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视域下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0-06-12李卫东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信息安全

黎 斌,李卫东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530226)

网络信息安全的严峻形势使网络信息安全从业者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工匠精神可以使网络信息安全从业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自己的底线。由此可见,培养在校学生具备工匠精神意义重大。以课程思政改革为契机,将“工匠精神”培育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更有效的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内在价值和现实意义,从而加深对‘工匠精神’的认知。”[1]

1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课程简介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是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对网络攻防技术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掌握网络攻防的基本概念和主流网络攻防技术;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取证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网络攻击的基本概念和主流网络攻击技术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具备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应急处理和取证分析等能力。

1.2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社会上存在两种不良风气,其一是“短、平、快的快餐时代”,部分企业或个人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着眼短期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其二是网络黑产的暴利诱惑,《网络黑产:从暗涌到奔流》一文指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黑产’的直接从业者超过40 万人,若计入网络‘黑产’辅助性质的上下游人员,从业者超过160 万人,网络‘黑产’年产值约1100 亿元。”[2]由于互联网的发达,这两种不良风气已经影响了社会甚至渗入到高校学生之中,导致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心态浮躁,急于表现自我。很多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前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在课程学习初期学习到了一些基础技术或掌握了一两款渗透测试工具后,就沾沾自喜,到处炫耀,天天想着到互联网上渗透测试真实网站,结果都是无功而返。这种无功而返的心情出现多了会使其失去对课程的兴趣,最终放弃课程学习。

(2)金钱诱惑,不能坚守底线。由课程目标可知,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后具备一定的网络攻击能力。极少数学习较好的学生了解到网络黑产的暴利,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而走上违法违纪的网络黑产道路。此类在校生参与网络黑产的新闻时常见诸于报端。

(3)止于工具,缺少创新精神。学生满足于课程中介绍的渗透测试工具,如果出现现有工具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就束手无策。学生缺少完善和改造现有渗透测试工具的创新精神。

2 “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对网络信息安全从业者的具体要求

李克强总理在2016 年首次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工匠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郑大发指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这四个方面的内容。”[3]这些内容对网络信息安全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1)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这体现了网络信息安全行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因此网络信息安全从业者更加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要忠于自己的兴趣,热爱自己的事业,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坚守自己的底线,具有责任心,全力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2)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与手工行业不一样,网络信息安全从业者的“精益求精”精神更多地体现在对专业知识获取的持续性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从业者需要在原来的技术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才能应对和解决层出不穷的网络信息安全威胁和问题。

(3)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包括社会工程学、算法、Web 渗透和逆向技术等,这导致极少会出现全才型的网络信息安全从业者,因此从业者们需要团队协作、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4)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网络信息安全从业者需要秉持创新精神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出新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产品,从而加快推动国家的信息安全建设,实现“网络强国”的梦想。

3 “工匠精神”视域下的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3.1 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

作为专业核心课程,除了传授网络攻防的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还应当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观的塑造工作”[4],将“工匠精神”融入到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课程教学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有利于解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安恒明御攻防平台,从课前、课中和课后等三阶段融入“工匠精神”元素,对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如图1。

图1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程改革思路图

(1)课前阶段。传统的课前教学活动是学生自学预习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增加新的教学活动——收集和观看视频。本课程中有一项技能就是信息收集,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搜索引擎收集和观看关于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或视频,以达到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目的。

(2)课中阶段。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事迹或视频,并发表自己观点,达到宣传爱岗敬业精神的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实践教学,提高对操作步骤的要求,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教师应鼓励学生组建团队完成实践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课后阶段。在传统的学生巩固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相互分享解题思路,相互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进行技术革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2 课程考核融入“工匠精神”

通过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可以“对学生的‘匠心、恒心、创新’进行进一步提升和巩固”。[5]因此,课程考核中采用技能大赛的形式有助于验证“工匠精神”培养的效果。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课程的考核是模拟技能大赛的比赛环境,以开卷、单人单机的机试形式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考核方式有个人夺旗和团队对抗两种。

在个人夺旗的考核中,学生通过解题获得flag(答案)并提交到服务器,同时撰写解题思路于考试结束后提交给教师。个人夺旗考核主要考查学生个人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团队对抗考核则以3-4 人组成团队,对自己的服务器进行加固和防护,同时对别人的服务器进行漏洞挖掘和攻击以获取分数,考核结束后同样要提交解题思路。团队对抗考核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考核过程中设置“工匠精神”考核环节,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工匠精神。新增考核环节如下:

(1)社工工程学渗透环节。由于考核环境相对宽松,教师可以授权非考核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获取考试题目和解题方法为目的对考核的学生进行社会工程学渗透,以此考查学生是否能坚守底线,做到爱岗敬业。

(2)独创解题思路环节。由于试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都不是唯一的,所以将解题思路的综合性和独创性纳入到评分依据中。比如,某一道考试题的某种解题思路或方法被越少同学采用,同时包含越多的其他综合知识,得分越高,反之得分就越少。通过此环节可以考查学生的精益求精和创新精神。

3.3 建立现代学徒制的课程实践模块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影响因素研究》一文通过数据分析与模型检验后指出:“校企合作对工匠精神培育效果产生正向影响,可通过现代学徒制传帮带来提升学生的‘工匠精神’。”[6]依托学校的产教融合平台,与企业联合开展计算机网络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和实践。以企业为主体,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按需顶岗、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方案(“2”即在学校培养2 年,“1”即在企业培养1 年),共同设计课程的企业实践模块。在企业实践阶段,以企业技术骨干为主导,课程教师为辅助,实行一课双师,两位老师不仅共同负责指导学生在“学徒”过程中专业课程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考核,还应当以身作则,“注重对学徒进行‘工匠精神’的引导和提醒”[7]。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感受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接受企业工匠的熏陶和培养,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实现“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角色转变。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信息安全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ICSISIA联盟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