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家林田园诗

2020-06-15丁爱波

齐鲁周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岸堤朱家农家乐

丁爱波

朱家林新貌。

“空壳村”

上世纪90年代初,作家李存葆在《沂蒙九章》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沂南县某偏远村,历来交通不便,出行非常困难。县工作队发动村民开凿出了该村通往外界的道路后,村里一老汉携幼孙到岸堤镇赶集。看到岸堤“繁华”的景象,小孙子眼界大开,惊呼道:“爷爷,这回咱总算到了您常说的北京吧?!”老汉自恃见多识广,瞪孙一眼:“傻孩子,界湖(沂南县城驻地)才是北京!”

这个段子在沂南县广为流传。段子中所提到的岸堤,便是朱家林的所在镇。只不过,对外地游客而言,如今朱家林的知名度,已经超过了“繁华”的岸堤镇。

作为山东首个,目前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朱家林呈现出的不单单是“繁华”,一种融合了乡愁与现代美学的产业生态正在萌发着强劲的动力,推动着这座小山村不断演变、升级。

时间回到5年前,彼时的朱家林是个典型的贫困山村。“这个村距县城30多公里,距离岸堤镇也有5公里,基础设施很差,全村当时只有一台30千瓦的变压器,每到夏天用电高峰时,连风扇都转不起来。”朱家林村党支部书记田立军告诉记者。

“一到旱季,吃水都困难,得到几公里外的高湖水库挑水吃,到雨季时,村里的土路又变成了泥塘,出去一趟,脚上都要沾着几斤泥。”回想起几年前的状况,67岁的焦玉顺记忆犹新。

“村里山多田少,水利设施基本没有,全是靠天吃饭。一家几亩地,遇上坏年景,地里刨食一年也剩不了几个钱。”田立军说,为了维持生计,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不知何时,朱家林渐渐空了,村里一半以上的房屋无人居住,屋顶坍塌,墙面剥落,破败不堪,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改变是从2015年开始的。那一年,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启动,与此同时,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项目也开始策划。2016年7月,田园综合体动工建设,搬迁工作也随之展开。

“返乡潮”

对在这个村子生活了一辈子的村民而言,田园综合体是个新事物。如何说服村民加入这种新型的生产关系,这是个难题。

村民的老房子需要流转出来,作为综合体的旅游资源进行重新设计装修。但对村民而言,一时间又难以理解这个工程的意义和机遇,流转工作陷入困难。

这时候,田立军站了出来,他带头把自己住了20多年的房子流转出来。在他的带动下,当天便有8户村民完成了搬迁。

村支部书记带头示范,县里又成立了专门的平台公司和产业发展公司,完善公共配套设施,51套房屋顺利流转。老石头房屋融合现代建筑的美学理念,设计师团队建设了风格独特的民宿、展馆和田园客厅,破旧小山村变成了不收门票的热门景区。

景区建设如火如荼,搬迁社区建设也同步进行。在统筹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城镇化进程及搬迁对象意愿的基础上,朱家林请规划、国土、住建等部门进行统一选址,统筹规划,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新修道路改变了原本的泥泞不堪,2600多米的管道从高湖水库引来水源,解决了“常年挑水吃”的困境。文化大院、社区服务中心、村民活动广场、乡村生活美学馆、餐厅、咖啡厅,一个融合了社区、景区、产业园区的田园综合体从无到有,雕琢而出。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你能所想到的关于乡村的桃源意象,在这里,从纸上变成了现实。

2017年7月,朱家林入选山东唯一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变成了“在世桃源”,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方游客到此体验田园生活。

人流来了,商机也就来了。“这里离城区远,只要来这儿玩的,十有八九要在这里吃饭。”看到这个商机后,田立军带头经营起了村集体的农家乐,干了一年多,生意火爆。之后,他又将农家乐让给其他村民经营。据他估算,这种吃住一体的农家乐,“去年时候,纯利润能达到15万。”

做的都是当地特色农家菜,“炒鸡是必须有的,还有大煎饼,野菜。这么一桌下来,怎么也得二三百元,住宿的话,客人会和店主对接,连吃带住会享受到一定的折扣优惠。”

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大批年轻人也纷纷返乡创业。陈林庆经营的农家乐叫靠山房大食堂,看到生意这么红火,儿子陈方伟便放弃了外地工作,回村帮着父亲经营。“不说别的,单人工费就给家里省了四五万。”陈方伟是村里的大学生,他更加关注整个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发展,在他看来,“这里面蕴含着数不清的商机。”

95后小伙公仆也是朱家林大学生“返乡潮”的一员。“我现在在乡伴文旅集团上班,最开始我是抱着学习民宿管理理念来的,想让自家的民宿管理更加专业。随着接触一步步深入,我发现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公仆生在这、长在这,对村庄充满了深深的感情。“希望村庄建设得越来越好,也希望我能带动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公仆说出自己的期望。

人才回来了,村组织也开始吸纳新鲜血液。陈方伟和公仆都是村里的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事务。在田立军看来,他们代表了朱家林的未来,是朱家林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从脱贫到致富

村庄和田园综合体项目融为一体,共生共荣。田立军的老房子流转后,被改建为一家青年旅社,每年会向村集体支付3000元的租金。他的几亩耕地流转给负责朱家林开发的山东朱家林乡建发展有限公司,每年每亩地可获600斤小麦价格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这个土地流转,一开始,村民们还有些顾虑,田立军给他们算了一笔账。“如果种玉米的话,亩产一千斤玉米,一年也就是800来块钱,再算上买种子、化肥,还有人力成本,基本还要再贴上800块钱。交给乡建公司开发,不用自己操心,每年都会有收入。”

账目一算清,流转工作便轻松了很多。朱家林乡建公司将这些土地集中起来,连片开发,引进了许多生态农业项目,土地的经济效能便被充分挖掘了出来。据介绍,目前朱家林已经发展了14个子项目,辐射带动了周边柿子岭等5个省定贫困村。

除此之外,田园综合体在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项目、旅游服务、餐饮服务等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村民干起了民宿管家和保洁员,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了收入。村民祖因美告訴记者,“一天20元也行了,我们这些有年纪的人了,沉活干不了。”

现金的收入也很可观。农民在田园综合体内经营农家乐,出售土特产、手工制品等,每户平均增收20000元以上。另外,根据协议,乡建公司运营村集体资源每年给予的费用不低于10万元。

村民富裕了,村集体的实力也在增强。田立军告诉记者,以前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去年一年,村集体的各项收入加起来达到了30万元。

“这30万资金,70%用于帮扶贫困户。”焦玉顺便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他患有长期慢性病,妻子张美珍也因为类风湿病而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在各级政策的帮扶下,他们家也实现了脱贫。

焦玉顺干不了重活,平常日里,就给村里打扫一下卫生。“党和政府对咱这么好,咱们能干点儿就干点儿。”他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实在没的说了,太好了。”

猜你喜欢

岸堤朱家农家乐
Anisotropic plasmon dispersion and damping in multilayer 8-Pmmn borophene structures
基于暴雨洪水堤防水库防洪效益分析
欲访江南媚,醉梦朱家
农家乐里去休闲
岸堤水库对河段生态水文情势的影响分析
翠鸟
杜鹃花红农家乐
双孤立波沿斜向岸堤爬高的数值模拟
欢迎来咱农家乐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