。

韩老师不在一年级进行写话练习。二年级上学期,她会让学生抄写课文,学习标点符号的运用,之后进行听记课文的练习。听记课文以段落为单位进行,有助于学生解决分段、使用标点符号等难题,提高对段落结构和句子结构的认识,能让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习作知识。二年级下学期,她会带着学生进行一些初步的写话练习。三年级,她会安排简单的习作训练。到了高年级,她会引导学生在大量朗读和听记的基础上写活动作文。她会在课堂上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记录活动全过程。有了亲身体验,每个学生习作时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韩老师还重视口述和复述练习,经常会围绕一个主题、一个成语或一幅图,让学生自己编故事,进行口头作文练习。这些做法,都为良好习作打下了基础。

二、“课内海量阅读”教学的价值分析

“课内海量阅读”之所以得到越来越多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的认可,根本原因在于它符合儿童语言和阅读发展的规律,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其教学路径的可借鉴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融入多样的学习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

韩老师的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涉及各类适合不同年段学生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闲不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论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教学实施中的师生互动,韩老师都让学生充分参与,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交流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教学成为师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例如,教学《成语接龙》时,韩老师会用多种诵读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调读音的高低、轻重、缓急。诵读方式有:“二重唱”,即师生合作读;“小鹿狂奔”,即男女生合作快节奏读成语;“左半球、右半球,一个地球转起来”,即教室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学生分开读;“大合唱,一起来”,即大家齐读。对学生来说,每一次诵读都是新的体验。他们读的时候注意力非常集中,几遍下来,就能读得很流畅。

再如,带领学生学习《历史朝代歌》时,韩老师会持续补充与诗人、词人相关的历史知识,与学生一起将这些内容串联成网络,形成可视化思维导图,整体把握不同朝代的特点。教学某一个朝代的历史故事或者文学作品时,韩老师会借助贴在墙上的地图,指一指当时这个历史人物所在或历史故事发生时代的具体位置等。学生在轻松、活跃、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既学习了语文知识,又了解了历史知识,一举多得。

(二)凸显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助力学生思维发展

韩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凸显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且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有效落实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正如维果茨基所说:“学生今天在合作学习中能做到的,将来他们自己也能做到。”通过小組合作,发挥不同年段学生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增强学习动机,对于发展其思维大有益处。

比如,低年级的拼音教学,韩老师会在学生对拼音有了一定认知后进行小组合作。她随时随地播放录音,各小组按顺序从头到尾跟读悬挂在教室墙上的拼音表,然后“定位认读”,相互查漏补缺,轻松解决了拼音教学低效的问题。中年级阅读古诗词、古文等时,韩老师会播放专业的朗读音频,先跟读,然后小组合作背诵,效率较高。高年级的小组合作融入比赛的元素。一般情况下,韩老师会带领学生轮流读所有章节,共同纠正错误读音,学生自己熟读并看译文背诵。之后,韩老师会让各小组自查和抽查。接下来,按照顺序让各小组谈认识和体会。最后,各小组进行辩论。辩论不要求一定有结果,只要各小组能自圆其说即可。这样的小组合作方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采取分层评价的方式,能够兼顾学生差异

韩老师说,要让学生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没有飞、跑能力的,也要一步一步向前走。教学中,韩老师采取分层评价的方式,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都有所进步。

面对一个班几十个程度不一的学生,韩老师不会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规定必读篇目、选读篇目,而是让全班统一阅读所有共读篇目,然后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进行分层评价,将“落实”进行到底,达到“保底”的目的,保证每个学生有所得。

各个年级的分层评价标准不同,阅读书目不同,评价标准也会不同。总的原则是重视诵读积累,尽量降低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要求,年级越低,越淡化。例如,低年级的星级标价标准为:能熟读,得“★”;能背诵,得“★★”;能认读打印的生字新词,得“★★★”;能理解大意,得“★★★★”。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争取得到更多的星。再如,中、高年级的星级评价标准为:能流畅读,得“★”;能理解所有生字词,得“★★”;会背,得“★★★”;能创作,得“★★★★”。

此外,为了检验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的掌握情况,韩老师对不同学生的要求和评价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学完拼音,韩老师会给学生两天的复习时间,让他们逐个过关。很快就能掌握的学生,可以当堂找老师“过关”;过关有难度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两天内的任何时间找老师“过关”。如此,既避免了同一时间内很多学生围着老师背书的拥挤现象,又照顾到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四)强调“听说读写”一体化,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

《课标》中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吴忠豪教授也说:“语文的教学要遵循规律,构建实践型语文课程。”这其中的“综合性”“实践性”,实际上就是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韩老师将学生的听读、诵读、复述、讨论、抄写、听写、仿写等融入课堂内外,实现了“听说读写”的一体化,为夯实学生能力打下了基础。

“课内海量阅读”中听和读的训练在低年级尤为突出。拼音学习中,学生要大量地听录音跟读,整体输入音节。童谣、白话文、文言文、经典诗词等的学习也都是在不断的听读练习中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随机请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通过填空题、看原文说译文、看译文背原文等方式,训练学生说的能力。经过大量的听、读和说的训练,学生写的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为了强化“听说读写”训练,韩老师设计了一系列阶段性和成果性检查表、纸质填空题等工具,让学生明确应该从哪里开始学,学到什么程度,还能做怎样的改进。有了目标,学生就会通过推敲、提问、图示化、联结等方式,实现听、说、读、写的有效链接。

学生在每个阶段都有代表该阶段特征的行为方式,并且各个阶段出现的年龄特征会因为个体和环境的差异而发生变化。韩老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依据,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基础,精心安排课程,选择阅读内容,采用符合学生接受规律的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可操作、易复制的实施方案。如果能在更大范围内应用并推广这些教学形式,必将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Beck, I., McKeown, M., Kucan, L.Bringing words to life:Robust vocabulary instruction[M].New York:Guilford Press, 2001.

[2] Judith R.Birsh.Multisensory teaching of basic language skills[M].Baltimore, MD: Brookes Publishing Company, 2001.

[3] Lev Vygotsky.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4] Bonnie B.Armbruster, Fran Lehr, Jean Osborn.Put Reading First:The Research Building Blocks for Teaching Children to Read(Kindergarten Through Grade 3)[M].Delaware, PA:Diane Publishing,2010.

[5] 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

[6] 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 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册[M].陈冰,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6.

[8] 张学新.基于脑科学与学习科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研讨会[C].上海:上海市铜川学校,2018.

[9] 徐永华.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低效现象分析及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6(7).

[10] 石爱芳.从“热闹”走向“有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J].江西教育,2017(27).

[11] 潘强.浅析课堂评价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及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1).

[12] 张燕.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科学,2017(3).

猜你喜欢

韩老师海量语文
我的老师
一个图形所蕴含的“海量”巧题
从教材中突围,走课内海量阅读之路
Hadoop构建的银行海量数据存储系统研究
吃饭谁买单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黄金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