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生成课堂 培养逻辑思维

2020-06-08任晓斌

教育·教学科研 2020年5期
关键词:三角形数学知识笔者

任晓斌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推进,初中数学课堂的建设更加强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也许是静止的、预设的,但学习数学的过程一定是灵活的、动态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以学生的认知思维为出发点,充分与学生展开互动,灵活地对预设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与补充,从而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过程,打造具有动态性、多样性、生本性、开放性的数学生成课堂,让数学走入学生的生活,综合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联系生活,理解数理

相比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在抽象性与复杂性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这不仅加剧了学生与数学科目的距离感,更成为了初中数学安静沉寂的主要原因。生活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场所,教师可以积极地联系生活情境构建生成课堂,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理,深化学习。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稳定性”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数学概念,笔者积极引入生活元素展开教学。首先,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结构的图片,分别是:屋顶钢架、钢架桥、三脚架、起重机等等。学生猛然看到这些与数学课堂“无关”的素材照片,马上窃窃私语起来。然后,笔者问:“大家都认识这些图片中的物品吗?他们都是做什么呢?”学生一一描述了所列物品的名称和用途。然后,笔者让自由发言,尝试寻找所列物品的共性。学生先后说出了“稳定性”“都是三角形”的特点。此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所列物品的“稳定性”与他们都是“三角形结构”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从而开启了“三角形稳定性”内容的教学。当学生自主地把本节课的内容和列举的生活素材相联系,更深刻地理解了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时,三角形的形状确定,n边形(n≥4)则没有稳定性。

教师通过引入生活素材的形式,打造生活情境下的生成课堂,通过建立学生熟悉的情景和环境,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激活学生的逻辑思维。

展开对比,发现规律

在初中数学体系中,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知识与知识之间又有着相互的联系与区别。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生成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数学知识对比,指导学生更好地辨析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发展数学逻辑思维,搭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一课时,笔者发现学生不能很好地表示一个顶角的多个点,笔者马上调整原有的教学设计,构建三角形内外角的对比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内角”与“外角”的字母表示对比。笔者先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三角形△ABC,指着AB边与AC边形成的夹角问学生:“这是什么?”“角。”学生回答。“我们怎么表示它呢?”笔者继续问道,学生未多加思考,马上回答:“∠A”然后,笔者延长线段BA至D点,再次指着AB边与AC边形成的夹角问学生:“现在还可以用∠A来表示这个角吗?”一部分学生沉默了,几位表示肯定回答的学生语气中也透露出了犹豫。笔者再次指向了线段AC与线段AD形成的角,继续问道:“那这个夹角也可以用∠A表示吗?”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恍然大悟,自主完成了对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的对比,掌握了用一个顶点多个角的字母表达方式(∠BAC和∠CAD)。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积极展开对比教學,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要通过构建生成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开展知识对比,辨析数学概念的主要特征,增强逻辑思维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注重实践,鼓励创新

实践是获取真理的最佳途径,亦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引导学生以动手实践为主,构造生动、丰富的生成课堂,鼓励学生以创新的形式,验证知识的生成过程,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是通过为学生搭建动手实践的平台,激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者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直尺和铅笔,在纸上画出一个“一边长为6的三角形”,并将自己画出的三角形剪下来,与前后左右的学生进行比较,看一看是否全等。然后,笔者再布置学生画出一个“一个角为50°的三角形”,再剪裁下来和周边的同学进行对比。进行了多次试验之后,有一位学生发现,当仅确定一个条件时,三角形是否能够全等是个随机的事情,开始偷偷和同桌商量:“如果再画“已知角度”的三角形,咱俩就把角的两边画为3和5。”听到这一“计谋”后,笔者马上布置了“已知角度为30°”的任务,并将这两位学生成功的经验讲给班级其他同学,“边角边”的全等判定就在学生的“计谋”下走进了课堂。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组织实践的形式展开生成课堂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引导和指导,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动态的、灵活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认知思维过程出发,通过联系生活、展开对比、动手实践等不同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数理、发现规律、敢于创新,综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升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砖桥中学)

猜你喜欢

三角形数学知识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三角形,不扭腰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