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贤文化组织传播与“尚贤”治理建构(下):基于理念与实证的研究*

2020-06-12钟海连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金坛中盐乡贤

钟海连,蒋 银

(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江苏 常州,213200)

(续上篇,上篇发表于本刊2019 年第6 期第56—62 页)

2 组织传播视域下华夏文明尚贤理念的传播与实践

为了知悉学界的已有相关成果,掌握各大交叉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笔者运用CiteSpace 文献计量工具,以中国知网收录的相关文献为分析样本,根据软件绘制形成的知识图谱及数据统计情况,分析尚贤理念与组织传播实践等交叉领域的研究主体、研讨内容、研究热点等变量。

笔者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式设定为“主题OR 关键词OR 篇名=‘贤’”,检索年限为所有年份,文献类别包含期刊、会议、硕士论文,经去重、去无关文献后得文献593 篇,文献时间跨度为1988 年至2019 年。笔者将每3 年作为一个时间段,利用CiteSpace 软件提取每个时间段出现频次前5%的数据进行图谱绘制。

2.1 与“贤”相关研究成果的时序变化情况

从研究的时序看来,有关贤的研究呈现从理论研究向实践应用转变的特征(如图2 所示)。起初,学者集中探讨墨子、荀子、孔子等人的尚贤思想,如张国福于1988 年发表《墨子“尚贤”思想浅析——兼谈先秦尚贤之风》,阐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崇尚贤者已蔚然成风[28]。许凌云于同年发表《墨子尚贤、兼爱论》,提出尚贤思想古已有之,但值得注意的是贤人的含义在各个阶级是不同的,必须意识到墨子尚贤主张的阶级性质和时代意义[29]。此外还有徐进于同年发表《荀子尚贤思想初探》,总结荀子尚贤则治、唯贤是取、得贤必用的思想精髓[30]。

图2 贤相关研究的主题时序变化展示图

此后,从1990 年到2010 年,有关贤的研究较为分散,林翊探讨了墨子尚贤思想和企业人才机制建立的关联,朱汉民、周俊勇、刘觅知、陈钢等探讨了宋儒所推崇的圣贤气象的理想人格的成因与要求标准,并分析了圣贤气象对自我发展、人才培养等具有的引领价值。2010 年至2015 年间,开始出现贤的文化实践研究,余志权、胡德军分别以象贤中学、上屋小学为例,阐述以国学经典为基础开展贤文化教育的实践案例。周宗波、陈磊、陈慧君等阐述了上海奉贤区将“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贤文化融入日常工作,培训良好家风,提升居民文明素质,最终荣获上海首个区长质量奖的实践经历。

从2015 年到当前,贤的相关研究进入井喷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对此,众多学者对乡贤文化进行了研究,以乡贤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成果高达110 篇,成为贤相关研究的热点。该阶段的研究包括对传统乡贤与新乡贤文化的区别与联系的探究,对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间关系的剖析,对乡贤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的积极作用的探讨等诸多内容,更注重考虑贤的文化价值的实践应用。

2.2 典型研究力量的主体结构与基本特征

贤的相关研究成果数量排名前8 的作者如图3所示,发文量最高的学者发文量为6 篇,主要研究了贤文化在企业中的传播,以及贤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所具有的积极作用。随后的7 位学者发文量都为3 篇,其中杨琴、刘淑兰、佘彩龙围绕乡贤文化进行了研究[31],林翊探讨了“尚贤文化”对企业人才机制建立的启示[32],金培雄以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为例探讨了“贤文化”教育的价值与模式[33],唐国军则分析了《新语》中的长者圣贤模式[34]。可见,目前尚缺乏对贤进行集中性研究的学者,现有研究相对零散,研究者之间的联系也较为松散。

图3 贤相关研究前8 名高产作者示意图

图4 贤相关研究的研究机构时序分布展示图

研究机构情况统计如图4 所示。由图可知,现有的研究机构主要可分为三类,其一是各大高校及下属院系,如浙江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其二是研究中心,如平顶山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数字内容技术与服务研究中心。其三是其他机构,包括企业、党校、小学等,如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中共无锡市委党校等。

就各类型研究机构的研究内容来看,企业、党校和小学的相关研究更侧重于探究贤文化的传播与实际运用,主要以自身经验为基础研究贤文化与企业文化、乡贤文化、教育工作的联系,这些机构的研究也都集中于近5 年内。高校院所及研究中心前期多研究尚贤文化与圣贤气象等内容,如平顶山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管理系、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台湾大学哲学系等,后期多研究乡贤文化,如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省美丽乡村经济文化研究院等,再次验证上文提及的有关贤的研究呈现从理论研究向实践应用的转变。

2.3 相关研究的常规方法、主题及论争焦点

根据提取得到的关键词图谱(图5)及收集的文献数据分析可知,目前,对贤的有关研究主要可分3 类。

2.3.1 文字语言学角度对“贤”的研析

学界从文字学、语言学角度对“贤”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章锡良在《说“贤”与“您”》中探究了贤的本义和引申义,并且提出宋、金、元时,贤还具有指代第二人称的作用,而伴随时代发展,贤的这一指代作用被更具有区别性的您所替代[35]。陈淑梅在《近代汉语中的人称代词贤》中也指出贤除形容词和名词用法外,在近代汉语尤其唐宋时期的口语类文献中,还具有第二人称代词的特殊用法。黄锦君则分析了贤作为人称代词在二程语录中的使用情况,阐述贤在作第二人称使用时并无尊称之意……并且有时也具备指代复数的用法[36]。

图5 贤相关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展示图

在运用比较研究这种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有学者阐述了引人深思的观点。吴小如提出贤与“愚”相对,他强调在贤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到:其是上对下、长对少、尊对卑的敬称[37]。高华平结合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金文和楚简文献,重新阐述了贤的字形和字义演变,并且结合文献资料,剖析贤的演变历程与时代、地域文化的紧密联系[38]。

黄卫星等从多学科角度剖析了贤的文化含义,认为在哲学范畴,贤指大哲学家;从伦理学角度,贤指人的德行与才能;从社会学角度,贤是区别人伦等级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标准;而在中国古代文艺范畴,贤则表现为古代贤人、贤士、贤哲的形象与风范[39]。尹娇在硕士论文中分析了贤的语义系统及语义演变过程,以儒家经典《论语》《孟子》《荀子》为研究文本,着重探讨了贤在儒家视野中的语义流变[40]。

2.3.2 思想义理层面对“贤”的探究

从哲学、历史等角度开展与贤有关的思想研究是学界的传统。这部分研究主要是以传统经典为对象,剖析古代贤哲有关贤德的理论见解。一方面,众多学者对“尚贤”思想进行了探讨。刘凡华、赵永建、李贤中、侯建新、李洪华、李德龙等学者以《墨子》为对象,对墨子的尚贤主张进行剖析,阐述墨子为百姓谋福利、改变社会不平等、追求天下大同的出发点,以及其注重道德品行、表达能力和知识涵养,不辟远近,不辟亲疏,不辟贵贱,礼遇人才,给予人才尊重的“尚贤使能”的人才观。

黄建聪、刘冠生、徐进、李贤中等探讨了荀子的尚贤思想,认为其对墨子尚贤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荀子把德、能作为选贤的标准,以德为先、德才兼顾,并且提出了根据礼、法、道建立起各管理阶层并设官分职,量才用人,同时进行监督考核以充分发挥贤人能力。许华松、张伦学等探讨了孔子的尚贤思想,提出孔子“举贤才”的主张突破了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亲亲”原则,但其尚贤思想基于“为政在人”的人治思想,具有服务君主专制统治的局限性。

刘瑞龙、梁文丽、李宁宁等以《史记》为对象,认为司马迁在吸收先秦尚贤思想的基础上对其有了进一步丰富与发展,《史记》中诸多人物形象的塑造彰显出贤者的魅力,德才观与贤人治国理念共同构成了司马迁尚贤思想的核心内容。范浩从整体的角度,以先秦诸子文献为对象进行梳理,剖析了儒家诸子内部以及诸子之间尚贤思想的共性与差异[41]。王少林依据民族学、古文献学、古文字学等相关文献,考察分析了尚贤思想的源流,辨析了诸子尚贤观念的共性与差异,认为尚贤思想对先秦政治及之后的社会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42]。

另一方面,部分学者对“圣贤气象”这一思想主张进行了研究。朱汉民指出“圣贤气象”是宋儒所推崇的理想人格,这种追求将东汉“节义名士”与魏晋“风流名士”的两重特点进行了调和,不仅具有心忧天下、救时行道的一面,还兼具洒落自得、闲适安乐的一面[43]。姜锡东指出朱熹和吕祖谦在《近思录·圣贤气象》中辑录北宋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位先哲的著述,首次专门论述了“圣贤气象”,其划分是否圣人、有无圣贤气象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求道、明理、循理[44]。

钱萌萌阐述了朱熹“贤者气象”思想的圣贤观继承了孔孟传统的理想人格标准,仁智并举、以智启德、事功显著,但同时其将圣贤世俗化,提出圣人可学可为的途径[45]。周俊勇则从仁、智、勇三个角度分析了孔子所具有的圣贤气象,并指出其圣贤气象的形成得益于时代背景、生长背景、儒者思想上的异质“道”和其本身的思想境界[46]。刘萍将《论语》中体现的圣贤气象概括为乐而好学、孝而能敬、治世弘道三方面[47]。刘觅知阐述了王船山对宋儒圣贤气象的继承与发展,认为王船山继承了心忧天下、民胞物与的价值理念,同时又结合社会变迁的情况,增添了豪杰精神[48]。

还有部分学者探究了贤的思想与现实的联系,阐述贤的思想的现代价值。钟杨、钱宗范等剖析了儒家举贤选能的做法与作用,指出了举贤用能思想对现代管理活动以及当代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指导作用。万宝方、黄亮、刘朝晖等学者阐述了尚贤思想尊重贤才、任用能人的主张,认为其重贤之因、众贤之术、选贤之阈、选贤之标准和原则与现代的人本管理观念具有一致性,对企业等组织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具有积极作用。钟海信提出我国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可参考墨子尚贤重贤的思想,选拔任用干部时应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标准[49]。马忠认为圣贤气象在规范社会秩序、确立道德原则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塑造力,其所倡导的治学理念、道德标准、涵养素质对当代中华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50]。

2.3.3 传播、管理等应用实践不断推出研讨热点

由于思想理论与实践应用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因而在当今社会的组织传播、社会治理等过程中,实践环节不断推出一些与贤相关的研讨热点。其中比较典型的便是关于尚贤文化传播及应用的研究,这一角度的研究主要剖析贤文化在团队建设、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并着重探讨贤文化应如何在组织中传播。具体细节又可分为三大方面。

一是贤文化与乡村、社区等组织建设的关联。对乡村而言,主要体现为新乡贤文化的有关的研究。新乡贤一般指在新的历史时期,肩负新使命,对乡村建设有功的人,其突破了传统乡贤乡绅思想的局限性。现有研究中,杨琴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新乡贤文化建设为例,总结了上虞区从文化、乡村治理、机制体制三个层面创造新乡贤文化的做法,提出新乡贤文化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一剂良方,在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引领乡村社会风尚、助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社会稳定、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等方面有不可或缺的作用[51]。

崔亚男以崔河村为例,阐述了崔河新乡贤营造文明村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过程,展现新乡贤文化对乡村治理发挥的积极作用[52]。胡鑫等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剖析了北京郊区村庄新乡贤文化的建设效果,指出新乡贤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大部分村民对新乡贤心存感激、非常敬重,但部分乡镇在新乡贤文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53]。

许军以浙江省县以下实践为案例,阐述了浙江省基层党委和统战部门以空间维度、地域文化、乡情纽带为抓手的全新统战工作模式[54]。成耀辉分析了新乡贤文化对航道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激励和促进作用,同时指出可通过与辖区航道沿线乡镇结对结亲,组织航道人到航道沿线乡镇参观学习,与新乡贤们谈心交流,在航道系统召开新乡贤事迹报告会、新乡贤文化成果展示会等活动,多途径传播新乡贤文化[55]。

在社区贤文化建设方面,上海市奉贤区的研究较为集中。曹继军、颜维琦、张竹林等学者剖析了奉贤区贤文化建设的特征,他们指出奉贤区贤文化建设以“家训家风”建设为落脚点,将文化建设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有机集合,工作中以发掘传统节庆资源、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搭建向上向善道德平台、树立典型等方式推进贤文化建设,同时注重经验总结和长效工作机制的建设。

二是贤文化与学校德育建设及学生教育。杨盛彪探讨了墨子的尚贤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高校学工队伍建设所具有的积极作用[56]。寿祖平指出贤文化具有亲善性的特征,是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抓手和动力源泉,他提出学校可在贤文化的引领下,以匠心教育、五级培训、搭建舞台等路径来提升教师综合素养[57]。谢镜新以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希贤小学为例,指出在贤文化的引领下,构建家校和谐关系、互补关系、互动关系以共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58]。

张艳以江苏省江阴市长山中学的“德行教育”为例,阐述该中学通过经典诵读课堂、实践课堂、午间课堂、弟子规课堂等八大课堂,让贤文化浸润学生发展,并逐步实现“尚贤向美,德才兼备”的目标的过程[59]。蒋海兰阐述了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中心小学在“尚德明智,贤能体健”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积极营造“尚贤”文化氛围,开展学生德育活动及校园文化活动的经历[60]。

黄建龙介绍了上海奉贤区从师资队伍的贤文化培训入手,推广贤文化教育的经验,展示了区内贤文化教育的丰富案例,如洪庙中学开发的贤文化教育读本,奉贤中学推出的贤文化课堂教学展示课和南桥小学开发的“走进两百年,学做小贤人”德育课程等[61]。徐莉浩剖析了上海奉贤区贤文化教育尊重学生主体性,强调课程开放性,强化教育实践性,注重资源整合的基本思路[62]。朱皓华以思贤实验小学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为例,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贤文化,同时指出用贤文化的理念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习、接受、生成贤文化的思想观念[63]。

三是贤文化与企业建设及管理方面的研究,该部分的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较少。余明阳提出企业内部关系整合要结合“尚贤使能”思想,让各类人各司其职,具体为贤者居上、能者居中、工者居下、智者居侧[64]。刘雯提出企业在人才选用方面需要贯彻墨子的尚贤思想,从德行两方面考量人才,坚持“任人唯贤”,对人才“富之、贵之、敬之、誉之”[65]。

此外,近年来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对企业的贤文化传播及内涵进行了研究。《贤文化管理:现代企业“立德立功立言”之道》一文解析了中盐金坛贤文化管理“敬天尊道,尚贤慧物”核心思想的内涵,同时指出贤文化管理是对传统和现代管理思想的有机结合与发展,对建立现代企业修贤育贤的管理模式,推动中国管理学的成熟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66]。

《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传播的形态和效果——中盐金坛贤文化个案解读》一文则结合中盐金坛公司贤文化的工作实际,解读了中盐金坛公司贤文化的传播形态、传播效果,揭示了企业所倡导的贤文化的内涵、历史传承,企业贤文化建设与传播的历程、贤文化传播的途径与形式,分析了企业贤文化的传播效果,从而为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的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67]。

总体说来,近年来,贤的思想与文化价值越发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与机构开始对贤进行研究,贤相关研究的热度逐渐升高,其研究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更为凸显,研究的角度也更为多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对贤的基础性研究,也就是从语言学角度开展的研究以及对贤思想的研究仍相对零散,尚缺乏系统性的整理,贤相关研究的根基仍不丰厚。

3 尚贤管理:现代企业传播与实践贤文化的案例分析

如前所述,成贤作圣是儒家文化倡导的治身目标,尚贤任能是儒家文化主张的治世方法,因而以“贤”为核心的文化体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贤文化包含了华夏文明对贤的理解,对成贤的追求,对贤才的培养,对贤者的选拔任用,对贤能治理的设计等一系列内容,是一套蕴含着华夏文明修齐治平之道的文化治理体系。在现代网络技术主导文化传播的社会,对传统贤文化治理体系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意义何在?通过解读案例企业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盐金坛公司”或“中盐金坛”)传播和实践贤文化、探索“尚贤”管理的路径和效果,可以直观、生动地理解华夏文明“尚贤”气象的现代价值。

3.1 从传承与开新的角度阐释“贤文化”

贤,是儒家思想乃至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名词和概念,兼具道德和价值观两重意义。儒家从道德修养论角度,将人生的价值追求分为圣、贤、君子等多种层次,贤介于圣与君子之间。北宋著名思想家周敦颐在《通书·志学》中提出:“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的“三希真修”思想,其意是说,圣人修养的方向是与天道相契合,贤人修养的方向是成为圣人,士的修养目标是成为贤者。

中盐金坛公司总结自身发展经验,立足于几千年的盐文化传统,汲取儒家文化的思想智慧,同时融入现代科技文明的新元素,提出了以“敬天尊道,尚贤慧物”为核心理念的贤文化作为企业文化,旨在培育贤才,成就受人尊敬的百年基业。中盐金坛人认为,现代企业员工大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类似于古代“士”的阶层,以成就贤德贤才为人生目标,既有历史的理论依据,也有着现实的可能性。若有更高的愿力,还可以向“圣”的方向努力,只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而成就贤人则可以成为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故将企业追求的境界定位在“贤”,名其企业文化为“贤文化”。

中盐金坛的贤文化首先从“贤”的字义入手诠释他们对于何为“贤”的理解。贤文化之贤,取“德才兼备、德才过人”之义,同时兼具“善、尊重、超过”之意。从具体表现言之,贤者的德才兼具、德才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中盐金坛的管理者和员工从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论述中得到了启迪。他们认为,贤者应当具备乐道不忧、知人善任、见贤思齐、贤贤易色等品行。

要言之,中盐金坛人心目中的贤者,是德才兼备、德才过人、博学厚德、知行合一的人格典范,是浸润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风骨、同时又兼具现代文明素养的时代精英。正如《贤文化纲要》之《尚贤》所言:“知之不易,行之亦艰,惟贤者可通知行。如是则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则真切笃实,行则明觉精察,知行合一方为贤才。贤者内修其身,博学厚德,达者外建其功,修己安人。”

为建立融行业文化与中华道德文化于一体的企业文化,中盐金坛公司发布了《贤文化纲要》,并正式将公司企业文化定名为“贤文化”。贤文化的核心理念为“敬天尊道,尚贤慧物”,此为中盐金坛人的主流价值观,亦为中盐金坛人对“贤”的现代解读。中盐金坛于2012 年出台《贤文化纲要》,提出贤文化核心条目,标志着“贤文化”的初步成型。其核心内容如下:

创业之路,必著艰辛,世代相续,力行无悔。金盐人秉自然之恩泽,承宿沙之精神,习时代之文明,育贤者之气象,水中寻盐,化盐为水,回报社会民众,贡献国家民族。由此立百年基业,成最受尊重之誉。

敬天

世间万物乃天生之,地养之。故人当用仁心助天生物,助地养形。如此,则天地间万物得以畅茂,资用富足,瑞应常现,天下和乐,此为企业者不可不审且详也。盐盆资源为天赐珍物,金盐人深察于资源有限,不敢以私心恣意取利,故怀敬畏感恩之心,构循环发展模式,珍惜资源,爱护万物,保一方碧水蓝天,以不失天地之心,顺四时生,助五行成。

尊道

企业运行,必有其道,尊道而行方能长久。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万物乃道生之,德蓄之,尊道贵德为应然之理。尊道之要在于进德,进德之要在于修身。故治企之大者,在尊道贵德,因循相习,自然天成,无为而治,臻于化境。

尚贤

知之不易,行之亦艰,惟贤者可通知行。如是则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则真切笃实,行则明觉精察,知行合一方为贤才。贤者内修其身,博学厚德;达者外建其功,修己安人。

慧物

水无私心,利万物而不争,谦下而容众,攻坚而无不胜,此为上善。企业亦如是,无私则容,容则公,公则无争,无争则无所不利。故贤者之德若水,和而不同,随方就圆,近者亲而远者悦;贤者慧物,见利思义,重义而兼利,责任为先,富国利民。

中盐金坛贤文化不但在学理层面上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在实践中也延续着“反求诸己”“天人合一”“三才相通”等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3.2 多种组织渠道传播贤文化

中盐金坛贤文化的组织传播,主要渠道有培训、行知班、贤文化研究会、宿沙讲坛等。

(1)新员工入职培训

中盐金坛每年都要从当年高校毕业生中招聘新员工,从事生产、技术、市场、管理等工作,在上岗之前,必须参加为期一个月时间的集中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定位为“理解和融入贤文化的人文综合素质培训”,分为两大层次,采取两种方法进行。一个层次是人文素质培训,采用集中时间、系统学习的方法;另一个层次是岗位技能培训,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由新员工所在班组具体组织进行,不搞集中培训。人文培训的内容主要分为四大板块:综合知识——了解所从事行业和企业的生存发展历史与现状;专业知识——企业所涉及的基本专业理论与知识体系,如安全生产、工艺技术原理、管理体系、市场工程建设等;人文通识——弥补理工科专业的新员工所欠缺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特别是道德修养与实践智慧;实地参学——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结合培训所学,实地考察同行企业、中国历史文化教育基地。

(2)贤文化专题培训

贤文化专题培训的宗旨是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素质,使之养成高尚的职业之“德”和精明的干事之“才”,成就一批“贤于内王于外”的企业精英,从容应对复杂经济形势的挑战,开拓企业发展的新空间,在世界范围振兴中国盐业,进而成就受尊重的百年基业;通过培训,开启员工慧性,将贤文化的思想智慧融入事业、家庭、生活之中,使身心和悦,家庭和谐,工作和顺,生活和美,企业和乐,使中盐金坛的事业在“敬天尊道,尚贤慧物”的路上走向更高境界,走得更加久远。要言之即“博学厚德,修心养身,知行合一,成贤合道”。

贤文化专题培训的内容分“贤文化与儒家智慧、道家智慧、佛家智慧、易学智慧、西方文明智慧,先贤王阳明及其心学”六大专题板块,全方位展示贤文化的思想渊源与现实品格,同时辅之以诗、书、礼、乐、艺、茶、养、武之教,修身调心,厚实人文素养。担任培训教学的老师主要为教授、博士,他们从讲解国学经典《大学》《中庸》《老子》《坛经》《周易》《传习录》的思想精华入手,引领学员体悟国学智慧与贤文化之渊源关系;介绍中国古代圣贤修身处世、建功立业的经典案例,开启良知,润养智慧;同时,展示贤文化之礼、乐、艺、茶、养、武的独特魅力,净化身心,澡雪精神,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打开视野,别具慧眼看待工作与人生,修身养性,道术兼通,助益员工的职业境界上一个新层次。培训期间,结合不同阶段学习、研讨主题,组织参访优秀企业和国学圣地,践行古代贤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参学精神。

(3)行知班

为推进公司学习型组织建设,践行“知行合一”的贤文化精神,使贤文化真正成为员工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从2014 年起,中盐金坛在全公司开展“行知班”建设活动。

“行知班”建设的提出。以贤文化为指导,实践“知行合一”精神,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的计划、部署和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在班组和员工层面贯彻落实,以加强现场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并造就一支可爱可敬的员工队伍。通过“行知班”建设,在全体员工和管理人员中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职业观念,养成亲力亲为、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培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形成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职场氛围。同时,通过“行知班”建设,开辟上下沟通的新路径,提高管理效率和执行力。

传播贤文化是行知班的重点。“行知班”建设的重点是员工如何将应知应会的业务知识、岗位技能、管理能力、职业道德等事项逐一落实到行动上,使“行”为真行,“知”为真知。“行知班”建设活动的重点内容为:从寻找存在的具体问题入手,通过研讨性学习提出解决方案并一一落实到行为中,使工作中的短板得以不断补足;发现“知”的不足并在“行”中完善,进而改善“行”的效果,从岗位操作员变成合格的工厂工程师;发现对贤文化“知”与“行”的不足,按照“知行合一”的要求做到“日日新”;在“行知班”建设过程中,结合具体工作、具体问题、具体案例学习、理解贤文化。

“行知班”的活动内容。“行知班”是一种没有先例可循的探索性班组建设措施,如何开展此项活动,活动内容是什么,从《中盐人》等公开报道的案例看,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综合管理部门与生产单位的班组结对子并联合开展劳动。二是组织生产单位之间的学习交流,解决生产中的现实问题。三是班组每个月拿出一天休息时间组织集中学习和劳动。四是将QC 小组活动纳入行知班建设,提高员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班组建成学习型组织。五是将行知班建设与党建活动相结合。

(4)贤文化研究会

2013 年11 月12 日,由金坛盐盆经济共同体四家成员企业——中盐金坛、江苏盐道物流、金坛金恒基安装公司、金坛金赛物流公司联合发起成立贤文化研究会。这标志着,金坛盐盆经济共同体诞生了自己的人文建设平台,共同体的文化——贤文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贤文化研究会的宗旨。在研究会的成立大会上,中盐金坛领导人把贤文化研究会的宗旨概括为“培育道德资本”,他说:“道德是一种无形价值,道德也是企业资本。作为学习、研究中国盐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人文高地,贤文化研究会要秉承传统文化之独立研究精神,以成就贤德贤才为价值取向,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义利之辨落实到个人实践中。”

贤文化研究会的传播职能。根据《贤文化研究会章程》,该会的职能是: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贤文化学习、研讨、参观、考察、调研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会员作学习辅导报告或专题讲座,指导会员学习研究贤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组织会员与高校师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帮助会员获得相关资源和信息;为金坛盐盆经济共同体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

贤文化研究会的传播活动。贤文化研究会成立后,即在金坛盐盆经济共同体中开展“贤文杯”有奖征文大赛,首届“贤文杯”活动期间共收到参赛作品50 篇(部),这是金坛盐盆经济共同体职工学习研究贤文化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和检阅。2015年7 月,贤文化研究会组织了“讲述贤的故事”专题活动,深挖员工在生产经营中创造的文化成果,将之提炼为贤文化建设的素材,并生动地展现蕴藏在员工身边体现贤文化精神的典型事例。

研究会开展贤文化传播的主要活动形式是成立“尚贤读书会”,组织和指导员工阅读经典。读书活动分为平时自主阅读和集体研读两种形式。参加者需平时自主阅读相应经典,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集体研读时,由贤文化研究会将相关经典的重点章节印制成单页供集体研读,并设计若干问题以供讨论,贤文化研究会邀请相关学科的博士,以志愿者的方式指导会员阅读和讨论。至今,“尚贤读书会”已组织开展读书活动45 场次,在引领企业所在地的读书活动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5)宿沙讲坛

2013 年1 月6 日,中盐金坛公司创设“宿沙讲坛”,志在打造一个以“盐与中国文化”为主题、融人文与科技于一体的传播交流平台,以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盐业文明,推动中国盐业的振兴,实现中国人的“盐业强国梦”。宿沙讲坛迄今已开办78 讲,听众达数千人。

宿沙氏是传说中炎黄时期的部落首领,生活在今山东半岛胶州湾一带,他是“煮海为盐”的发明者,后世尊其为“盐宗”。宿沙讲坛面向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和当地市民,先后礼请美国夏威夷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盐文化中心、厦门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开讲“世界经济与中国管理哲学”“科技创新与盐穴利用”“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无为智慧与企业管理”“儒家智慧与企业管理”“用执行力提升竞争力”“道家心理保健智慧”“中国盐文化源流”“企业形象传播”“国学智慧与现代人生修养”“中国养生文化”等专题,深受听众欢迎,影响力不断提升。

本着开放与创新精神,中盐金坛公司正与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百年学府联手打造宿沙讲坛,推动宿沙讲坛走进高校,向高校师生和当地市民开放,提高讲坛的辐射力和品牌效应。未来,宿沙讲坛将成为企校共建的高质量学术文化传播平台,使古老的盐业文明和现代盐业科技创新成果惠益民生,为创造美好生活贡献盐业人的智慧。

3.3 贤文化组织传播的效果

中盐金坛把科技与人文视为企业发展的两大动力,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协同用力,共同构筑金盐人的百年基业,实现盐业人的强国梦。正是基于此认识,中盐金坛把贤文化建设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并且把培育企业贤才、厚实企业道德资本、建立尚贤管理模式作为贤文化组织传播的三个目标层次。

3.3.1 人才培育和道德建设形成“尚贤”共识

首先,培育贤才是贤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无论是做企业也好,还是做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好,最为关键的是要正确地理解和实践‘以人为本’[68]。”自2003 年从高校引进第一批人才以来,至今中盐金坛已招录200 多名高校毕业生,学历层次横跨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但高学历并不等同于高能力、高素质,什么样的人才是中盐金坛所需的?换言之,应当把企业员工培养成何种人才?中盐金坛给出的回答是:向贤努力,成为贤才。

公司领导在回答“什么样的员工才称得上是人才”的问题时说:“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在回答“公司发展迫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时说:“企业人才是多方面各层次的组合,我们需要一线技术层面的应用型人才,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研究型人才,在管理上需要德才兼备的通才型人才。”“贤才的最大特点是:无论工作和生活,向贤努力已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69]。”因此,培育贤才,是中盐金坛管理的第一要务,文化建设作为管理的重要环节,理所当然地将成就贤才作为最高目标。

其次,正如古人云:“为政以德,辟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中盐金坛把人才定位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贤才,可见“德”在贤才培育中具有第一位的高度;公司领导把员工贤德的养成视为企业的道德资本,而贤文化建设担负着培育员工贤德的功能,在厚实企业道德资本方面负有第一责任。正如中盐金坛领导所言:“公司建立贤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来熏陶每一位员工,提升员工的修养。”[70]

中盐金坛主要领导明确提出,开展贤文化建设是为企业培育道德资本。他说:“道德是一种无形价值,道德也是企业资本”,“贤文化研究会以培育贤才、养成贤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会员学习、研究、传播中国盐文化和传统文化,以成就贤德贤才为价值取向,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义利之辨落实到个人的实践中,有了这样的价值追求,就会使我们在立身处世上呈现出不一样的气象。”

在中盐金坛,企业的各种行为被视为道德智慧的实践过程,而这种实践体现为追求“义利兼顾,以义为上,与社会相适宜”的总体效果。具体言之,中盐金坛贤文化所指的道德智慧,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无私,二是和而不同,三是慧物,若达此三境界,则近者亲而远者悦,企业的生命力将长盛不衰。老子《道德经》曾以“水”为例来形容“德”:“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中盐金坛在新员工入职的第一天起,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贤文化培训,入职以后,还将接受贤文化专题培训,在班组中也持续不断地开展对贤文化的“行知”培训,这些举措旨在使贤文化进入员工的心灵世界,与员工的生命打成一片,成就如大地般厚实的道德素养,担当起振兴中国盐业的责任,这也就是《周易》乾卦所言的“厚德载物”。

3.3.2 企业管理凸显“尚贤”气象

中盐金坛高度重视贤文化管理模式的探索,公司管理层认为,企业文化如果只停留在口号、标语或理念阶段,它的影响力有限,其独特的凝心聚力、引导启智功能亦难以发挥。如果能把企业文化融入管理思想及其制度设计中,化身为员工和企业的行为准则,使企业的组织原则和管理方法带上独特的文化标识,则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将发挥得更加全面透彻。基于此种思考,中盐金坛提出了探索尚贤管理模式的构想并付诸实践,期望能在管理全盘西化的当下,为中国管理学的建立尽一己之力。

公司领导层认为,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和职责是教育人、培养人,实施“尚贤”管理,其主要任务是育贤选贤。中盐金坛《贤文化纲要》论述道:“治企之道,选贤任能,贤者在位,赏罚有制,见贤思齐。”为此,中盐金坛根据青年员工的性格特点、专业特长、职业取向,将其与企业的业务板块相结合,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推出五条通道选拔贤才,这五条通道是:工厂工程师、技术工程师、市场工程师、专业主管、综合主管。

中盐金坛《贤文化纲要》之“明本”篇说:“员工和客户乃企业之本,本立则企业固。”中盐金坛“尚贤”管理提出,企业的发展是成就员工的自然结果,因此,企业要关心员工,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和福利,帮助员工进步和发展;企业要培养人和成就人,给有才能者充分的施展空间(尚贤);同时,企业要关心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尤其是要急客户之所急,从客户立场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中盐金坛很早就提出了“对社会尽责,对客户企业尽责”的经营思想,并一直秉持“为客户企业服务,与客户企业共生共长”的服务理念。

“尚贤”管理强调,企业不仅要自己发展,同时也要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对周边经济需求的关注,为社区与社会谋福祉。为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生产,中盐金坛多次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工艺,鼓励内部创新和组织多种员工培训,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另外,公司还积极推动热电厂向社区集中供热,为当地服装产业、化工产业等多个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帮助。为了缓解长三角地区季节性用气不均的供需矛盾,公司积极推进与中石油、中石化、德国SOCON 公司等合作,使当地居民的天然气需求得以保障,同时利用采矿后形成的盐穴存储石油和天然气,既为国家的战略储备做出了贡献,也防止了盐穴塌陷可能造成的危害。

中盐金坛“尚贤”管理传承中国传统管理智慧,在思维特征上突出地体现了“反求诸己”和“三才相通”两大特点。

一是“反求诸己”。这一思维方式源自古代大儒孟子。《孟子·公孙丑上》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把成就仁德比作射箭,先端正自己然后把箭射出去;射不中不能怨别人超过自己,而应找自己的不足。“反求诸己”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鲜明个性,《中庸》要求“反身而诚”,宋代理学家提倡“居敬穷理”,明代王阳明则倡导“致良知”,这些都是对“反求诸己”的发挥。

“尚贤”管理继承了中国文化这一独特的思维方式,要求做人做事必须先从寻找自己的不足入手,而不能反过来先找他人的过错,只有首先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诚心地改正和完善自己,才能促成问题的圆满解决,概言之即“贤于内,王于外”。个人如此,企业也应当如此。例如,当接到客户的投诉时,按照贤文化“反求诸己”的要求,相关部门单位首先应当认真检查生产、质量、服务等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找出导致客户投诉的直接和间接原因,相关的员工也应当“反求诸己”,看看自己在其中应当承担什么责任,有什么差错。问题找出后勇于担当,立即解决,并借此改正和补足生产经营管理中的短板,员工个人也在修正企业短板的同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向“贤者”目标接近。

二是“三才相通”。“三才相通”的思维,亦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周易》提出天道、地道、人道的观念,认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老子则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道教经典《太平经》则提出天地人“三合相通”的理念。不管如何表述,中国传统文化在提倡天地人和谐共存、协调发展的理念上是高度一致的。“尚贤”管理要求在开发利用岩盐资源的同时,认真探索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途径,思考如何确保企业的经济行为更加人文化,企业如何与居民、环境和谐发展。正是基于这一思考,中盐金坛提出了“有限资源,无限循环”的发展理念,并建构起了“三个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使宝贵的岩盐资源在创造经济财富、造福国人的同时,避免耗竭式开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

“尚贤”管理作为一种传承华夏圣贤文化的企业治理模式,把华夏文明的人文精神直接贯穿于企业价值观和管理思维方式之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点。同时,“尚贤”管理将管理的第一职能明确为“教化”并积极倡导自我管理,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界限,使企业管理最终通向“无为而治”成为可能。此外,“尚贤”管理植根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从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融合了对生命意义、自然与人之关系、企业长久之道等诸多问题的思考,凝聚着对生命、天地的敬畏之心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精神,在探索现代企业“立德、立功、立言”的管理之道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猜你喜欢

金坛中盐乡贤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走“乐道金坛” 访“绿野仙踪”
“纸上神话”——金坛刻纸
中盐红四方:回望历史 再踏征途
李耀强:在奋斗中实现幸福中盐
融入角色 主动作为 传播中盐好声音
中盐京津冀公司第一次党代会在京召开
2017金坛秋季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