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任务驱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

2020-06-06陈源德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驱动教学活动情境

陈源德

以任务驱动为主的地理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进行任务设计,以各种各样的任务链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任务驱动和独立学习思考,获得相对应的学习感悟,实现地理知识的重构,掌握地理学习规律,从而提升地理学习能力。

一、任务驱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设计原则

任务驱动是以任务群展开,所以,如何在课堂上科学地设计任务是非常重要的。

1.目标性。

教学活动的目标性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也是最为基础的原则。教学活动是否成功首先要看有没有完成想達到的教学目标。

2.趣味性。

以任务驱动为核心,以有趣的任务来带动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3.可操作性。

如果我们把任务设计得过难,就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我们把任务设计得过于简单,就会让学生产生不端正的学习态度。总的来说,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能激发学生乐思、善学。

4.真实性。

教师设计的任务要来自学生的生活。例如,介绍正午太阳高度角时,可以让学生在户外进行观察,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二、高中地理任务驱动的主要教学途径

1.注重资源整合,构建良好的地理生态教学。

学习任务群具有非常强的整合性,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层面的资源整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通过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目标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时,可制定以下的整体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2.能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球仪演示和板图,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

2.运用表格比较太阳日和恒星日;

3.通过概念和地图,归纳地球自转的速度规律;

4.通过动画演示和地图,自学探究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地球运动的和谐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地理课堂上任务的开展离不开活动的支持,地理教学活动按照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对于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观看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增加知识比拼环节等。第二,着重对学习过程的探讨,这其中包括对教材内容的演示与绘图,比如地球自转带来的昼夜变化,或者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第三,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然,课堂的任务驱动是受到客观实际情况约束的,不同的学校客观条件带来的教学体验肯定是不同的,但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基于课堂任务的教学活动要尽可能多样。任务驱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互动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学生紧扣任务目标进行深度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首先,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能为地理教学提供视频、动画、图片、文字材料等,能开阔学生视野。例如,在介绍有关产业转移的内容时,可引入某高新园区的招商宣传片进行讲解,分析产业招商升级、转移的因素以及影响。其次,利用实物展示创设情境,如地图、地球仪、统计图表等,从直观化的角度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

猜你喜欢

驱动教学活动情境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