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审美意象映射下的首饰设计格式塔构建

2020-06-13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同构异质首饰

意象是一切艺术的本体,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基本形象,东西方对“意象”的理解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分析东方审美意象的整体性、多义性、象征性和真实的生命特性基本特征,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和阿恩海姆的视知觉思维理论,总结东方审美意象的格式塔特点,再从首饰形态、材质、传统象征性等方面,探讨东方审美意象映射下首饰设计语言的构建。

东方审美意象;民族精神;格式塔;首饰设计;知觉力

现代首饰设计的民族性问题已经成为本土首饰发展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珠宝品牌努力通过首饰作品传达出民族精神,使作品既具形式上的现代感又能呈现浓厚的东方审美意境。笔者运用艺术视知觉理论,把相对抽象模糊的东方审美精神被视知觉思维、感知,通过格式塔相对理性的描述,尝试对首饰设计造型语言进行构建。

1.格式塔心理学与意象建构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其含义是“整体的形”,或称“完形”。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是视觉认识“形”的普遍规律。“形”是具有高度组织水平的知觉整体,任何“形”都是一个格式塔,不同的格式塔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组织结构的格式塔又伴随不同的感受[1]。

鲁道夫·阿恩海姆以此为理论和方法,研究艺术形式的心理认知过程,即视知觉的思维过程。他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指出,无论物理世界还是心理世界,视觉思维的对象都表现为一种力的结构,也就是知觉力[2]。这一论断说明艺术形式的认知是对其“知觉力”的认识判断,而知觉力的最大特点是“异质同构”,因此,心与物可以同构,艺术形式才得以构建并被观赏者认知[3]。我们通过探讨东方审美意象在认知上的基本特征,分析其知觉力结构,用首饰语言进行“异质同构”,构建具有东方审美意象的格式塔。

2.东方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东西方对“意象”的理解有着明显差异。西方意象理论倾向于认为审美意象表达的是理性概念或瞬间的情感体验;东方意象理论认为审美意象是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要求意象是概括性的,忽略表面细节,抓住内部特征,在“象”的物质结构中更多体现为虚象,要求情与景(象)交融为一[4]。东方意象理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和核心范畴,它具有整体性、多义性[5]、象征性和真实的生命特性[6]。

整体性指审美意象是一个血脉流通的活生生的整体[7]。它的生命之气韵贯穿于首尾,表现在艺术形式上即是音乐的节奏,是流淌的韵律,不同于逻辑意义的整体。如图1和图2,从艺术形式说二者都是完整的作品,但整体性的表现存在差异。三宅一生的整体深入到服装内部,是在结构、骨架的整体中配合穿着者的动态,强调流动性的整体。而DIOR更倾向色彩、装饰等表象特征的和谐整体。多义性是在整体性基础上审美意象所具有的宽泛性、丰富性和某种含义的不确定性[8],使得审美活动不断深入判断和认知。象征性是指构成审美意象的主题显现出比其本身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是传统文化风俗的沿袭,也可以出于情感本身的意义。真实的生命特性有两层含义,既要求审美意象能反映客观真理和事物本质,又要求审美意象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有着由内而外的动态特征。

3.东方审美意象的格式塔特点

不同的审美意象具有不同的知觉力结构。整体性特征要求意象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结构关系上强调各个意象的有机联系,这种联系是一种生长、发展的关系。多义性表现为知觉力中心的等级层次不明确,各个形态间知觉力互为牵制。象征性一方面体现于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符号的指代意义,另一方面体现为从抽象形态直接知觉到真实形态的象征意义。真实的生命特性要求多个意象在整体性的基础上,意象之间要通过“异质同构”形成有秩序的知觉力[9],强化知觉力在空间感知上的强度,形成相似而不重复,不断变化延伸的有机体。

从以上知觉分析中可以看出,结构关系是意象构建的重点。东方审美意象格式塔最重要的特点是在形态内部,形态与形态间,意象与意象间构建共同的知觉力,即建构以上三种形式的异质同构体。在对比的形式中追求深层结构的调和,消除图与底[10]、形态与形态、意象与意象间表象的界限,在相互的变化中确立形象的特征。

4.东方审美意象映射下的首饰设计格式塔构建

4.1 从首饰形态出发

首饰设计的意象是由一个或多个形态组成的,单个的形态是构成意象的基本单位。形态由形状和形状的结构决定,而多个形态又通过一定的结构关系(构图)组成意象。

4.1.1 形态

东方审美意象的整体性特点要求形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形状和结构共同构建。它不仅局限于自然界的有机形态,还包括更广泛的其他形态。它可以是几何形,有机形或各种形状的组合,但为了突出整体性,结构上需要体现有机的、生长的知觉力特点。

第一种方式是给形状一个明确的力的方向,通过强调形状未来的变化态势,感受具有生长性的知觉力特征。如图3,线的加入明确了玛瑙镶嵌主体的知觉力方向。图4是线构成首饰,各部分受力均匀,没有明显方向特征,不同于东方审美意象的知觉力特点。第二种是在多个形体的结构中建立异质同构,形成有秩序的知觉力层次。这种结构以多个形体的外观差异为对比,又以各个形态细部形成的共同知觉力层次为调和。如图5,左右两部分对比非常强烈,但是左边镂空的圆与右边平行密集排列的线条通过异质同构形成了具有相同秩序的知觉力层次,从而在对比变化的形式中表现出深层结构的调和。

另外,这两种知觉力也可同时出现,共同作用。图6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唐绪祥老师的首饰作品,该系列胸针在明确的横向方向力特征基础上,又通过木材的线形纹理与金属的螺旋线形结构形成异质同构的知觉力层次,具有典型的东方审美意象特征。

4.1.2 构图——多个形态的平衡关系

洛西恩·鲁德洛夫严格区分了两种构图方式。一种是集聚性构图,构图平衡由各组成单元从高到低的视觉等级序列决定,可分为轴心、中心和两极构图;另一种是扩散性构图,各组成单元较为均匀和同质的分布,没有扩散和集聚的中心[11],视觉在各部分间移动循环,知觉力表现为各个部分均衡而又抗衡的力的关系。

第一种方式已经明确视觉中心和边缘部分,构建重点集中在对二者共同的有秩序知觉力层次的构建上,从而调节中心与边缘的强对比关系。如图7,中心位置的水晶是视觉中心,水晶的尖角引导一个向上的知觉力,在其周围是次级知觉序列。相对于中心水晶向上的知觉力方向,次级知觉序列又形成一个由多个小水晶和装饰线引导的向下的知觉力,牵制着中心水晶绝对的视觉中心地位。而图8宝格丽的设计,红宝石占据视觉绝对中心,蓝宝石和钻石组成的次级知觉序列,不仅与中心没有形成异质同构的知觉力层次,反而由水滴形态产生向外延伸的知觉力,更加强化了中心的集聚。这与东方审美意象中牵制、制约视觉中心的方式背道而驰。

第二种构图方式没有明确视觉中心,各部分的形态结构显示出均一性,知觉力互为抵偿的特点。在构建东方审美意象时,以不破坏整体平衡的构图模式为前提,分别在各部分建立互为异质同构的造型单元,局部虚实结合各部分的虚实对比实现。如图9,这件扇形胸针表面被分割成四个部分,各部分通过镂空、花丝和镶石等手法形成了异质同构单元。从视觉顺序来看,视觉先从上方镶嵌欧泊的部分往下到欧泊与花丝的组合,再到左边镂空与彩色宝石组合,最后到右边完全的扩散。这四个部分各自又有一层虚实对比。这种层层深入的手法增强了视觉思维的深度,强化了首饰的整体性。

4.1.3 自然形态和有机形态

首饰设计中常常直接运用富有生命力的自然形态[12]。虽然现实中的自然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但通过首饰再现的形态并不都能反映出真实的生命特性,要创造知觉深度,由内而外激发真实的生命力。图10陈世英的雕刻首饰作品,作者将花朵的神韵捕捉得惟妙惟肖,整个意象既是花朵总体特征的归纳又融入了局部细节的刻画。花瓣与花蕊通过肌理、色彩等形成了有秩序的知觉力层次,极具生命力。图11是CHANEL著名的山茶花胸针,程式化了山茶花的形和色,非常具有装饰效果,但是缺乏视觉深度,没有迸发出由内而外的生命力。

4.2 从首饰材质出发

材质作为首饰设计的物质载体,与造型一起共同建构首饰艺术的审美意象。首饰材质能够调动起人的各种感官,给人以干湿、冷暖、柔软、坚硬、细腻、粗糙、松软、紧密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感受[13],从而产生知觉认同。我们要从材质的质感、肌理、色彩带给人们的普遍情感出发,寻找材质之间异质同构的知觉力层次,构建出东方审美意象的知觉深度。

图12的这款胸针,除了有机形态突出整体性外,其材质的表面处理也起到强化知觉深度的作用。白银表面拉丝处理的横向知觉力,与错金工艺形成的黄色金属边缘微小锯齿状的知觉力,再与珍珠散发出柔和、内敛光泽的知觉力,三者异质同构,形成了有秩序感的知觉层次。此外三种材质在色泽上都偏黄色系,也有利于知觉力的同构。而图13的系列胸针就缺乏互为对比的两个知觉层的异质同构,连接得较为生硬。

4.3 从传统文化、风俗的象征意义出发

东方审美意象的象征性,既可以从对“抽象的形”知觉联想中产生,也可以通过表现传统文化、风俗赋予某些物象特殊的象征含义而实现。目前很多标有“中国风”的首饰设计常采用第二种方式构建中国传统意象,这种方式往往缺乏对象征含义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浮于表面,缺乏生命力,无法传达中国传统审美精神。

笔者以为要表现东方审美意象的象征性,要在深入理解传统物象象征性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东方审美意象格式塔,从首饰造型、材质和工艺等方面进行全面建构。如图14,台湾珠宝设计师林芳珠的这套首饰作品,以传统团扇、竹为造型元素,二者都深具传统象征意义,将其结合在一起试图塑造一个才情、气节兼备的淑女形象。此外,该设计在主体形态上具有一个明确向下的知觉力。竹叶的造型方向也与之呼应,使其具有动感和生命力。在材质运用上,以半透明的白色玉髓为扇面,黑玛瑙、翡翠形成的竹叶就像是在白纸上绘出的水墨画,极具东方审美韵味。

5.结语

本文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和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理论,探讨了在首饰设计中对东方审美意象格式塔的构建。但是意象构建只是诠释东方美学精神的基础,还需要通过意境的构建完成最终的呈现。笔者将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探讨首饰设计对东方审美意境的表现,使得现代首饰作品既具有形式上的现代感又能从知觉直观中传达出民族精神。

注释:

[1]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页。

[2]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9页。

[3]同[2],第609页。

[4]邹其昌:《“意象美学”的现代形态——论叶朗的美学本体论》,《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第104-107页。

[5]同 [4]。

[6]邱紫华:《东方美学史》(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7页。

[7]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66页。

[8]同 [4]。

[9]同 [1],第 37 页。

[10]同[2],第302页。

[11]同[2],第28页。

[12]同[2],第590—593页。

[13]言漫江:《材美工巧·心融于物》,硕士学位论文,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第20页。

猜你喜欢

同构异质首饰
基于异质分组的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
运用同构法解题的步骤
“对赌”语境下异质股东间及其与债权人间的利益平衡
指对同构法巧妙处理导数题
同构式——解决ex、ln x混合型试题最高效的工具
伦理与法律:作为方法的“家国同构”及其统合功能
首饰,是身体的告白
首饰设计效果图《TOUCH》
复合锌基钎料铜铝异质钎焊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基于CuO/ZnO异质结纳米花的薄膜型丙酮传感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