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引导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2020-06-08薛娟

教育·教学科研 2020年5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学生

薛娟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不足,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本文从核心素养的形成策略出发进行探讨,意在引起教师对于语文教育新理念的关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学生

核心素养被提出以来,语文教育面临着新的变革,曾经字词句的训练显得已经脱离了时代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思维能力和思想品质的培养日趋重要。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因为中考的考点很多都是课内的知识,而且学生在背诵记忆中便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分数,教师硬性要求学生背诵,这样的教育误区是普遍存在的。改变当前的现状,需要教师重新找好自己和学生的定位,以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为教学目标,将育人提到比分数更高的位置上。唯有此,语文核心素养才能逐渐形成。

拓宽语文学习广度

语文课堂是文化依托的阵地,在语文教学中,彰显出文化氛围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弘扬传统文化。”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在上课伊始,以文化导入文本内容,拓展知识体系,这是语文教学横向和纵向思维的一个延伸,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广度。

例如,在《回忆我的母亲》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利用文化来介入课堂,这篇文章是散文,详细地讲述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浓浓的亲情,母爱如水,亲情无价,在文章的开始,教师便可以用文化来打动学生,改变从前的传统导入形式,以孝文化引入文章,孝文化是一种逐渐演变而来的文化,相比现代人对于亲情的冷漠,古人更懂得孝的内涵,上课之前,“二十四孝”的故事就可以讲起来,让学生去感受孝文化的内涵,比如“百里负米”“亲尝汤药”“鹿乳奉亲”,其中这些故事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讲述,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心理实际,立足文本的内容,从文化的渗透点中找寻它的面,让语文与学生的精神相连,与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相连。

建立与学生沟通桥梁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在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培养中,尊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内容,相信他们对于文本的主观个性化的理解,这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中更具有重要的地位。语言建构能力,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能力,学生在日渐开朗和自信的环境中,往往会获得一种自我认同,而这种认同会使其语言能力在无形中获得提升。

例如,在《藤野先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首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中,让学生通过作者和藤野先生生活的几个片段来分析藤野先生的为人,在细微之处去发现一个人的品质,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的分析概括语言的能力是需要教师去培养的。最后,教师还可以做出一些拓展,让学生去按照这样的写法去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让学生学会组织语言,学会表达。

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个性发展,以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发展为己任,在内心建立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多给予学生一些机会。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问题是引导,它的巧妙化设计,可以引领学生朝著各个思维方向去思考,问题的随意性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常态,很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是备资料,没有仔细去研究文本与学生,网络上下载的课件中的确有很多的问题,而教师也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保障问题提出后的效果: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还是能够使其思维能力朝着各个方面发散?如果说课堂是学生思考的空间,那么教师就应该是引导学生去思考的灯塔,没有有效的问题,何谈学生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背影》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相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上课之初,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去感受文本,感受父爱亲情,体会自己父母爱孩子的心酸,体会那种如山的父爱,在这节课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写出了父爱的?在这样的父爱后面,你还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渐懂得了文本背后的内涵,而且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不再局限于一篇文章,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仔细地去研究核心素养的内容,立足文本,从核心素养的要求出发去设计问题,使学生能够在思考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学生的思维发展。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紧密相联;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核心素养既需要教师的合理化引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参与。在实际的教学中,的确还存在着问题设计不合理、学生参与度不够、教师忽视文化传承的现象,立足现状,本文从学生的文化引导、主体参与以及思维发展等方面研究了课堂教学的实践举措,意在为各位语文教师提供有关核心素养提升策略的理论依据,使语文之路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陈兆民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学生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赶不走的学生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学生写话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