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鼓励教育重要性的德育渗透

2020-06-12张静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实例德育心理

张静

教学不仅有学业上的教育,还有德育上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认知与感受能力是不尽相同,甚至相差甚远的。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主要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对于三四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是帮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尝试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树立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績,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养成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想要培养学生这些人格上的能力,鼓励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下面我通过两个我在教学生活中碰到的课堂生活实例来对鼓励教育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实例1:

在我所教的诸多学生中,有一个学生非常特别,今年九岁,三年级的一名学生,经常在上课期间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通过向其班主任的咨询,这位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功课还算可以,而现在则处于班级的中下游。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几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最起码在音乐课上的学习还是非常认真的。尤其是对音乐旋律的把握度相较于同班其他同学更胜一筹,识谱演唱能力也比许多同学强。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欢表现自己,每次让同学代表演唱时,他都非常积极地争着表演。根据这位同学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并且辅以心理引导,他是会有改变的。在课堂上,我安排他为音乐课堂小组长,以组长的身份管理监督并且指导组员,在管理其他同学的同时,自觉的约束了他自己的行为。而且增强了他的自信,消除了他由于家庭方面所带来的自卑感。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经过几个月的了解及教育,这位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对生活也开始怀有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实例2:

班级1,某同学平时各方面都比较差,以至于同学们都认为他根本不会唱歌。但我坚持说“老师认为他会唱得很好”,同学们给予了鼓励。让这位同学单独演唱时,他果然唱得非常好,同学们自主地给他鼓掌。此时,我也觉得非常感动,因为我看到了那位没有自信、平时表现不突出的同学,脸上挂满了笑容和自信。

班级2,与班级1中的某同学情况类似,但不同的是班中同学给予他的是嘲笑而不是掌声和鼓励。这位同学哭了,很伤心,我也觉得很揪心,因为挂在他脸上的不是我想看到的笑容、自信,而是红着的眼眶和流出的眼泪。

这是五年级两个班中发生的真实案例。由此可见,鼓励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在我们的课堂中还是要以鼓励表扬为主,适当减少对学生的批评,让学生学会表现自己,提高自信心。以行动来表达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同学对同学的爱,这样“和谐”才能够更好地体现,育人的真正价值也才能够更好地实现。

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增长知识、学到本领,时刻的关注学生在课上课下的心理情绪状态,更好地了解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开朗热情的心理态度,鼓励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在我与学生的交往中我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通过鼓励教育让学生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在教学中做到更好的德育渗透。

猜你喜欢

实例德育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心理小测试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