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村落叙事性公共空间的营造和展示策略研究
——以汕头市金平区沟南村为例

2020-06-13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南村村落空间

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品质是促成村落现代转型的重要因子。本研究引入空间句法理论及其Depthmap软件,分析了汕头市沟南村的可达性、公共性和认知度特征,并相应提出其叙事性公共空间的营造和展示策略,建构了叙事主题、叙事路径、叙事场景和叙事平台四个层面的空间体系,展现沟南村的历史文化和当代风貌。

叙事性;公共空间;空间句法;展示策略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当前城乡规划领域的一项重点内容。截至2019年2月,广东省先后公布了六个批次省级古村落名单,其中潮汕地区(汕头、揭阳、潮州)已有47个村落入选(揭阳24个,汕头15个,潮州8个)。潮汕传统村落作为广东三大民系(广府、客家、潮汕)古村落之一,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带,关注度较低。

本文选取汕头市金平区沟南村作为研究对象(图1)。2018年该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第五批保护名单。通过调研分析该村落的空间现状和规划布局,探讨公共空间在传统村落的现代社区转型中的作用,为该村落的公共空间展示体系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建构传统村落叙事性公共空间营造与展示策略,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个可借鉴的范例。

图1 潮汕地区省级古村落分布图(注:图中☆为汕头市沟南村位置)

1.沟南村的现状调研与空间分析

沟南村位于汕头市金平区西北部,由潮州许氏许弘烈创基,迄今已有七百余年。村民大部分姓许,因此亦称“沟南许地”。整个村落分为新村和老村两个部分,呈现为南老北新的空间格局(图2)。老村目前保留了较完整的潮汕传统建筑与院落,巷道式布局特征明显;新村的自建民宅仍然延续了老村的肌理。村落周边交通较便捷,东侧有潮汕路,汕揭梅高速公路跨过村子西南角,村北为庵曲公路。

自2000年以来,沟南村的发展经历了多轮不同主体指导、多种社会力量参与的保护与发展阶段,既有政府主导的环境治理行动,专家领衔指导的规划设计,也有开发企业等市场力量的介入,还有村民不断提升居住质量的自建与改造行为,[1]使得村落一直处于不间断地开发保护与整治修复的过程当中。

图2 沟南村航拍图(现状)

1.1 现状:现代与传统并存的景观

今天的沟南村已经初步具有了现代化的气息,突出地表现在其南部区域。多处经过修葺的历史遗存成为该村落的主要景观,如麒麟壁(图3)、尚书里、村南的兰桂湖和岸边的多棵大榕树等(图4)。该区域的祠堂、家庙等古建筑保存完好并仍在使用(图5),每年在兰桂湖上举办的赛龙舟等传统活动成为村落旅游和宣传的热点。现代化的休闲景观与充满历史气息的潮汕传统民居和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人文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成了沟南村的公共空间,也是沟南村最亮眼的一道风景线。

尽管老村的格局呈现了传统潮汕村落的基本特征,但老村大部分村民现已搬迁到新村居住,老宅闲置,有的已经断垣残壁。巷道两侧仅有单调的院墙和封锁的侧门和高窗,巷道显得非常冷清和萧条,与兰桂湖一带的视觉效果反差较大。

1.2 村落的现代转型与公共空间

为了进一步分析沟南村的现状,研究小组引入空间句法理论和Depthmap软件,采用了三个关键变量——连接值、整合度和可理解度进行计算,用于分析村落空间的可达性、公共性及认知度。

1.2.1 空间句法变量分析

首先画出沟南村的道路轴线图(图6)。将道路轴线图导入Depthmap软件,对该村落进行连接值、整合度、可理解度计算,分析结果均直观地呈现为彩色线条,暖色线条表示数值高,冷色线条表示数值低。

(1)连接值表征的空间可达性

连接值越高意味着该点的可达性越好。一般来说,核心区域连接值为最高。沟南村道路连接值计算结果显示全村大部分的道路颜色为冷色(图7),表明村落道路整体的可达性不高。主要原因为潮汕民居南北向纵深布局造成院落之间的横向(东西向)联系较弱。村落边界的道路也呈现冷色调,说明村落与外界的联系较弱。

(2)整体整合度代表的空间公共性

整体整合度颜色越暖,说明可达性和公共性越强,成为区域核心的可能性越大。沟南村整体整合度计算结果显示,整合度较高的区域集中在新村东部与老村相邻的区域(图8),此处有文体运动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且道路可直通村外。整合度居于其次的区域是老村公共景观区域——尚书里一带。

(3)可理解度代表的空间认知度

可理解度数值越大代表该区域的认知度越高,越有利于人们辨识空间,不容易迷路;数值小则容易迷失方向。可理解度正常值通常在0.4-0.5之间。沟南村的可理解度为0.0884(图9),该值很低,说明沟南村的街道尤其是南北走向的巷道空间缺少可辨度。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尽管沟南村经历了多轮改造,但整体上仍然维持着相对封闭的村落格局,公共性和公共空间欠缺,村落缺少活力。这种状态很难适应当代开放多元的时代要求。

1.2.2 村落的现代转型

2002年沟南村改名沟南社区居委会。“社区”取代村落,“内部组织制度的变化势必带来空间形态的变化,传统村落以祠堂为核心地位的家族公共性将减弱甚至消退,取而代之的是表征居民社会生活的公共空间”。[2]

图4 沟南村的兰桂湖与榕树

图5 许氏祠堂

村落不再是一个仅以地域为表征的聚落形态,而是以“单元”的姿态融入现代社会的“空间形式”——具有公共性的空间形式。沟南社区的公共性突出地表现在政府主导的规划改造中,将尚书里改造为一个区域的公共空间,村落的公共空间演变为社区的花园,成为市民节假日旅游和休闲的场所。兰桂湖的龙舟比赛不仅是社区的盛事,也升级成了汕头市的一项节庆活动。

1.2.3 外部和内部的公共空间

对村民而言,兰桂湖区域是一个生活性的公共空间,而对游客而言,兰桂湖区域则是一个生态空间。这赋予公共空间双重属性——生活空间(对内)和生态空间(对外)。而在企业的文化创意改造方案中,又将生产空间形态融入其中。

根据研究小组的调研结果,沟南社区现有的公共空间类型较为单一,且位置相对集中,缺少配套服务设施,人气略有不足,仅在季节性的活动中(如赛龙舟)保持了较高的人气。

若需充分达到政府和企业开发沟南社区的期望值,尚需对公共空间进行功能的拓展、范围的扩大、类型的丰富和细节的塑造。这一点也体现在“沟南许地文化创意旅游村”的规划方案之中(图10),将老村改造为“一带(古榕树风情带)、两湖(兰桂湖和生态湖)、三园(科普园、民宿园和生态园)、文创四区(文化艺术博览区、休闲购物区、工艺美术及非遗传承展示区、青年创意DIY区)”,赋予传统民居以新的空间形态,即具有公共性的生产空间。它促使村落进行空间转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综合。

2.叙事性公共空间的营造与展示策略

沟南社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其本身是一件完整的展品,且展品(建筑、人文景观等)和环境融为一体,不可分隔。村落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特征决定了其公共空间的营造与展示策略是创造丰富的叙事性空间。“叙事性设计以叙述故事的方式演绎民俗文化的展示主题,是对空间客体与观众主体之间透过展示环境要素产生关联的思考”。[3]这种叙事策略在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塑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叙事主题的拓展

从前期的调研分析中可以看到,沟南社区尚处于从封闭逐步走向开放的建设过程当中,目前只有尚书里一带具有公共空间的特性,研究小组将其定性为“乡村特色公园”,但其主题仍较为单一,仅体现了沟南社区局部的景观风貌,没有最大限度地体现沟南社区的历史文化特征,尚需围绕沟南社区的历史进一步开发新的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空间营造和展示设计。

研究小组根据沟南社区现有的布局方式和规划的创意方案将主题拓展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历史”“当下”和“未来”,使得主题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历史的厚度感。公园为“当下”主题的内容之一,此外增加“历史”和“未来”两个主题。“历史”主题有民俗展示、许氏家族历史展示、嵌瓷工艺等非遗展示;“当下”主题增设一项“休闲生活区”,内含民宿(展示)区;“未来”主题有创意展示区和VR未来展示区。主题的编排按照院落的空间布局,以单元(某一院落为主或多个院落组合)为空间载体,以“当下——历史——未来”插叙的方式进行叙述。

图6 沟南村道路轴线图(注:黑色为村内道路,灰色为村外道路)

图7 沟南村连接值分析图

图8 沟南村整体整合度分析图

这既是沟南社区主题的拓展,也是功能的拓展,将原本的生活空间——传统民居融入“观光、美食、住宿、观赏、展示、购物”六大功能,充分契合了“一带、两湖、三园、文创四区”的整体规划目标。

2.2 叙事路径的动线设计

叙事主题为空间中的各个节点,而到达节点的各种不同路径则需要精心策划,形成丰富的具有导向性的叙事路径。沟南社区的叙事路径表现为旅游路线和展示路线设计。这种路径是一个互相联通的网络系统,可以自由通往各种不同主题的空间。

根据前述空间句法各项变量分析结果以及规划方案,村落尤其是老村的封闭性特征较明显,可达性较差,不能满足叙事路径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方面如下:

(1)在巷道的两侧增开各种洞口或人行通道,增强院落和坐落之间的水平(东西向)联系,打破以南北向道路联系的传统格局。

(2)沿巷道两侧增加休闲、景观空间或设施,改变其单调的通道功能,进一步拓展其空间形态,提升视觉效果,使得巷道具有人气和辨识度,成为曲径通幽的绝佳去处。

(3)各院落空间内部形成流通空间,塑造疏密有致的丰富的空间形态,以适应新功能的需要。

(4)打通各院落与尚书里的交通联系,进一步拓展尚书里区域的辐射影响力。

(5)加强湖面南北向的交通联系,或设置游船,或设置浮桥。

(6)村落四周适度对外开放,增强村落与外界的联系与可达性,也使得村落的边界逐步消融,体现现代社区的开放姿态。

在此基础上,形成以尚书里为核心,“一点多巷”“一巷多院”“一院多进”的多层次空间游览路线,全面提高沟南社区的空间认知度、空间可达性和空间利用效率,形成全景视角下的动态叙事。

此外,路线设计中注重空间的开合设计、路径的可达性与视线的可达性设计,如对景、框景等方法的运用。还可通过局部构件叙事、界面叙事的方式增加材料的肌理、色彩等视觉效果,为路径设计增加观赏性和趣味性,引导游客进入不同主题的空间和院落。

2.3 叙事场景设计

场景设计与叙事路径不同,场景设计的目标是在固定的地点创造层次丰富的景观和体验,营造强烈的、真实的场所感,而路径设计则是“步移景异”。场景设计可以借鉴舞台布局等形式,采用多种媒介,将人物、建筑、景观、活动等与背景或媒介有效地结合起来,成为有故事情节的情景化叙事场景。

2.3.1 场景复原或模拟

“历史”主题的展区可以开辟单独的区域,搭建较完整或独立的叙事场景,进行场景复原或情景模拟,还原初始事件发生的各项要素——时间、人物、活动、地点等,如沟南社区的民俗展示。这种方式有效地将展示的物品与场景联系在一起,突出叙事的重点,加深游客的印象和认知。

图9 沟南村可理解度分析图

图10 沟南社区文化创意旅游村规划示意图

2.3.2 沉浸式场景

“未来”主题的展区如VR展馆,可以采用3D虚拟场景的浸入式叙事场景。这种以数字技术为主导的虚拟画面将游客带入创建的场景中遨游,强调动态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将媒介和虚拟场景呈现为“空间”。VR展示可以为游客展示沟南社区未来的发展愿景和宏伟蓝图。

2.3.3 互动体验式场景

“当下”主题的展区可以采用互动参与的体验式场景,如“休闲生活展示区”和“民宿区”。通过举办村民与游客共同参与的“农家七天乐”“手把手制作嵌瓷工艺品”等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和手工制作的满足感。

2.4 叙事展示平台设计

传统村落不仅是叙事空间的对象,其本身也是一个叙事载体和展示平台——以实体的方式或以数字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传播。

2.4.1 改造社区博物馆

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村落,沟南社区对外展示的窗口包括但不限于许氏宗祠等传统建筑,还可以充分考虑对社区内原有建筑的活化利用,将其改造为沟南社区的博物馆,既展示村庄的历史,也展示村庄建设的新成果。

沟南社区博物馆的设立可以进一步强化许氏宗祠、尚书里、兰桂湖等历史遗存的人文氛围,在空间上形成一体化的展示框架。同时,社区博物馆的平台建设可以促成各具特色、以点带面的网络化布局,为构建“国家级—省级—县级—社区级”的四级博物馆公共服务框架体系建设奠定基础。[4]

2.4.2 数字化建设与互联网平台传播

互联网+时代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带来了契机。社区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提高宣传力度和展示力度,如以“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方式实现沟南社区历史文化的数字化和电子化传播,采用官网、微信、微博、App、淘宝、搜索引擎等多种形式进行线上展示,借助大众点评等大数据热点,提高社区的吸引力和关注度。

此外,沟南社区还可借助政府平台,申请加入住房城乡建设部设立的“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在专业平台上以全景漫游、三维实景、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村落的历史文化风貌,进一步扩大村落的影响力。

2.4.3 展示空间体系建构

村落空间展示体系由展示定位、展示模式、展示内容、展示结构和展示形式组成。其中,展示定位为乡村的“特色公园”;展示模式分为线上展示和线下展示两种,线下展示又包括静态展示、动态展示和虚拟展示等多种模式;展示内容则根据不同要素分为田园景观(含亲水设施)、祠堂建筑、风俗礼仪、民间工艺(如嵌瓷)等;展示结构通过分区、节点和流线串联不同的主题区域——“三区六点四流线”。其中三区指“历史、当下和未来”,六点分别为麒麟壁、许氏祠堂、照壁等六处历史景点,四流线指四条不同主题的流线。展示形式则可以通过实体展示、民俗活动、体验互动和网络虚拟等方式体现(表1)。

图11 沟南社区基于现状的旅游展示模块

表1 沟南村空间展示体系图

尽管沟南社区尚未进行全域旅游开发,但仍然可以充分发掘现有资源,以点促面的方式激发乡村旅游的热度。例如借助现有公共空间中的热点事件开启沟南社区的乡村旅游产业,将每年一度的兰桂湖赛龙舟活动作为热点事件,吸引游客进入社区参观,共享兰桂湖、许氏祠堂一带的人文和田园风光,进一步凸显乡村特色公园的公共空间品质。简而言之,即通过热点事件展示全社区的旅游资源(图11)。

3.结语

通过精心设计的动态路径的连接,回望“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最终构成沟南社区完整的叙事性公共空间和展示平台。所塑造的公共空间必然是一种综合性空间,即展示、交流和共享空间。其综合性表现为功能的综合性、景观的丰富性、交通的便捷性和形态的多样性。对居民而言,它是塑造场所感的所在,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于一体。对游客而言,这是一个承载乡愁记忆、历史文化和民俗特征的情感体验空间。

注释:

[1]谢天:《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潮汕传统村落空间展示体系研究》,《美与时代》2019年第9期,第2页。

[2]同[1],第5页。

[3]李女仙:《民俗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叙事特征与空间建构》,《装饰》2017年第8期,第132页。

[4]谢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乡村博物馆建设发展模式研究》,《人文天下》2019年第3期,第58页。

猜你喜欢

南村村落空间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芦南探索
山东一社区免费送适婚青年婚房
空间是什么?
用树叶辑成的书
创享空间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