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与评价

2020-06-08赵惠

教育·教学科研 2020年5期
关键词:体育学科评价核心素养

赵惠

摘要:核心素养作为当前国家教改工作的关键,在核心素养提出之时,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成为当下社会热点词汇。本文通过分析体育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策略,探索体育学科核心体系的评价,以期为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并为体育教育质量提升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评价

近年来,我国对体育教育领域投入渐渐增加,在持续改革及创新过程中,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真实水准,增加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力度,使全民达成共识,即建设体育核心素养。为了完善体育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身心获得有效教育及引导,教育部提出学校应积极探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体系,培育学生步入社会以及日后发展应具有的品格及能力。因此,核心素养是当今教改工作的重点所在。学校作为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场所,而体育教学则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经过科学化的体育教学,强化学生运动技能,提高其社交能力,培育其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使学生终身受益。

体育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策略

体育运动习惯与能力 体育运动习惯与能力涵盖三个层面内容,其一,体育理论知識累积,包含对部分竞赛的常规知识内容掌握和具有应用有关知识内容处理真实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储备。其二,体育运动技能的综合呈现,包含技术能力以及体能的综合体现。其三,关于体育运动的学习能力,可在设计科学性的锻炼方案和对某项锻炼以及锻炼成效给予科学评估层面优于其他人。

体育情感与品格 体育情感与品格包含责任担当、心理调节以及中华体育精神。责任担当包括自强、自信、自尊、遵守规则、合作担当以及遵守规则的品行。同时还包括追求卓越、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可正确面对胜负的良好心态。心理调节包括认知自我与评价个体健康,以及可准确应用体育技巧调节个体情绪的品格。中华体育精神涵盖艰苦奋斗、祖国至上、团结友爱、科学求实以及遵纪守法的情感和精神。

体育健康及健身行为 体育健康及健身行为包括珍爱生命、健康生活以及终身体育。首先,珍爱生命即关注生命与珍爱生活,并具有优质的生活方式。其次,健康生活具体表现在具备优质的生活及卫生等习惯,并远离消极嗜好。最后,终身体育即主动学习、主动参加锻炼、态度认真、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以及具有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体育学科核心体系的评价

体育教师教学评价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学成效需要依托于学生学习成效来呈现。一般而言,采取简单化的方法评价教师教学,即学生所呈现的学习状态、成绩以及学习效率。此评价方法可有效呈现体育教师对于教材的掌握程度,还可展现体育教师课堂掌控能力,激发其主动学习。目前,体育教师自我评价认知存在不足,教师对于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也并未达到明确认知的程度,教师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存在片面性,且评价主体较为单一。体育教师教学评价内容可基于教师、学生与师生关系角度来确定。基于体育教师角度而言,评价内容触及教育能力、科研能力与专业素养。基于学生角度而言,评价内容体现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达标率、特长生升学率、学生竞赛成绩与学生群体运动成效等。基于师生管理角度而言,评价内容触及师生在课堂中的和谐程度。针对体育教师展开教学评价,旨在借助评价使其明确自身优点及不足,继而加以改善,达到提高教学成效的目的。因此,对体育教师教学展开评价,不可简单化评价,应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并进一步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同时,评价人员不但应融合结果实施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分析,而且还应积极与体育教师展开交流,助力其了解自身问题,进而引导教师实施自我优化。

学生学习的评价 核心素养作为当今学生群体终身发展以及有效融入社会环境所必需具备的素养,核心素养能够培育学生使命感及荣辱感,促使其明确自身所肩负的社会重任,使学生切实顺应时代的推移及发展。将体育学科成长体系量化创建学生信息库,使每名学生均可直观地观察个体成长。实际上,体育学科在学生教学活动中不但具备强身健体功能,而且体育的隐性作用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还拥有较强的实用性。同时,体育学科可推动学生应变能力、意志品质以及语言沟通能力的提升,对学生步入社会发挥着引导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育中应注重核心素养的培育,而这亦是体育教改的重点所在。加强体育核心素养教育,使学生真正具备学科核心素养。然而,现阶段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新的教研方向,但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相关研究仍有不足之处,缺乏足够的专业教师队伍以及教育模式陈旧等问题较为突出,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核心素养教育监督力度,从而使学校更为注重素养教育。

【本文系2019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构建路径研究》(编号:2019J041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孔祥宁.体育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对接和融合——兼论体育核心素养和体育学科素养[J].四川体育科学,2018(06).

[2]周小青,周若夫,韩治国等.体育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武术(研究),2018(08).

(作者单位:云南省楚雄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学科评价核心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高参小项目“七彩生活从这里开始
大陆赴台体育家群体及其历史贡献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