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学科作业优化设计的四个转变

2020-06-12郑素月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教师

郑素月

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精心设计,新颖多样。注重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作业架起师生间心灵和信息交流的桥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作业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在学科作业优化设计方面尝试了以下四个转变:

1.由“教材”向“生活”转变,注重作业的趣味性。

我们设计作业如果只是“以教材为中心编制习题”的话,那么,充其量无非是在帮助学生读懂“例子”而已。无形中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割裂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讲究趣味性,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进行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即具有童趣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2.由“机械”向“探究”转变,注重作业的多样性。

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要尊重学生探究的需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可以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尝试改进为包括自我选择性作业、操作性作业、趣味表演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的探究性作业。可以让学生在作业的时候以社会调查、现场观察、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来完成;鼓励学生以看、听、触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来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如在学了统计以后,让学生统计上学期间和双休日校门口7:30-7:50中经过的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以及其他车辆经过的数量统计。根据统计的数量情况,分析造成校门口车辆堵塞的原因,以及寻找如何解决塞车问题的策略。这样的作业设计,教师充分的凭借教材内容,给学生一个起点、一个支点,并由此来激发学生调动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他们的潜能,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得了许多的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促进了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动力。

3.由“专制”向“自主”转变,注重作业的差异性。

我们的作业设计不能搞“一刀切”,过难或过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与优等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注意照顾到好、中、学困三方面的学生,既让学困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

我们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业成绩、思维类型和学习潜力设计A、B、C三种不同难度的作业,每次为学生提供与之能力匹配的三类“套餐”:基础餐、提高餐、营养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自由选择“就餐”区域,如果学生在指定区域“用餐”完毕,还可以自由选择跨区“就餐”。

同时我们还把学生在不同的“套餐”间的流动作为一种激励机制,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使A层学生增加了压力,B层与C层学生看到了希望,驱使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便会事半功倍。但同时自选作业的布置应注意两个问题:

首先,不可硬性要求某些同学做哪个档的作业,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其次,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防止偷懒思想的产生与蔓延。

4.由“个体”向“小组”转变,注重作业的合作性。

新课程改革纲要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另外,从作业的时空来看,课程的开放性,使大量的作业已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他人协同合作。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也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地结对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尋求同伴、家长、教师的帮助。共同合作完成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中的互帮互助,感受到分享合作成功的快乐,让学生感到做作业也是一种享受。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将受到挑战,而合作性作业将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教师
BUBA台灯设计
快来写作业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有种设计叫而专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作业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